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6-05-30张滨铄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社交的主流平台。当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构成了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推动力。网络语言的出现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冲击,同样也有机遇。因此,这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学习并发挥网络语言的优势,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收获的最大化。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语言 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超过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现如今,随着网络的普及,一种新的语言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直接产物,网络语言已对现代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了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一、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语言特点

新媒体作为一种依靠新兴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它的诞生注定会受到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的青睐。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也成为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推动力,和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使用的主要群体。网络语言的特点与当代大学生认知事物的角度、表达自我想法的方式息息相关,呈现出以下特点。

1.形象性与简洁性。传统的书面语言为了体现语言表达的思想内涵,使用时往往不过分追求语言的简洁性。而网络之中,使用者为了节省文字输入量、节约交流时间,往往倾向于使用那些能够表情达意而忽略精准度的网络语言。在此交流环境下,一大批“新兴”词汇应运而生。例如:“CU”(see you的谐音简写);“88”(拜拜);“asap”(as soon as possible)等等。富有创造力的大学生们还“发明”了极为形象的“表情文字”如“O(∩_∩)O~~”表示“开心”;“<( ̄︶ ̄)>”表示“得意”等。这些表情的使用使得冰冷的网络虚拟世界充满人的温情。

2.随意性与创新性。和传统语言相异,网络语言诞生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其产生依赖于一定的环境。换句话说网络语言是随着交流环境的变化随机产生的,就像这阵子比较流行的“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是用来表达“我们的友谊走到了尽头”。在网络千变万化的聊天环境下,像“友谊的小船”之类的网络语言还在不断地产生、创新。

3.丰富性与批判性。网络与传统宣传媒介不同,网络日渐普及,早已成为传输信息、连接各电子设备的重要渠道。它早已超越“第四媒介”所定义的功能。网络的全球化决定了它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潮流中始终保持更新。而网络传播特有的双向性和互动性使得不同人在这个虚拟空间内都平等地享有发表言论的权利。这样一来,现实社会中受制约的言论能够自由地发表。这些观点以网络语言为承载体,体现出抗议、愤怒、拒绝……等丰富的情感层次。所以,网络语言的丰富性和批判性也是其重要的特点之一。

二、现阶段高校思想教育面临网络语言带来的挑战

网络语言的出现完全符合当代大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特点,但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从传统教育模式向逐步掌握网络语言特点并将其自如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这一过程将充满挑战。

1.教育者的教学观念面临挑战。新媒体环境为现代大学生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提供了空间。同时,在网络中,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更多幽默的词汇。所创造的词汇一旦成为网络热词,其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往往比在大学获得一次奖学金更大。所以,基于如上考虑,传统高校思想教育者的教学观念则应像新媒体时代下的互联网一样,时时更新。

2.教育者的网络操作技能面临挑战。当前,网络语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教学环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基础的网络知识和一定时间的网络资讯浏览量是适应当下高校教育环境的必须,只有熟悉掌握网络的使用,了解网络热点新闻,才能更好地融入学生群体,寻求更加受用的教育方式以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一方面,畅通的沟通是高校思想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现代高校思想教育者提供了一个更有效果的对话平台。网络的虚拟性决定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其必将成为思想教育者实施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学会一些基础的聊天工具。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同样注重时效,交流沟通是交谈双方进行消息及时的发送与接受的过程,而网络语言的熟悉掌握能大大缩短交流的时间,可在短时间内收货良好的教育效果。

3.教育者实施的教育方式面临挑战。传统意义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份的不对等,导致思想政治的主要教育形式仅留于教育者的言传身教,这种冰冷而生硬的思想教育最终会直接导致教育的失效。而通过新媒体平台使用网络语言进行交流,无论从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的角度来说,两者都站在了统一的基准线上,此时,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已然蜕变成民主平等型。所以,教育者在实施教育之时应考虑到受教育者心态的细微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式,才能不断适应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语言带来的冲击和新的挑战。

三、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

在应对挑战的同时,不少教育工作者也发现,网络语言并非只是交流应用的存在,其诞生同样可为思想政治教育所用,这就是网络语言带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冲击同时带来的机遇。

1.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得到提升。知识的传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步骤,然而,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很容易使教育流于形式,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以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主。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主体性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动性,主导性,创造性,超越性等属性而这些知识的理论性大大强于实践性,在传授的过程中,内容难免会缺乏生动形象的描述以及趣味的思维互动。而网络语言的形象与简洁可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和丰富性,使教育的形式突破传统意义上的形式,从实质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

2.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灵距离。教育的过程即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流,心灵之间相互碰撞的过程。理想的教育者应既懂得思想政治工作的艺术,又能够适应当下社会的主流沟通媒介。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若想要实现有效的沟通,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就必须了解沟通的艺术,即与现代大学生在交流语言上保持在同一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拉近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在两者之间产生共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的目的。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语言为现代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努力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使自己“具备能运用互联网有效、快速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主动参与信息的创建;能够利用信息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能力”。充分利用网络语言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带来的机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收获的最大化,促进大学生在培养健康心理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更好地适应校园文化,以及未来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五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杨欢欢.从网络流行语看社会生活和大学生心理变化[J].电影评价,2009(8).

作者简介:张滨铄(1990—),男,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生,淮海工学院思想政治辅导员。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