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作品分析
2016-05-30马力
马力
摘要:20世纪早期这一阶段的中国,在音乐创作方面,首次开始尝试把中国古代的诗词和现代音乐结合在一起,并涌现出了许多非常有创造力的作曲家,其中尤以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在当时好评如潮。这一艺术歌曲不仅具有民族烙印,还兼具浪漫主义气息。在音乐气势上,该艺术歌曲更是极为宽广和明朗。因此,本文将结合《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从创作背景方面、词意与结构方面、音乐句法结构方面以及诗词和音乐的融合性方面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黄自;艺术歌曲;《点绛唇·赋登楼》;作品;分析
19世纪末期,中国音乐文化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在五四运动以后,音乐界也开始了改革浪潮,大部分的作曲家都极力宣扬继承新文化运动精神,认为中国音乐也应当在继承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创新,扬长避短,古为今用,西为中用。而创作《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的作曲家黄自留洋归来,极为支持这一精神和思想,以中国古代的诗词形式作词,以西方的音乐技法作曲,《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是选用自宋朝王灼同名的词作为音乐体裁,再加以西方的音乐技法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技法对其进行和声,从而使我国的古代诗词和音乐紧密结合在一起。
1关于《点绛唇·赋登楼》创作背景的分析
要想理解一个作品的内涵,了解创作者的思想,更好地进行歌曲演唱,就必须要对作曲家的创作背景与创作意境进行充分地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演唱者在对歌曲进行歌唱时,抓住歌词的意境,从而将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思想和内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歌曲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点绛唇·赋登楼》的作者是宋朝词人王灼,他生于北宋末年,卒于南宋初年,出生在四川遂宁一个穷苦的家庭,虽然有着渊博的学识,可是却没有考取任何功名,一生都没能进入官场,生活相当困难,晚年后回到故乡专心著述,后成为宋朝有名的学者。靖康之变后,王灼有感于国家的衰落,统治阶级的腐败,便通过写词来抒发自身心中的愤慨和忧愁,所以说《点绛唇·赋登楼》其实就是一首关于爱国的诗文。而作曲家黄自生活在20世纪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其创作背景与词人王灼的创作背景非常相似,将爱国情怀融入作品中,抒发自身的忧国之心、爱国之情。
2关于《点绛唇·赋登楼》的词语含义与旬式结构方面的分析
《点绛唇·赋登楼》全文用春天点题,众所周知,希望、温暖就是春天的代名词,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生机蓬勃的景象反映出自身对国土的热爱和留恋,而“问春无语”则点出了作者心中对国家的忧愁。《点绛唇·赋登楼》中的词牌名就是“点绛唇”,这首宋词在写作方面以传统的双调为主,在整体结构上也是宋词特有的风格,即上下片,上片有四句,共20字,押三仄韵;下片则有五句,共21字,押四仄韵。《点绛唇·赋登楼》这首宋词中,在韵脚处作者精心选用了上声去声通押的形式,就是指在仄声韵词中,其韻脚处的上声和去声是可以进行通押的,而入声则需独成一类,不可和上声或者去声进行混押。
3关于《点绛唇·赋登楼》的音乐句法结构方面的分析
该音乐作品作为一首单二部歌曲,具有再现形式,拥有非常宽广的音乐气势和明媚敞亮的音乐情愫,既不缺少浪漫气息,还具有自身鲜明的民族烙印。该歌曲在创作第一乐段时,以D宫六声调为基础,歌曲的前奏部分,其低声部则基于大三和弦,再适当添加附加的六度音进行配合。例如,在第一小节中的小字组上添加了b音,形成了附加六度音上的和弦,并且该小节中的这种音乐形式在《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中的许多乐节中都有出现,通过添加附加和弦的方式,可以使整个音乐作品在演唱中更显流畅,其衔接性比起单纯的三和弦衔接方式,效果更加显著。同时,通过添加附加和弦的方式,还可以使该艺术作品中的民族色彩和韵味得到增强,如在该艺术歌曲的第一乐章中,第一乐句是以平稳的陈述形式出现,能够初步窥探出基本的乐思,“试来把酒留春件”是第二乐句。该乐句在力度上进行了细化处理,先弱后强再弱,同时,在伴奏部分,黄自分别对节奏的密度以及和声的密度进行了强化和加大,通过这样的方式表现出诗人内心激荡不安的情感,以及迫切想留下春天的心情。当到了“住”字部分时,则是用右手对其进行伴奏,并伴以切分节奏旋律。到了第三、第四乐句时,音乐逐渐平静下来,在第三和第四乐句的间奏间,旋律从D调下降至b羽调,直到第19小节才会转到D宫调上。第一乐段中的下声部分是由D宫调式的A徵三和弦构成,上声部分则是由A琶音和弦构成。利用上下声部之间的和弦音响效果,使听众憧憬美好的事物,有一种虚幻的意境感。除此之外,该歌曲还在多处使用了承递的手法,用来结束上一乐句,开始下一乐句,从而使整个作品环环紧扣,展现出延绵不断、跌宕起伏的音乐旋律。
4关于《点绛唇·赋登楼》中诗词和音乐的融合性方面的分析
4.1作品中重音与律动的融合性
黄自在进行该曲目的创作时,结合诗词的格律、韵律,将其与音乐节奏合理融洽地结合在一起。演唱者能够利用对词句的分析,找到音乐中重音和文字中重音相契合的规律,正确掌握词中具有逻辑性的重音,从而使其在歌唱时能够对声音的用力点进行精准地把握,把读词的语气与音乐的流动性、律动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演唱者能够利用合理的方式,对词的轻重缓急语气进行自如地应用,使其产生声音上的强烈对比,把平凡的歌曲艺术化,使之产生爆炸性的艺术效果。另外,演唱者还可以对作品中的重点词语进行不同层次的力度标记,先对字词进行理解,如果认为其在读的时候需要强化语气,则可以把该词的音乐重音进行加强。认为其念的时候需要轻柔一点,则可以放慢歌唱速度,利用舒缓的节奏对该字音进行控制。通过这样的朗读方式,对词中的重音进行体会,领悟其中的语感,感知其中原有的美感。
4.2词韵律与音乐韵律的统一性
黄自在进行该艺术歌曲的创作时,巧妙地结合了宋词的韵律格式与音乐的旋律技巧,使听众能够在缜密的声律中对词的意境进行充分的感知,从中体会到其中的美感,把音乐和古代诗词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展现出了作曲家黄自内心之中对大自然的渴望之情以及赞美之情。例如,在该艺术歌曲中,黄自多次利用倚音,来完成词韵律与音乐韵律的统一性。黄自将宋词中的“住”字和“赋”字进行纯四度下行的前倚音运用,从而使其在进行歌唱时,不会使听众产生模糊的听觉感。而词句“试来把酒留春住”一句中“来”字是阳平音,在歌曲中黄自对其添加了一个大三度的小字组辅音,同样地,若是将这里的辅助音去掉的话,演唱者在歌唱时就很难把该字正确明晰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对《点绛唇·赋登楼》这一艺术歌曲进行演唱时,能够充分感受到词曲的韵律与音乐韵律的统一性。
5结束语
通过音乐技法把我国古代的诗词同音乐结合在一起,能够产生非凡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文化价值。但是,演唱者要想真正演绎好这类型的歌曲,诠释该类作品中所蕴含的古典韵味,首先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其次要对作品的词意与结构进行分析,再次要掌握其中的音乐句法结构形式,最后把握作品中诗词和音乐的融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