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市历史政区演变初探
2016-05-31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谢菊春
□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 谢菊春
儋州市历史政区演变初探
□海南省儋州市民族中学 谢菊春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步伐加紧,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在各地紧锣密鼓地实施。笔者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地方历史只记得初中学过的片段海南历史,涉及到学校所处的市县历史,学生竟一脸茫然。面对所处千年古郡的儋州市,笔者深感作为从事历史教学的教师有必要把本地历史呈现给学生。因此,本文旨在概述海南省儋州市历史政区演变,权当抛砖引玉,望有志于本地历史校本开发的专家多做工作,呈现给我们学生一本通俗易懂的地方历史。
【关键词】儋州市历史政区演变概述
海南岛古称“儋耳国”,《山海经》有“儋耳国”、“离耳国”之称,表明早在先秦时期中原地区的古人对海南岛已有所认识。海南岛出现行政区划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的。西汉元封元年(前110),置儋耳、珠厓二郡,领县十六。自此,儋耳郡作为海南岛上最早的行政区域之一,开始接受中原王朝的统治管理,吸收先进的汉文化,并在岛内传播。如今的儋州市是西汉儋耳郡及其后历代政区演变的结果。今儋州市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东与临高、澄迈县接壤,东南与琼中黎族自治县交界,南至白沙黎族自治县,西南与昌江黎族自治县毗邻,北与西北濒临北部湾。儋州市作为海南西部中心城市如今乘着国家发展国际旅游岛的东风,正在寻求更为宽广的经济、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空间。2015年升格为地级市的儋州亦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儋州自古诗乡歌海”,历史悠久。
一、儋州市历史行政建置概述
西汉王朝在海南岛建置行政区划之前,海南岛的历史也就是儋州市的历史。即便是《山海经》中提及的“儋耳国”、“离耳国”也并非单指西汉时期的儋耳郡之地,而是指正式划分行政区前的整个海南岛。因为海南岛在进入中央政府行政区划系统之前,除“儋耳国”、“离耳国”的叫法外并无其他称呼。
1.西汉建置短暂的“儋耳郡”。秦末,赵佗据岭南地为己有。汉高帝初定天下,体恤将士劳苦,国力需要休整,于是暂放赵佗不诛,并且册封赵佗为南越王。西汉王朝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力雄厚,且汉武帝又是一位热衷于开疆拓土的皇帝,这就为把岭南纳入西汉王朝的行政统治中来创造了条件。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遣伏波将军路博德出桂阳,下湟水。楼船将军杨仆下浈水,咸会番禺,诛佗玄孙建德及吕嘉,遂定南越之地。在海南岛上创置儋耳、珠崖二郡。皆在南方海中洲居,广袤千里,合十六县,户二万三千余。西汉在海南岛建置后,原来处于部族统领下的土著不断反叛,使得西汉王朝无法对当地进行正常的行政管理。于是西汉在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罢儋耳郡,并属珠厓。儋耳郡建立前后约28年,但是反叛的情况并没有因为儋耳郡的撤销而结束,汉昭帝始元五年(前82年)后,海南当时仅置的珠厓郡同样面临反叛不断的难题。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又罢珠厓郡。由此可知,儋耳郡与珠厓郡被罢皆因当地土著的连年反叛。为了平叛,西汉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未能达到明显效果,甚至越发兵平乱,反叛越凶。至于土著反叛的原因,依史料可知,是酷吏遇到未开化之民的结果。首先,酷吏不仅对当地土著相侵侮,还贪其珍赂,大量征调布匹,当地土著不堪税负,于是发生叛乱。其次,海南岛土著居民历来与外界隔绝,不相往来。西汉王朝对其地实施行政管理后,土著不愿受西汉官府管制而进行抵制,不遵守官府的规定,数犯吏禁。土著不服官府管制、官员进行压制,而土著对压制不满,则越压制越反叛。珠崖郡的持续叛乱,引起朝廷的重视。汉元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待诏贾捐之分析西汉王朝用兵珠厓,损失大量人力、财力也未能使之尽降,以及山东为饥馑所困等当时西汉所处的困境后,他认为宜弃珠厓,救民饥馑。汉元帝初元三年(前46年),“西汉王朝撤销海南岛的郡级政区建制,放弃对其大部地区的直接统治,仅设朱卢县,管辖海南岛内愿意归属汉朝的地方。东汉改朱卢县为朱崖县,归合浦郡(今广东境)管辖。
2.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海南岛属孙吴之地,复置珠崖郡。黄龙五年(233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赤乌五年(242年),复置珠崖郡。三国吴置珠崖郡治是在徐闻县(徐闻县治在今雷州市雷城镇)。“晋平吴,郡废,入合浦,后复立朱崖郡。梁兼立崖州。”属交州。
南朝萧梁时,海南岛除宋齐立的珠崖郡外,又立了崖州。萧梁时崖州和珠崖郡治所(行政中心)均在汉儋耳郡地。梁在海南岛的行政建置是在原有珠崖郡的基础上兼立崖州,但与刘宋置珠崖郡于徐闻县不同,萧梁所置崖州和珠崖郡都在海南岛内。由此推知,南朝梁时期在今儋州市曾建立海南岛唯一最高的行政建置——崖州,下辖珠崖郡,统辖海南岛诸县。
