APP下载

外向型汉法词典词汇搭配用户需求分析
——以法国汉语专业学习者为例

2016-06-03

外国语文 2016年2期

陈 潇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外向型汉法词典词汇搭配用户需求分析
——以法国汉语专业学习者为例

陈潇

(广州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摘要:国内对外向型学习词典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以编者为中心转化成以用户为中心,其中用户的认知心理是词典编纂者的研究重点。新的词典交际观将词典视为一种交际场合,力图营造出二语习得语义认知环境。学习词典的编纂出发点就是要尽力揭示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最难把握的自然语感。本文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法国汉语专业学习者使用汉法词典的反馈信息,特别是词汇搭配这一类信息的查阅需求和查询策略、使用技能以及存在的问题等。目的在于让词典编纂者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提高编纂质量。让学习者通过词典来感受语言环境、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义属性,以便正确、得体地使用汉语进行交际。

关键词:法国汉语学习者;汉法词典;用户视角;词汇搭配

0引言

因为历史、社会、文化、习俗等多方位认知角度的异同,汉法这两种语言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点,表现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无对应等关系。这两种语言中,非对称性对等(asymmetrical equivalent)现象是汉语二语学习者的难点所在。其中,词汇搭配是一种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一种难以获得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在二语习得中,词汇搭配尤其难以掌握。汉语和法语都有其固定的搭配结构,所以如果法国学习者试图用母语的搭配规则来推理出汉语搭配的话,往往就会产生偏误,比如:“*我热爱他(Je l’aime)”“*我吃饭了鱼(J’ai mangé du poisson)”。二语习得的中介语理论着重研究二外学习者的偏误类型、偏误成因及如何处理。在了解汉语学习者的偏误类型和成因后,身为外语教学工作者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规则,规避错误的用法。“学习语法和学习词典是对外汉语教材整体建设不可或缺的支撑。”(郑定欧,2004)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建议将二语习得中介语理论引入词典编纂,“对学习者的偏误进行深入研究,就可以知道学习者的难点,了解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从而有的放矢地编写出实用的外向型词典。”(周小兵,2007:11)

目前,国内对外向型学习词典的研究逐渐从传统的以编者为中心转化成以用户为中心。用户的认知心理是词典编纂者的研究重点。新的词典交际观将词典视为一种交际场合,力图营造出二语习得语义认知环境。(章宜华,2007)学习词典的编纂出发点就是要尽力揭示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最难把握的自然语感。(章宜华,2009:232)认知词典学也认为词典要以增强学习者的认知处理能力和词汇能力为目的。

外向型汉法词典可以帮助法国学习者进行理解和产出的活动,包括翻译、写作等。但目前为数不多的汉法词典编纂和使用情况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

1)对汉语词汇搭配本体研究不足。

现有汉法词典对汉语词汇搭配概念的界定不分明,很多时候将其与短语、词组、熟语、习语等混杂在一起;不区分词汇搭配与语法搭配;不区分自由搭配与限制性搭配;搭配信息分布不均匀,未体现频率原则等等。

2)未充分考虑法国汉语学习者的需求。

法国汉语学习者在查询双语词典时,除了解词义外,他们更希望了解的是该词的用法,即该词使用的具体语境,包括语体语用信息、句法结构、补语结构(包括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情态补语、数量补语等)、词序等。然而,现有汉法词典大多时候只给出一对一的对等词或对等表达式,未能阐明细微的语义差别,没有提供词汇搭配使用的限制条件,会容易使学习者在查阅词典后造成误解和误用。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关词典学家意识到“词典用户研究”的重要性(Hartmann,1996, 2001;Svensén,1993;Béjoint, 1989:208-215, 2001;章宜华,2007),他们提出从“用户视角(user perspective)”来研究和编纂学习型词典。通过对词典用户的需求调查,了解用户使用词典的查询策略和心理机制,为词典编纂者提供相关依据,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来提高词典编纂水平,使词典中信息的呈现方式符合用户二语习得认知特点,以期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词典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

