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影片 《布达佩斯之恋》

2016-05-30罗淑君

青年文学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自由意志康德实践

罗淑君

摘 要:在电影《布达佩斯之恋》中,导演诺夫·舒贝尔巧妙地将轰动一时的名曲,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以及他对自由概念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正是对康德“自由意志”进行的完美阐释,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对影片作出审美评价。

关键词:康德;自由意志;实践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1

《布达佩斯之恋》灵感源自名曲《忧郁的星期天》,它曾被冠以“自杀圣曲”而遭禁播。导演诺夫·舒贝尔巧妙地在影片中将轰动一时的曲子,凄美浪漫的爱情以及他对自由概念的深刻理解融为一体,正是对康德“自由意志”进行的完美阐释,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对影片作出审美评价。

“自由意志”的概念是康德哲学的核心。康德将世界分成现象和物自体两个领域,同时也将人分成作为现象的人和作为本体的人,作为现象的人和作为本体的人各自分属于现象和物自体两个领域。“在现象中,人与其他任何感性事物一样,是服从因果律因而可以按照自然法则把握的对象;但不论是对客观世界(也包括自己的身体)的感觉还是对自己内心经验自我的感觉都还不是人的真正本体,人的真正本体论是人的不可认识、但却能够做出实践行动的自由意志。”[1]

影片的女主人公伊罗娜和酒店老板萨伯与钢琴师安德拉斯三人之间的恋情看似复杂而不可理喻。在伊罗娜生日宴会上,安德拉斯以一曲凄美的未完之作赢得在场所有人的震惊,以及伊罗娜的爱情。伊罗娜原来的情人萨伯主动放手让她与安德拉斯相会,紧接着却是三人恋情的开始。有着犹太人生意头脑的萨伯很赏识安德拉斯的才华,竭尽全力帮助他推广新曲,并为他争取高额的版权费却不要酬谢。曲子要播出的当天,也是德国纳粹进军匈牙利之时,三人因恋情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然而,就在第二天,三人又恢复了往常和谐而融洽的关系。

在宴会当晚,伊罗娜拒绝了德国人汉斯的求婚,并与萨伯分手后去找安德拉斯,这是伊罗娜的自由。伊罗娜没有为汉斯“做大公司,赚很多钱”的承诺所动,也丝毫未考虑离开富足的萨伯的后果,毅然决然去找落魄的安德拉斯,只因心动一曲。作为本体的人所拥有的“自由意志”虽然不可认识,但是人能够做出实践行动去实现它。伊罗娜做出了这样的实践行动,所以她实现了她的自由意志。

同晚,萨伯救起了因失恋而跳水自尽的汉斯,两人结下了友谊。萨伯深刻地认识到,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唯一,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事情可以考虑。他没有被情感所束缚,而是坦然地尊重伊罗娜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讲,萨伯也是自由的。然而汉斯误解了萨伯的人生观,固执地认为“适者生存”就是王道,萨伯回答道:“这跟达尔文没有关系,动物总是动物,人就是人。”人与动物的区别正是康德论述“自由意识”的基点。世界的万事万物,包括作为现象的人,都受宇宙因果律的制约,而作为本体的人却可以通过实践行动去实现自由意志,不过,“自由意志只有通过理性法则才能贯彻自身”[2],也就是说,自由意志实现的前提是理性。理性,是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

安德拉斯是个有才华的作曲家,现实中的他却落魄不堪,但他赢得了伊罗娜的爱情。在安德拉斯看来,生命的尊严是不可亵渎的,然而现实的生活、战争频频侵犯了他作为人的尊嚴。他拒绝受法西斯军官汉斯的压迫而弹奏,却为爱情不由自主。就在钢琴曲毕,他抢过汉斯的手枪自杀了。安德拉斯可以选择尊严受辱而卑颜屈膝地活着,但是他选择为保全生命的尊严而自杀,这同样是他的自由。

伊罗娜、萨伯和安德拉斯三人的关系和谐而融洽,因为他们尊重彼此的选择,不限制彼此的自由,三个人成了“自由的有机体”,就算彼此会有矛盾,但是“有机体”可以进行自行修复,又完好如初。而这一切都因为战争,因为法西斯军官汉斯的到来破坏了。

萨伯对汉斯有救命之恩,然而他却亲手将萨伯送上死亡之路。二战开始后,汉斯利用战争的混乱,帮助那些对他生意有利的犹太人出逃,从中捞取钱财;他始终垂涎伊罗娜的美色,并对她施暴;他亲口下令将萨伯毒死;他公然地藐视法典、法制……他完全出于利己的目的救出了一千多犹太人,却令人讽刺地成为他战后为人称颂的功绩。然而,实现自由意志并不意味着为所欲为。“自由尽管不是意志依照自然法则的一种属性,但却并不因此而根本无法则,反而必须是一种依照不变法则的因果性,但这是些不同种类的法则;因为若不然,一种自由意志就是胡说八道。”[3]454“一个自由意志和一个服从道德法则的意志是一回事。”[4]454“一言之,自由即是自律,是康德实践自由的最高表达。”[5]454

从某种程度上,伊罗娜、萨伯、安德拉斯、汉斯四个人物都通过实践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自由。伊罗娜对爱情的拥有;萨伯关于人生以及“人”的观点;安德拉斯为了生命的尊严而自杀;汉斯掠财施暴、丧尽天良的行径,对康德的“自由意志”做了不同维度的阐释。然而在康德看来,“自由意志”是为自己立法的,自由则是自律,整个宇宙的最终目的就是人的道德。

参考文献:

[1][2]邓晓芒.从康德的道德哲学看儒家的乡愿[J].浙江学刊,2005年第1期.

[3][4][5]康德.康德著作全集·第四卷M].李秋零编.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自由意志康德实践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艺术百家
实验室里的“自由意志”
伊壁鸠鲁眼中的快乐
探析秘书之独立人格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