3.隋唐,唐武德五年(622年)“儋州”建制出现。隋大业三年(607年)于县城置珠崖郡,“统县十,户一万九千五百。”大业六年(610年),析珠崖郡置儋耳郡,同时将珠崖郡迁至汉珠崖郡址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儋耳郡领义伦、昌化、感恩、毗善四县,治所在义伦。
唐武德五年(622年)改隋儋耳郡为儋州,领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四县。贞观元年(626年)儋州辖县五:义伦、昌化、感恩、富罗、吉安。天宝元年(742年),改儋州为昌化郡。乾元元年(758年),昌化郡复为儋州,领原有的五县:义伦、昌化、感恩、洛场、富罗,属岭南道。
武德五年,今儋州市的专名“儋州”作为行政区域全称开始出现。而在唐代,“儋”是专名,“州”为通名。贞观元年(626年)所置崖州都督府,是唐代海南岛的地方高层行政管理机构,督领崖、儋、振三州,受广州中都督府节制,属岭南道。
隋唐至五代儋州领县有时是四县,有时是五县,但是其管区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附表1 唐代儋州领县及其变动简表
4.宋元时期作为军管型政区——南宁军。今儋州市在宋初仍称儋州,后改昌华军,南宁军。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避赵匡义讳而改州治义伦为宜伦。熙宁六年(1073年),废州为昌化军,领县三,宜伦、昌化、感恩。绍兴六年(1136),废昌化军,降昌化县、感恩县为镇并入宜伦县,称宜伦县并以宜伦县隶琼州。十四年,复为军,镇也复为县,以属县还隶本军。端平二年,改曰南宁军。县三:宜伦、昌化、感恩”,属广南西路。元因之。至元十五年(1278年),隶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户九千六百二十七,领县三:宜伦、昌化、感恩,受湖广行省统辖。
5.明清时期归今广东省管治的儋州。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1988年海南省建省前,海南岛长期在今广东省的管辖之下。在此期间除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四月,升崖州为崖州直隶州,管原崖州区域外,海南岛内没有形成统一的直属中央的建制。
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月,改南宁军为儋州(散州),属广东省琼州府。“正统四年(1439年)六月,以州治宜伦县省入州境,领县一:昌化。
清初,琼州府管州三:儋州、崖州、万州。清代史志对儋州有详细的记载。“儋州,府西南三百里,东西距二百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东至临高县和舍司界二百二十里,西至海岸三十五里,南至崖州乐安司界二百十里,北至海岸四十里,东南至黎界五十里,西南至昌化界一百十里,东北至临高县界七十里,西北至海岸五十里。昌化、感恩已归属崖州直隶州。儋州属广东琼州府,下无属县。”
民国改州为县,称儋县。1988年海南建省,1993年经国务院批复,撤县为市,儋州市是县级市。2015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批复升格为地级市。
二、结论
据以上记载,可知历史时期儋州的辖区不断缩小。《太平寰宇记》载:儋州“东西六百六十里,南北三百六十里”。《嘉庆重修一统志》载:儋州“东西距二百五十五里,南北距二百五十里”。儋州市历代行政区域的变迁,呈现出由大范围辖区演变至今儋州市域范围,辖区由大到小是由政区划分日益细化决定的,是历史政区发展的结果,也是各朝代的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海南岛的管治的结果。行政区域和管理机构的越来越多,表明中央政府对该地的管理不断细化,这有利于当地的发展,而且政区级别越高越具有发展优势,发展的速度也可能会更快。
【参考文献】
[1]潘锡思等.嘉庆重修一统志[M].普通古籍,影印本.
[2]范晔.后汉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重印.
[3]班固.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重印.
[4]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7重印.
[5]欧阳忞.舆地广记[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6]李贤.大明一统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7]魏征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6重印.
[8]脱脱等.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7重印.
[9]刘煦.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重印.
[10]万斯同.明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重印.
[11]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96重印.
[12]顾炎武.肇域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3]吴松弟编.两唐书地理志汇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第454页.
[14]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第二册35-36,第四册42-43,第五册24-25和69-70.
[15]儋州市文史办公室.儋县志[M].儋州文史办公室. 1982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