1调查对象和工具

本研究的134名用户全部是法国高校中文系学生,分别来自法国巴黎的两所高校、里昂的两所高校和里尔的一所高校,总共130名本科生、4名硕士研究生。其中本科生学习汉语的经历为3—5年,硕士研究生学习汉语的经历为5—6年,其汉语水平均处于中高级水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最终收回的有效问卷为99份(其中本科生95份,硕士研究生4份)。

本研究的调查工具为自制问卷,问卷形式和内容都是独立设计的。为了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该问卷特别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1)采用无记名方式,这样能得到更真实的数据。

2)在问卷内容分配上,所设计的16个问题涉及用户对词典宏观信息的了解(如缩略语),用户对微观结构的满意度(如每个词条下例证、搭配、词类等信息),用户查阅词典的习惯、目的和心理特征,尤其是对词汇搭配的了解(以动词搭配为例,考察学习者对主词和搭配词的鉴别、查询的策略)等内容。

3)在问卷的设计上,大部分为客观题,以选择项的形式将用户可能的回答逐一列出。同时,为了保证问卷的开放性,其中部分问题提供了开放灵活的选择项,如“其他:例如”。还有个别主观题让用户阐明这样选择的原因,如“为什么”等。本文对部分非描述性问题的选项按照程度由高到低进行排列,例如:“太多、很多、足够、很少”。

2调查结果

2.1用户对汉法词典的了解

表1 用户在查阅词典前是否阅读词典的前言

由表1可以看出:50%的用户在查阅词典前完全不读前言。然而前言或者凡例部分是一本词典的用法说明,详细介绍了该词典的适用对象和功能、一个词条内信息的组织方式(包括词目词、释义、例证、翻译、次词条、用法说明等),信息检索方式(例如部首检字表)等。特别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部首检字表”是查询生词的必备工具,如果他们不会使用该表便会带来查询困难。

表2 用户对词典中标签的了解程度

如表2所示,只有38%的学生了解词典中大部分标签所代表的意义。然而缩略语中隐藏了很多信息,比如:词类、语体、学科等。其中,语体标签暗示了某一类词汇搭配的专门用途,比如“俗”“口”“旧”等,以及某一类词汇搭配的感情色彩,比如“褒”“贬”等。

2.2用户对汉法词典微观结构的满意度

在微观结构中,例证是一个词条内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双语词典中更是如此。

表3 用户对于例证处理的满意度

如表3所示,一半的学习者认为例证信息是足够的,而且是非常有用的。他们意识到了例证的重要性*在我们的调查当中,一个中文系硕士二年级的法国学生在问卷上给出了如下评语:“作为翻译专业的学生,我觉得词典往往是一个陷阱……我们被迫查询好几本双语词典来确定某一个用法。有时候词典给出的翻译会造成误用。我觉得解决该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提供大量的例证,并加上法语对等词。”。

表4 用户对错误提示信息的态度

如表4所示,一半的学习者都认为错误提示信息是很有用的。但也有部分人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们认为这类信息是多余的,反而会干扰他们记住正确的信息。

表5 用户对词汇搭配处理的满意度

表6 用户对词汇搭配的态度

表5和表6显示一半以上的学习者觉得词汇搭配信息是足够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有汉法词典中对于词汇搭配的处理方法还是不尽人意,比如:某一类词汇搭配重复出现,而某一类词汇搭配缺失,不同搭配词之间缺少辨析等。

词类一直是学界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特别是兼类词部分。王仁强(2013)和王仁强、周瑜(2015)的研究表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人为减少了兼类词数量”,并且《汉语8000词词典》“在词类标注过程中都没有严格遵循陆俭明(2013)从汉语教学的角度提出的‘兼类词’定义,而是严格控制兼类词数量”。 如表7所示,大部分学习者认为词类信息是很有用的。虽然他们表示目前汉法词典对词类信息处理得还可以,但我们还是会在中介语语料库遇到词类混淆引起的偏误,例如:*我回来家*该错误来自作者博士论文期间自建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回来”“回”“回到”在大部分现有的汉语教科书或者汉语词典中的法语对等词是“rentrer, revenir”,然而这两个法语动词都是不及物动词(vi.)。在汉语中,“回来”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加宾语。“回”可以直接加地点名词做宾语组成一个动名搭配,比如“回家”。“回家”还可以看成是离合词,在中间插入结果补语或者所属结构,比如“回到家,回我家”。“回到”是“回”的结果补语,可以加地点名词做状语,比如“回到学校”。如果能在汉语词目词部分注明这几个词的语法属性,比如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或者离合词,那么学习者就不太容易犯上述错误。。

