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及对职前培养的启示

2016-05-31海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期刊社黄晓娜

新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学教师学时师范生

□海南师范大学 王 标□东北师范大学期刊社 黄晓娜



小学教师科研素养现状及对职前培养的启示

□海南师范大学 王标
□东北师范大学期刊社 黄晓娜

【摘要】教师成为研究者其内涵要求教师必备基本的科研素养。调查发现小学教师科研参与科研的意识较为淡薄,很少进行科研实践,能够认识到科研的重要价值,但对科研的本质认识还不明晰,有关科研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少。针对这一情况,在职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科研素养提升的课程设置,加强日常的科研训练,与小学建立U-S合作的教育科研实践共同体。

【关键词】小学教师科研素养职前培养

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教师要成为研究者首先必须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什么是科研素养呢?有研究者认为科研素养包括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方法和科研精神四个层面。这里我们不深究科研素养的概念,主要从小学教师对教育科研的本质、教育科研的价值认识、教育科研实践情况、教育科研培训与管理等四个方面调查当前小学教师的科研素养现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在职前师范生培养过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未雨绸缪。

一、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利用海南省“国培计划”小学教师集中培训的机会对海南省部分小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以农村小学教师居多,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48份,回收率98.7%,有效问卷144份,有效率97.3%。样本具体情况如下——

表1 样本基本情况

从上表来看,研究对象的选取基本合理,性别比例基本持平,年龄结构基本上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不过大部分教师的教龄都比较长,16年及以上的比例达43.7%,不过这也符合海南省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大部分教师原始学历为中专,因此参加工作较早,从而教龄较长。学历状况以专科及其以上为主也符合实际情况。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意识到文献的重要性,但科研基本过程尚未把握。教育科研的本质是抽象的,在问卷的调查过程中主要通过描述的方式让教师来进行判断什么是教育科研,科研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以及让教师判断文献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在对教育科研是什么的描述上,超过50%的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即是“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所有的教师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素养,且能认识到文献对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为95.8%的老师认为文献有助于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帮助理解研究问题的关键概念,以及提高自己的研究效率等。但在让教师自己写出教育科研的基本过程时,超过80%的教师所写的基本过程不全,这说明大部分教师对科研基本过程尚未把握。

2.认识到科研的重要价值,但部分存在功利倾向。在对教育科研重要价值的认识上,教师也能做出准确的判断。绝大多数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有助于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引领教学改革。但在具体询问教师个体为何要开展教育科研时,有14.6%的教师认为是为了晋级、评优创造条件,问科研对于学校的作用时,同样有14.6%的教师认为科研是为了成果获奖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成为学校的特色和招牌。也许功利倾向本身无可厚非,但教育科研应更多地成为教师的习惯,是教师本身内驱力引发所致。

3.科研参与意识较为淡薄,很少进行科研实践。调查中数据显示,10.4%的教师从来没有科研意识,41.7%的教师认为只有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才能唤醒自己的科研意识。这意味着过半的教师并没有把科研意识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全过程中,这与在调查“你认为怎样的情形才是教育科研”,50%的教师认为“专家、小学教师和学校领导三结合才行”基本相符,只有20.8%的教师认为小学教师同样具有研究的条件和素养。在询问教师参与的具体研究实践活动时,调查结果如下:

表2 教师参与科研活动基本情况

从表2来看,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不容乐观。接近或超过半数的教师基本没有参与科研活动。

4.教育科研培训较少,管理较为松散

上述教师参与科研活动较少,跟与之相关的科研培训较少,以及学校的科研管理较为松散有关。在调查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情况时,得出如下结果:

表3 教师参与科研培训情况

从表3来看,教师能够接受的专门的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较少,甚至有20.8%的教师从未接受相关方面的培训。同样的,在询问教师所在单位是否有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时,29.2%的教师回答从没组织过,29.1%的教师认为计划中有但未落实,只有10.4%的教师认为学校经常开展。这说明学校对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还有待加强。

