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罗生门》三个中文名家译本的对比研究
2016-05-30孟冬永
孟冬永
摘 要:《罗生门》自鲁迅首译以来,经过众多译者的翻译,广为流布。本文选取不同时期的三个《罗生门》名家译本——楼适夷译本、文洁若译本和林少华译本——从宏观的语境和微观的翻译方法两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对比,并尝试总结了三位名家的译本风格。
关键词:《罗生门》;名家译本;语境;翻译方法;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2
1.前言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最早是1923年经鲁迅翻译介绍到中国,原载由周作人编选的《现代日本小说集》,其中包括了《罗生门》和《鼻子》两篇。短篇小说《罗生门》是芥川步入文学创作之途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不仅经常出现日本中学语文课本上,在日本国内广为人知,而且随着著名导演黑泽明拍摄的同名电影,它的名声已经走向世界。“罗生门”甚至成为一个现代汉语词,屡屡见诸报端,如罗生门事件、陷入罗生门等说法。《罗生门》自鲁迅首译以来,译本众多,据王柏静(2014)统计,除楼适夷、文洁若、林少华等主要8个译本之外,还有数十位译者对《罗生门》进行过翻译。这些译本良莠不齐,译作风格各不相同。本文将选取不同时期的三个《罗生门》名家译本——楼适夷译本、文洁若译本和林少华译本——拟从宏观的语境和微观的翻译方法两个层次进行分析对比。
2.语境
翻译,总是伴随着语境的。没有语境,可以说难以有真正的翻译。对语境的了解、把握程度有时是决定译文成败优劣的关键。强调语境,其实质就是要求译者首先从宏观上去把握翻译。要从原文的社会文化背景、作者的思想观念以及文章的整体布局、上下文的联系等多重角度去进行解读,避免表面化的、逐字逐句式的简单解读和翻译。抓住原文的宏观背景,不仅包括原语国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包括原语国与译语国之间相同或相近的文化背景。
具体到芥川和他的作品,我们能看到以下的几点特性。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突破了自然主义呆板的纯客观描写,十分讲究写作技巧,艺术风格颇具特色。就其小说创作而言,早期和中期以历史题材居多,后期的创作,从历史转向现代,风格也有变化。在芥川龙之介的小说中,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他对人性之恶的冷峻逼视,对人生之悲的冷静旁观。林少华(2008)评论《罗生门》以令人窒息的紧凑布局将人推向生死抉择的极限,从而展示了“恶”的无可回避和善恶之念转换的轻而易举,展示了人之自私本质的丑陋。
通读《罗生门》的译本,三位名家都从宏观上准确地把握了原文的语境,抓住了原文的精神实质,将小说精雕细刻的行文、独到的立意、缜密的构思忠实地传达出来,给与读者以完整、准确、优美的芥川作品之意蕴,这是三位名家译本的共性。但从语言和文体来说,三位名家译本在细节方面的处理又各有不同,这里略作比较:
(1)何故かと云うと、この二三年、……そこで洛中のさびれ方は一通りではない。
楼译: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数年来,接连遭了地震、台风、大火、饥馑等几次灾难,京城已格外荒凉了。
文译:原因是,近两三年来,在京都,地震啦,旋风啦,失火啦,饥馑啦,一桩桩灾难接连发生。从而京城之荒凉不同寻常。
林译:这是因为,近两三年来京都连连遭灾:地震、龙卷风、大火、饥荒,不一而足。整个京城因此衰败不堪。
(2)ただ、おぼろげながら、……勿論、中には女も男もまじっているらしい。
楼译:能见到的,有光腚的,也有穿着衣服的,当然,有男也有女。
文译:不过,模模糊糊地能知道,其中既有赤裸裸的,也有穿着衣裳的尸体。
林译:仅可模模糊糊地辨出有的赤裸,有的着衣,当然男女混杂。
以上两段译文,三位名家的处理,无论标点、用词还是句式都各有特色,不过总体上可以看出,林少华的译文较文雅、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而楼适夷和文洁若的译文掺杂了一些口语和方言,略带突兀感,并且文译的译文较长,译得严谨细致。
3.翻译方法
3.1直译与意译