表7 用户对词类信息处理的满意度

2.3用户查询词典的目的和策略

如表8所示,学习者查询词典的目的分别是(频率从高到低):翻译、阅读理解、写作、听力理解。在这些目的中,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是接受性活动,也就是解码行为;而写作、翻译是产出性活动,也就是编码行为。我们注意到学习者在编码阶段中(即产出活动),最常使用汉法词典。也就是说当他们在做汉法翻译、阅读汉语文章或者用汉语写作时,最常使用汉法词典。

表8 用户查询词典的目的(多选题)

除了上述目的以外,学习者还可以用词典来学习新词。在做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时,学习者有目的性的查阅行为可以帮助他们理解新词和固定表达法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词典的使用是词汇习得的重要工具之一。

用户的使用目的和视角可以给词典编纂者做参考。目的反映了需求,需求决定了市场。有了这样强烈的目的性,汉法词典的功能可以更加明确,更有针对性。

表9用户在学习汉语动词时的困难(多选题)

在表9中,我们以汉语动词为例,揭示了法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词汇搭配时的困难。因为该题是多选题,我们按照难易程度排序:该词的用法、字(词)的读音、搭配、词类、意义、字的写法、近义词辨析、词序。这个顺序可以帮助我们在词典里更好地处理词汇搭配信息,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表10 用户查询词汇搭配的句法组合* 这里是根据主词和搭配词的词类来划分的,为了方便用户在填写问卷时对不同的搭配类型有所了解,我们给出了具体的例子,比如:A. verbe + nom (ex: 吃饭,喝汤) B. adj. + nom (ex: 美女,帅哥)C. adv. + verbe (ex: 我非常想他。)D. adv. + adj. (ex: 很好,太冷)。

如表10所示,在查询词汇搭配的不同句法组合时,用户的查询频率从高到低是:动+名、形+名、副+动、副+形等。这个顺序揭示了学习者在学习词汇搭配时的困难。其中“动+名”查询比例最高。正如之前表9所示,动词无论是作为主词还是搭配词都是学习者感觉最难掌握的部分。同时,以名词作为主词的词汇搭配也是一大难题。词典编纂者要特别注意这几种类型的词汇搭配。

用户在查询一个词语搭配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在哪里找,如何收录属于词典的中观结构问题。大部分词汇搭配都是复合结构,用户都希望一步到位,不想重复检索浪费时间。为了考查用户的查询策略,我们以动名搭配为例。

如果我要查找一个动名搭配,我会怎么做?(ex :吃饭)

A.我不知道在哪个词下面查找该词组

B.我在动词词条下查找该词组 (ex : 吃)

C.我在名词词条下查找该词组(ex : 饭)

D.我同时在动词和名词词条下查找该词组

表11 用户查询词汇搭配的策略

如表11所示,三分之二的用户在动词词条下查询动名搭配,但是也有五分之一的用户同时在动词和名词词条下查找该词组。一般来说,纸质词典的容量是有限的,同时收录显得冗余没有必要,而电子词典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同时收录,并且还可以提供循环查询等功能。

留给词典编纂者的问题是如何指导用户去使用词典,以便更高效地获取相关信息。然而现有大部分词典并不解释根据哪项原则来收录词汇搭配,是放在主词条还是搭配词条下。另外,大部分用户也没用阅读前言或使用说明的习惯,导致这个问题没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词典编纂者要决定词汇搭配到底收录在哪一词条下,并在整本词典中遵守这一原则,保持一致性。Scholfield (1999:30)曾经建议说把词汇搭配收录在“实词”下,再给出参见信息,方便用户检索。

2.4用户查询词典的心理特征

如表12所示,对于词目词义项的排列顺序,三分之二的用户倾向于逻辑顺序,三分之一的用户倾向于频率顺序,很少人选择历史顺序。逻辑顺序就是指词目词的义项按照语义关系来排列(从最具体到最抽象),搭配就出现在该义项之后。