三、对职前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科研素养培养的启示

从前面的调查结果来看,教师的科研素养总体上不容乐观,但通过与教师深入交流后发现这与他们的专业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被调查的教师的教龄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原始学历均为中师,而过去的中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普通科学文化知识的培育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在科研素养提升方面则有所忽略。1998年,国家开始试点培养本科学历的小学教师,目前基本上小学教师培养任务一般由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来完成。由此开始,高素质、创新型、研究型的小学教师培育,成为许多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些目标要求中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培养的小学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科研素养,才能成长为创新型、研究型人才。那么,针对当前小学教师表现出来的科研素养现状,职前的小学教育专业应该如何提高师范生的科研素养,为他们今后的专业发展奠基呢?

1.重视科研素养提升的课程设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科研素养提升首先主要依靠课程学习。翻阅各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现基本上专门针对科研素养培养的课程只有“教育科研方法”一门课程,再加上与之相关的“毕业论文”(事实上这不是课程,而是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教育科研方法”这门课程一般课时都很少,基本上一学期在16-36学时之间,而且基本都是理论学时。这样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科研素养培养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一现状,有些学校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已经做了调整。如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首先增加了“教育科研方法”课程的学时,每学期48学时,其次课程分为理论学时和实践学时,实践学时占课程总学时的三分之一,给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训练时间,并制定了专门的教育科研方法课程实践训练大纲和实践训练手册。其实除此之外,还应增设一些选修课程,如文献阅读与分析、数据处理分析、教育统计与测评等,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余地和提升空间。

2.加强日常的科研训练。调查中发现小学教师虽能认识到科研的重要价值,但实际参与却很少,这一方面与教师任务繁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有关,另一方则主要是教师还尚未具备真正的教育科研素养,缺乏相应的实践训练。因此,在职前教育阶段,应加强师范生的科研日常训练,增加锻炼的机会。还是以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为例,围绕课程学习,共设计了八次主要的科研训练活动,分为选题训练、研究方案设计、文献综述、观察设计、问卷设计、访谈设计、教育叙事写作、研究报告写作等,经过一轮这样的训练,学生感觉在完成毕业论文时轻松了许多。还有一些高校,如东北师范大学专门开展了本科生科研立项活动,对本科生进行科研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学生创新。

3.形成U-S合作背景下的教育科研实践共同体。小学教师认为教育科研只有与专家合作才是,这其实反映了小学教师对专家的期待,这个专家队伍中大部分应是师范大学教师。而对师范大学来说,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科研实践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真实的教育情境。因此大学(University)与小学(School)合作(即U-S合作)其实是现实所需,这也是当前教师教育中共同探讨的热点话题。U-S合作有助于激发小学教师和师范生双方的研究热情和问题意识。如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就非常注重U-S合作,在合作中与小学建立教育科研共同体。在对师范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通过见习、实习活动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和培养基本的问题解决能力。海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四年期间共有18周的小学实践时间,其中见习前三年每年2周,实习在第四学年12周。见习活动的安排是问题导向式活动设计,第一年主要集中学校和学生问题,第二年主要集中班级管理和活动设计问题,第三年主要集中课堂教学问题。问题导向式设计有助于学生明确自己的实践目的,也有助于小学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密切了双方的合作,也增强了实践效果。

当然,对于师范生科研素养的提高还有许多途径,以上仅是从小学教师科研素养调查中得到的一些启示。但不管怎样,我们应该树立教师教育一体化的理念,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关注职前和职后两个阶段,加强U-S合作。也许科研素养只是教师素质的一个方面,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元素,只有一点一点的积聚,才能整体上提高教师的素质,打造专业化的队伍。

(本文系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U-S合作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NJG2014-26]和海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教师教育一体化视野下小学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研究”[项目编号:HJJG2013-16]成果)

作者简介:(王标,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黄晓娜,东北师范大学期刊社编辑,硕士)

猜你喜欢

小学教师学时师范生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刘辉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