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袋料木引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2016-06-02吴岩课李根岳吴春红云和县农业局浙江云和323600
吴岩课 李根岳 吴春红(云和县农业局,浙江 云和 323600)
茯苓袋料木引栽培技术的试验研究
吴岩课李根岳吴春红
(云和县农业局,浙江 云和 323600)
关键词茯苓;袋料木引;栽培方法
茯苓是一种常用的药用真菌,具有益脾、健胃、安神、固精、利尿、利湿、降血糖等功效。据《本草纲目》记载:久服茯苓可―除百病、润肌肤、延年益寿‖。长期以来茯苓被誉为―除百病之圣药,仙药之上品,中药八珍之一‖;还可提取茯苓多糖,加工成茯苓饼等保健食品。因此用量很大。近年来,由于松木价格和劳动成本增加,而茯苓市场价格并未相应提高,茯苓栽培效益欠佳,栽培量减少,出现茯苓紧缺的状况。为了满足茯苓的市场需求,充分利用云和县玩具行业的松木下脚料及松木次材(包括树枝、树尾、树脑),笔者从2013年开始进行茯苓袋料栽培的试验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为云和培育保存的茯苓大仓白。该品种具有产量高、菌核圆整、肉质洁白等优点,为当地段木栽培的当家品种。
1.2供试配方
母种利用PDA培养基,原种培养基配方:粒型松木屑72%,砻糠粉10%,麦麸15%,玉米粉1%,碳酸钙1%,蔗糖1%,水适量;栽培种培养基配方同原种配方。茯苓袋料菌棒1号配方:松木废料粒型木屑81%,砻糠粉10%,麦麸5%,米皮糠2%,玉米粉0.5%,碳酸钙1%,蔗糖0.5%,水适量;2号配方:硬杂木废料粒型木屑81%,砻糠粉10%,麦麸5%,米皮糠2%,玉米粉0.5%,碳酸钙1%,蔗糖0.5%,水适量。
1.3袋料菌棒制作
拌料、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发菌参照袋料栽培的常规方法。
1.4栽培方法
方法一,袋料木引法。先将田土耕松,把土往两边扒开整成畦床,畦床宽1米,床底留3寸厚松土,放入一节松木,将袋料菌棒塑料袋割去1/4,菌棒菌丝裸露部分紧贴于松木,每窑放入2个菌棒夹一节松木,覆盖泥土成龟背形,开好畦沟(又当走道)。方法二,袋料木引菌核定位法。操作方法基本同方法一,不同点是松木一端横断面紧贴上一块新鲜带皮的茯苓菌核,定位用的菌核块重50~100 g。方法三,纯袋料法。操作方法基本同方法一,不同点是不加松木,每窑用袋料菌棒3个,每棒割去1/4塑料袋,将菌棒菌丝裸露处贴在一起,覆盖泥土成龟背形,整好排水沟。
1.5管理方法
一是除草及清理排水沟,二是在结苓部位及时覆土,以免茯苓菌核露土而开裂腐烂。
2 结果与分析
从两年的茯苓袋料栽培试验情况(表1)看,3种方法栽培均已告初步成功。但由于近两年茯苓价格严重下滑,加之技术尚不成熟,导致袋料茯苓的产量、质量及效益不尽如人意。
表1 茯苓袋料栽培三种方法的试验结果
2.1袋料菌棒配方
根据两种配方(以松木屑为主料),2号配方(以杂木屑为主料)的发菌及栽培试验结果,1号配方较为适应茯苓菌丝生长,菌丝表现洁白、健壮;而2号配方茯苓菌丝虽能生长,但生长速度较慢,菌丝表现灰暗、较弱。1号配方采用的3种栽培方法都能结苓,但纯袋料栽培法结苓会包入培养料及塑料袋,菌核质量差,不易形成茯苓皮,结苓率低,仅为30%,故此法的许多技术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袋料木引法栽培效果较好,结苓率达100%;袋料木引菌核定位法菌核圆整、结实、肉质白,质量与老法段木栽培无异,圆整及结实程度还优于老法段木栽培。两种培养基配方试验结果详见表1。
2.2栽培技术
根据两年采用的3种栽培方法进行产质量试验的比较结果,袋料木引法每窑产量2.42 kg,质量较好;袋料木引菌核定位法每窑产量2.32 kg,茯苓菌核圆整、结实、质量优;纯袋料法较差,虽然也能部分结苓,但易包培养料及塑料袋,不易形成茯苓皮,质量差且结苓率低。3种栽培方法试验结果详见表1。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目前的技术水平与方法,茯苓的纯袋料栽培法是不可取的,而袋料木引法及袋料木引菌核定位法均比较成功,特别是袋料木引菌核定位法值得进一步试验研究后推广应用。
为什么纯袋料栽培不能产生正常的茯苓菌核,不能形成茯苓皮?笔者根据试验情况认为,茯苓菌核的形成与培养基的物理结构有关,茯苓菌丝在松木上定植后,逐步分解松木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然后形成分泌液,分泌液沿着松木溢出滴入土中,逐步凝结成菌丝球,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逐步形成茯苓皮。随着分泌液的不断形成与输送,茯苓菌核不断长大;而纯袋料菌棒中形成的分泌液,因培养基结构比松木疏松,分泌液不能集中流向一处,而是浸入培养基中,从而导致不能形成正常的茯苓菌核及茯苓皮。因此,改变袋料茯苓菌棒的物理结构,使之类同于松木,是获得茯苓纯袋料栽培的关键所在。
中图分类号:S56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934(2016)02-1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