表12 用户对词目词义项排列顺序的心理期盼

在二语习得偏误分析中有一类错误是“训练偏误”(training error),“指因为教科书、词典编写不恰当或当教师讲解不好而引发的偏误”(周小兵,2011:91)。对外汉语教师注意到学生们对于多义词不太敏感,对于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没有进行思考。学习者经常看到第一个义项下面的词组就拿来用,忽视了该词组的语体、感情色彩或者限制性用法。

所以需要教师对学生使用词典进行一定的指导,帮助他们找到符合某一语境的正确义项,继而才能找到由该义项组成的词汇搭配。

在微观结构中,跟词汇搭配相关的信息可以出现在一个词条下多个栏目中。如表13所示,用户最希望收录词汇搭配的栏目分别是:例证、对等词、用法说明、搭配专栏等。由此可见,例证加对等词是呈现搭配信息最有效的方式。

表13用户对于词汇搭配收录栏目的心理期盼(多选题)

为了更好地分析主词与搭配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我们借助Mel’ǒuk的词汇功能概念(1995:126;1996:37-102;1998:23-53),以“雨”为例,将其词汇搭配用词汇功能的方式呈现出来,见下表14:

表14 “雨”的词汇功能列表

①在问卷设计阶段,有专家建议要简化复杂的词汇功能,于是在问卷的表格中给出了该功能对应的法语解释。例如:“débutd’unprocessus(开始)”对应“IncepFunc0”,“find’unprocessus(结束)”对应“FinFunc0”,“l’intensité(强度)”对应“Magn”,“AntiMagn(弱度)”是“Magn”的反义词。

②形容词是按照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

表15 用户对词汇功能的接受度(多选题)

如表15所示,一半的学习者对于词汇功能的接受度不高,他们表示该套系统太过复杂。然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42%的学生表示该套系统对于理解很有帮助(也就是解码阶段),28%的学生表示该套系统对于写作很有帮助(也就是编码阶段)。如果能想办法简化这一系统并植入词典的信息栏目中,将会给学习者带来更多帮助。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区分容易混淆的搭配词,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搭配,我们给出了词典中常见的处理方式供用户选择:

A. 用语用标签来区分搭配词的感情色彩(例如:企图<贬> essayer VS尝试essayer);

B.汉语文化特色词搭配示例*“文化特色词(CCP,charge culturelle partagée)”是指承载着文化隐含义的搭配词组(Galisson, 1991:120)。(例如:“茶(thé)”在中国南方可以泛指“茶点、点心(goter)”,因此可以说:茶市、早茶、下午茶、晚茶等);

C.汉语隐喻搭配示例 (例如:“时间(temps)”常被比喻为“金钱(argent)、财富(trésor)”,因此可以说:珍惜/爱惜时间、浪费时间、花时间等)。

表16 用户对于文化词处理的心理期盼(多选题)

如表16所示,这三种方式都很受学习者欢迎,选择率均在50%之上。其中,有五分之三的学生偏爱“文化特色词”这种方式来处理词汇搭配。汉语和法语在各个层面存在差异,从形态变化到文化内涵义。两种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可以通过不同的搭配词来体现,比如:红茶(thé noir)、红人 (homme du jour)等。

3讨论

3.1用户词典使用能力的不足

“词典使用技能”(dictionary skills)是指在面对一个词语问题时如何选择一本适当的词典,以及从词典中获取某类信息的期望值(Béjoint,1989:208-215)。在本次调查中,结合词汇搭配这一具体实例,用户的词典使用技能的不足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不读前言和缩略语表,无法了解词典的用法和各种符号的意义。因此就无法明白某些搭配词的语体或感情色彩,容易造成偏误。