从翻译方法的角度看,直译与意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问题。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意译的特点,傅雷曾概括为“重神似而不重形似”。看原文:旧記によると、仏像や仏具を打砕いて、……薪の料に売っていたと云う事である。楼译:照那时留下来的记载,还有把佛像、供具打碎,将带有朱漆和飞金的木头堆在路边当柴卖的。这是直译,另外两位名家也是如此,可以说中规中矩。而再看,楼の上からさす火の光が、かすかに、その男の右の頬をぬらしている。「ぬらす」一词本意是弄湿、沾湿的意思,在这里三位名家都采取了意译。楼译:楼上漏下火光,隐约照见这人的右脸。文译:从门楼上照射下来的火光,依稀浸润了此人的右颊。林译为:上面射下的火光,隐隐约约舔着他右侧的脸颊。译者分别用三个不同的动词来表示「ぬらす」,都使文章增添了活力,富有神采。但也必须注意到,如果译者未能充分彻底地理解、吃透原文或者由于母语表达的问题,则会产生误译,影响整篇译文的质量。比如:選んでいれば、築地の下か、道ばたの土の上で、……犬のように棄てられてしまうばかりである。看楼适夷的译文:要择手段便只有饿死在街头的垃圾堆里,然后像狗一样,被人拖到这门上扔掉。将「築地の下か、道ばたの土の上で」翻译为“垃圾堆里”,则属于误译,与原文不符,有译者自身发挥的痕迹。我们看林少华的翻译:如要选择,便只有饿死墙下或抛尸路旁,进而被人像拖狗一样拖来扔在这门楼上。林译不仅达意,而且传神。
3.2顺译与倒译
顺译就是按照原文的语序进行翻译,译文与原文语序基本相同。一个句子能否按原文结构进行顺译,主要取决于译者的双语水平。不过,由于日语谓语殿后,有时又难以保证绝对的结构对应。倒译,简言之,就是翻译中的变序。至于变序的原因,一般来讲有三个,即语法、修辞和习惯,体现在文字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原文前后文的位置颠倒。例如:けれども、老婆は黙っている。両手をわなわなふるわせて、……見開いて、唖のように執拗く黙っている。楼译:可是老婆子不做声,两手发着抖,气喘吁吁地耸动着双肩,睁圆大眼,眼珠子几乎从眼眶里蹦出来,像哑巴似的顽固地沉默着。文译:可是老妪闷声不响。她双手直哆嗦,气喘吁吁地耸动着肩,两眼圆睁,眼珠子都快要从眼眶里蹦出来似的,宛若哑巴一般执拗地沉默着。林译:老太婆仍不做声,固执得如哑了似的,惟见双手簌簌发抖,肩头连连起伏,两眼睁得险些将眼珠儿挤出眶外。此句,楼适夷和文洁若的翻译为顺译,较平淡。而林少华为倒译,把修辞法前置,文章更加通顺且切合原文。
3.3分译与合译
分译就是把原文的一个句子译成两句或更多的句子,合译则是把两句或更多的句子译成一个句子。分合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改变原文的标点符号。试看小说第一句:ある日の暮方の事である。一人の下人が、羅生門の下で雨やみを待っていた。楼译:某日傍晚,有一家将,在罗生门下避雨。文译:话说一天黄昏时分,有个仆役在罗生门下等待雨住。林译: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仆人正在等待雨的过去。三位名家对句子的处理有分有合,其中林少华的译文最妙,层次分明,节奏明快,引人入胜。
4.结语
《罗生门》自鲁迅首译以来,经过众多译者的翻译,广为流布。楼适夷、文洁若、林少华作为翻译名家,对该小说从内容、布局、主题、文体等各方面都进行了恰到好处的翻译转换,忠实地再现了小说的艺术魅力。但三位名家的译文又各有特色,楼译由于作家出身的原因,对原文裁剪较多,译文简洁流畅,语气连贯,有一气呵成之感;文译严谨饱满,通俗易懂,美中不足的是有几处译文口语色彩浓厚,不符合原文的语言风格;林译译文措词得体,简练精确,行文流畅,文体选择一致,恰当地再现了原文的艺术风格。
参考文献:
[1](日)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楼适夷译.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6.
[2](日)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文洁若译.上海: 三联书店,2010.
[3](日)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M].林少华译.北京: 中国宇航出版社,2008.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5]梁传宝,高宁.新编日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