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检验危急值的统计分析与改进
2016-06-01吴天恩肖九长
●吴天恩 肖九长
综合医院检验危急值的统计分析与改进
●吴天恩 肖九长
目的:为了了解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在我院的运行情况,评估危急值报告体系的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5年10-12月检验危急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共报告危急值为1462例,危急值总数占总测试数的百分率为0.33%,危急值报告排名前五位的项目是PLT、WBC、HGB、肌钙蛋白、Na+。危急值发生率在前5位的科室是血液科、ICU、急诊科、肿瘤科、心血管科。结论:通过定期统计分析危急值数据,以评估危急值报告体系有效性,使危急值报告制度既保证实验室、临床工作效率,又要满足医疗安全需要。
危急值报告;实验室管理;统计分析
危急值是表示危急生命的检验结果,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提示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在我国现行的卫生管理系统中,《2007患者安全目标》、《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都对危急值报告有明确的要求。我院检验科从2009年就实行了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了解本院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运行情况,以便危急值报告制度持续改进,我们对2015年10-12月检验危急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验危急值的设定参考第3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相关文献[2]由医务科、临床科室、护理部、检验科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共同制定适合本院的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界限。
1.2 检验危急值数据 所有危急值来源于本院检验科2015年10-12月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危急值报告登记本。危急值记录内容本记录内容为检验日期、患者姓名住院号、科室床号、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及单位、复查结果、临床联系人及时间、报告人、备注。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各危急项目在各临床科室的分布。
2 结果
2.1 本实验室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界限见表1
2.2 各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见表2
2.3 2015年10-12月各危急值项目发生率在前5位的科室 见表3
表1 本实验室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界限
3 讨论
危急值或警告值(critical value),最早在1972 年由美国教授Lundberg 提出[3],现已经被广泛应用。调查发现,本实验室2015年10-12月发生的总危急值实验数为2094例,实际执行危急值报告数为1264例,危急值总数占总测试数的百分率为0.33%。
本实验室占危急值排名前五位的是PLT、WBC、Cre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HGB ,在各单项测试中发生率在前5位的危急值依次是肌钙蛋白、PLT、Crea、WBC、APTT。危急值发生率在前5位的科室是血液科、ICU、急诊科、肿瘤科、心血管科。其中血细胞分析项目危急值主要发生在血液科;凝血类危急值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科、血液科、ICU,这与相关疾病要吃华法令一致;肌钙蛋白主要发生在心血管科,与其收治病人的疾病谱一致;其他生化危急值主要发生在急诊科、ICU,主要是因为急诊科、ICU收治的是危急重症患者。
表2 2015年10-12月各危急值项目发生率
根据危急值统计结果,经检验科、医务科讨论研究,对我院危急值项目、危急值范围按病房病房专科的实际情况来调整危急值报告范围,既提高工作效率又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例如由于血液科病人血常规检测频率非常高,且许多危急值不是“危急值”,我们设置了血液科独立的血细胞分析危急值界限,将血液科病人血细胞危急值设置为:白细胞只报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PLT≤10×109/L、HGB≤40g/L,且只报告入院首次危急值。另外心内科心梗病人由于肌钙蛋白升高持续时间长,肌钙蛋白危急值只报首次肌钙蛋白危急值;肾内科病人不报肌酐危急值。
危急值是确保患者和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4],危急值报告也是检验科一项重要工作,检验科应定期评估危急值报告体系及其执行情况[5]。
通过回顾危急值数据,如计算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各科室主要危急值、危急值项目的分布特点以评估现行危急值的项目及危急值界限设置是否既满足实验室、临床工作效率,又满足医疗安全需要。
表3 2015年10-12月各危急值项目发生率在前5位的科室[n(%)]
(作者单位:赣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1]陈淑琴.李雪姣.米东.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妇产科医院临床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4):49-51.
[2]万腊根.万小菊.杨江会.等. 检验危急值应用的调查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32(4):418-420.
[3]黄希颖.傅应裕.沈凌伟.急诊检验危急值报告流程优化及质量改进[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5.38(6):431-432.
[4]刘灿.王炳龙.林寿榕.等. 临床实验室危急值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3.36(6):565-568.
[5]黄曼.费春荣. 检验危急值在急危重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成人).中华急诊医学 杂志 2013.22(10):1084-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