(2)不了解词目词义项的排列顺序,而偏爱选择第一个义项或第一个例证,继而忽视了某些搭配词受限制的用法。

(3)不知道某一词汇搭配被收录在哪个词条下(是主词还是搭配词),因此浪费了时间去寻找该词组。

(4)不知道词汇搭配信息被收录在词条下哪个栏目里,在众多的对等词和例证中找不到所需要的信息。

(5)过多依赖母语,不重视词汇搭配中的部分对等和不对等现象。

(6)缺少跨文化能力,忽视了两种语言之间由搭配词体现的文化差异。

本调查还显示用户可以通过改进查阅策略来更好地利用词典。这一点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可以通过讲座或者词典使用实例来提高学习者的词典使用技能。正如Hartmann(2001:101)所说:“用户也许没有足够的查阅技能来了解微观结构的复杂性,他们需要详细的指导和说明来找到和提取他们需要的细节。”

3.2用户词典使用能力的培养

一个外语学习者在做翻译的时候,面对一个陌生的词汇搭配,会采取不同的策略:首先是回避策略,不去寻找这一搭配词组的意义;或者提出自己的假设。他可以询问操母语者或者查阅词典等参考书。

查阅词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认知过程,分为以下步骤:发现问题、确定问题、选择词典、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寻找信息、分辨信息、提取信息和应用(Bogaards,1993;Scholfiled,1999;章宜华,2011)。

如果我们希望词典的使用过程更加高效,就应该培养用户对词典结构和缩略语的了解以及他们的查阅能力。正如Polguère(2004:70) 所说: “……即兴开发跟语言相关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让他可以逐渐地获取学习词汇知识的能力,这远比词汇知识本身重要得多。”对于汉语教师来说,他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词典使用能力:

(1)词典知识普及。首先教师要求学生们在查词典之前一定要阅读前言,并向他们解释缩略语的意义;然后教师向学生们讲解宏观结构如何收录词汇搭配,微观结构中词汇信息是如何呈现的;他们要让学生们了解多义词义项的排列顺序;之后,他们要鼓励学生们在翻译过程中多使用词典,让他们尽量用单语词典或者是双解词典。

(2)课堂上词典实操。比如:组织词典使用比赛,借助词典完成某些练习题(翻译、完形填空、找搭配词等)。通过不断在产出过程中强化词典的使用,学习者可以提高他们对于某一类信息的提取、分析、鉴别和实际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在自学阶段多查词典。

正如一句中国谚语所说,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词典就是学习者自学过程中的“钓鱼竿”,帮助其“自给自足”。

3.3给词典编纂者的启示

汉法词典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工具。正如梁守锵(2013:7)所说:“我们企图使这部搭配词典成为有助于使用者进行写作的‘造句’词典(dictionnaire de production)。因此我们极力使该词典具有可查性(accessibilité)和广用性(exploitabilité)。”这次问卷调查的结果给词典编纂者的启示如下:

(1)不仅要收录查询频率最高的句法组合,例如:动名、形名、副动等组合,还要收录名名、量名等组合。

(2)将词汇搭配收录在主词条下,并在搭配词条下给出参见,方便查询。

(3)要提供搭配词的辨析,比如强度大小、语用意义等。

(4)借助中介语语料库,提供错误警示信息。

(5)要突出汉法两种语言中不对等或者部分对等的搭配组合。

(6)要在用法说明中提供搭配词的限制性用法,比如语体、学科、感情色彩等信息。

另外,本调查中提出的“词汇功能”“文化特色词”“隐喻词”等处理词汇搭配的新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要将其简化和系统化使其成为词典系统的一部分。

4结语

尽管我们从这次调查中得到了非常有用的结论,但本次调查问卷还存在以下问题:受被调查人数的限制和调查内容的局限。

首先,被调查对象数量不够多,层次不够丰富。法国学汉语的中学生没有包含进来,虽然汉语在法国的中学阶段只是二外甚至三外,但词典的使用习惯和技能在学习初级就可以进行培养。另外,除了调查问卷以外,还可以跟个别受试对象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使用汉法词典的习惯、策略和心理期盼,解答他们对于词典使用的疑惑。其次,问卷内容还可以更加丰富和优化。要考虑到用户的真实水平尽量简化问题和选项,比如“词汇功能”一题就给调查对象带来了困难。在今后的讨论中,我们还希望可以涉及以下问题:用户如何决定词汇搭配中哪个是主词哪个是搭配词?用户如何在复杂的释义和例证中找到他需要的搭配信息?在一个词条下如何组织词汇搭配信息,字母顺序、频率顺序还是逻辑顺序?例证中的搭配信息量是否跟用户词汇习得成正比?

