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满城县寸跷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2016-05-30方倩黄壮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方倩 黄壮

摘 要:河北省保定市是一所文化古城,蕴含丰厚的文化底蕴,古城里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已成为了我们研究和保护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的寸跷艺术研究入手,分析和总结寸跷艺术的现状与特点,为寸跷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寸跷;满城县寸跷;非物质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1

一、寸跷

寸跷是河北省内多种民间舞蹈的一种,俗称寸子。寸跷在其发展史上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寸跷是清朝道光年间由御道的汉族民工所传,多流传于满族居住的地方;还有一种说法是清朝康熙年间,宫女玉琴能歌善舞就是脚生的比较大,不符合当时“三寸金莲”的社会观念,后来就让人做了一副假脚(也就是现在的寸跷),用这副假脚跳起舞来惟妙惟肖,后来玉琴嫁给了满城县城隍灵英侯,这门技艺也就被她带出了宫门外,流传于民间。

二、满城寸跷的发展现状

满城县寸跷的传承村是东渝河村,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1990年初,满城县县文化馆组织人员深入乡村对这一濒临灭绝的古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整理,通过杨金花老师的整合编配于1989年将节目《摘柿子》搬上舞台映屏。又于1991年将编排的寸跷舞《小羊倌》搬上了央视的舞台。满城县寸跷文化艺术在1996和1997年分别被央视三套和央视七套做过专题报道。1996至1998年期间寸跷的表演与学习状态非常的活跃,但在之后几年里寸跷的演出不断减少,传承情况不容乐观。直至2008年满城寸跷被确立为保定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影响寸跷已经从一个活跃的文化艺术变成了需要我们保护与传承的非物质文化。

满城县寸跷的代表艺人及传承人有郄老荣、李德生、李老广、靳老会、崔老贯、崔老贤、李福海等人。满城县寸跷现阶段代表性的发展地域是满城的东渝河村,还有北台鱼村和宋屯村,顺平县城的皖县、葛庄村等等。目前还在坚持寸桥演出的只有东渝河村,在演艺的同时东渝河村将这种古老的艺术搬入了小学课堂。

三、寸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一)面临的问题

1、传承问题

对于满城县的寸跷来说传承问题也是进一步推进寸跷艺术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寸跷艺术是不适合老年人学习的,寸跷是有一定危险的民间舞蹈,对于老年人易发生摔伤扭伤事件。对于成年人来说,古老的民间舞蹈在繁忙的工作后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当代所流行的艺术形式才是年轻人所追求的;从孩子来讲电脑、网络已经是他们全部的精神世界,再者来自于家庭、学校的学习压力,没有多余的时间让孩子学习和接触这些古老的民间技艺。纵观现如今的社会生活,寸跷这样一门艺术技艺受到了很大的传承威胁。其实除了上述情况还有很多因素在制约着寸跷艺术的传承。

2、改革创新

对于寸跷来说,是先辈在劳动生产中或是生活上的对忧乐、生死、自然、思想、社会等等的一种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这也是寸跷在当时流传的主要原因。而现如今我们还是一直延续原有的演出模式、表演模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当代人的关注,积极复原各类演出内容已不再是推进寸跷艺术发展的有力手段。所以,我们要学会与时俱进,以寸跷鲜明的表演特点为原型,不断改革创新出符合当代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艺术形式,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年代的,带有我们这个时代烙印的寸跷表演发展寸跷文化的关键。

(二)解决办法

1、各级政府的保护工作

2008年满城县文广局申请将满城寸跷列为市级文化保护项目,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申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格决定在下一次申请日期时申请升级为省级保护项目,寸跷保护等级的升级有助于在政策上的支持和保护更加到位。每年会举办文化下乡、花会进城等活动,开办文化工作会议等等,传达文化艺术精神,更好地为各类乡村本土艺术的发展提供精神引导。在传承教育上,满城实验小学以及东渝河小学已经将寸跷学习纳入音乐课堂的活动。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寸桥艺术传承群体本身也要加强寸桥保护的力度,在硬件、软件设备的应用上也要有能力自筹资金来开展寸桥的保护工作。

2、提高当代人的学习兴趣,感受寸跷带来的内在魅力

让更多的人接受和喜爱寸跷艺术,提高当代人学习寸跷的兴趣是解决寸跷传承问题的一条必经之路。我们应当加大宣传力度,首先从思想上改变当代人对寸跷艺术的定义,不要仅仅停留在技艺展示层次上面,让他们更多的了解精神层次,进一步了解和喜爱它。对于儿童教育来说将寸跷艺术全部搬入课堂是培养孩子学习寸跷艺术的一个必要手段,寸跷对于孩子来说不仅能强身健体,在学习过程中还可以让孩子们体会到寸跷文化、寸跷精神,有助于孩子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上有更好的指向性。

3、创新手段

从音乐伴奏角度来讲,寸跷的伴奏形式不能停留在以前的工尺谱记载和现场乐队伴奏的形式上,还要有符合时代新气息的MIDI音乐等等多種音乐制作形式的融入;从表演形式来说,说、唱、舞要全面结合,在表演形式上不要单一化、程式化,要勇于突破打破原有形式,开创符合当代文化思想的表演方式;从思想传播角度来讲,寸跷的表演主题要符合当代发展状况,紧跟潮流,用古老的艺术方式表达新潮的社会思想这才是艺术生活前进的标志。

4、加强寸跷艺术对心灵的引导作用

每一个艺术文化的产生都映射着当时的多种生活环境,寸桥艺术的传承不仅仅只是一个技艺的传承,寸桥本身为我们所带来的更应该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精神的延续。艺术的能量是强大的,它的强大之处也就在于是对人们心灵的洗礼上,所以传承和发展寸桥艺术更重要的是传承精神,沟通心与心之间的交流。

四、结语

每一个艺术形式的存在都有它的意义,我们在传承技艺的同时,更多要关注的是它所带来的精神影响;每一个艺术形式都可以感染人的内心,不断挖掘艺术的内在魅力,传承艺术精神,才是保护和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
互联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几个问题
以影像为载体的河南非遗文化传播探究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政府主导模式的思考
重庆市黔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探索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间舞蹈的特点与表现形态解读
初探贵州花苗“长衫龙”芦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