法国汉语学习者已经意识到了词汇搭配的重要性,但他们缺少相应的词典使用技能,很难在复杂的词条信息中提取他们寻找的某一类词汇搭配。词典使用技能是外语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加深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才能进一步提高词汇习得。

用户视角是词典编纂的新思路,让词典编纂者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处理词汇搭配这一类信息,帮助学习者通过词典来感受语境、理解搭配的语义、句法和语用属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产出。

本研究还希望能进一步深入调查学习者查阅词典时的心理特征,包括主词和搭配词的选择、搭配信息的提取方式、搭配信息的排列方式以及搭配信息量和词汇习得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Béjoint, H. 1989.The Teaching of Dictionary Use: Present State and Future Tasks[M]∥ F.J. Hausmann.Wörterbücher/Dictionaries:EncyclopédieInternationaldeLexicographie(VolumeI). Berlin: W. de Gruyter.

Béjoint, H. 2001.ModernLexicography:AnIntroduction[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Bogaard, P. 1988.A Propos de l’Usage du Dictionnaire de Langue Étrangère [J].CahierdeLexicologie(52) : 131-152.

Galisson, R. 1991.DelaLangueàlaCultureparlesMots[M]. Paris : CLE International.

Hartmann, K. 1996.LexicographyasanAppliedLinguisticDiscipline[M]. Exeter : Exeter University Press.

Hartmann, K. & G. James. 2001.DictionaryofLexicography[M].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Mel’ǒuk, I. & A. Polguère. 1995.Introductionàlalexicologieexplicativeetcombinatoire[M]. Louvain : Duculot.

Mel’ǒuk, I.1996. Lexical Functions: A Tool for the Description of Lexical Relations in the Lexicon[M]∥ L. Wanner.LexicalFunctionsinLexicographyand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Mel’ǒuk, I. 1998.Collocations and Lexical Functions[M]∥ A. P. Cowie.Phraseology,Theory,AnalysisandApplications.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Polguère, A. 1998. La Théorie Sens-Texte [J].Dialangue(8-9) : 9-33.

Polguère, A. 2004 . Savoir Consulter un Dictionnaire, c’est Bien; Savoir Comment le Construire, c’est Mieux [J].Québecfrançais(134): 68-70.

Scholfield, P.1999. Dictionary Use in Reception [J].InternationalJournalofLexicography, 12 (1): 14-34.

Svensén, B. 1993.PracticalLexicography.PrinciplesandMethodsofDictionary-making[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梁守锵. 2013.法语搭配词典[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陆俭明.201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第4版)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仁强.2013 .现代汉语兼类问题研究——兼评索绪尔语言学思想的重要价值度[J]. 外国语文(1): 16-24.

王仁强,周瑜. 2015.现代汉语兼类与词频的相关性研究——兼评“简略原则”的效度[J]. 外国语文 (4): 61-69.

章宜华, 雍和明. 2007.当代词典学[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章宜华. 2009.语义·认知·释义[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郑定欧.2004. 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刍议[J]. 世界汉语教学 (12): 85-94.

周小兵. 2007.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研究[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周小兵.2011. 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 广州: 中山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校:蒋勇军

A Need Analysis of Learners of Chinese in France on Co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Chinese-French Dictionaries

CHENXiao

Abstract:The user perspective is now a new focus on Chinese dictionaries for foreign learners. Meanwhile, users’ cognitive studies are the main target for lexicographers. This paper uses questionnaires to find out the special needs of learners of Chinese in France on collocation information in Chinese-French dictionaries, especially their consulting strategies or preference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lexicographer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restricted usage context of Chinese collocations in order to help learners to communicate in Chinese in a proper manner.

Key words:learners of Chinese in France; Chinese-French dictionaries; user perspective; collocation

作者简介:陈潇,女,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博士,主要从事语言学、词典学和翻译学研究。

基金项目:广州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外向型汉法词典词汇搭配用户需求分析”(CX03-2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收稿日期:2015-12-15

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6414(2016)02-00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