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策略研究
2016-05-30李建伟
李建伟
摘 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行为过程。本文阐述了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分析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策略。
关键词:自主性;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
一、教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误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行为过程。而如今大部分教师对其理解较为浅显,主要关注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阻碍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1.以教师和参考教材为主体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关键。而现实中的语文课堂上大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
2.自主学习的有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在兴趣中让学生主动探究、反思,建构完善的自我认知,而一味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往往会让学生进入另一个误区,教学行为流于形式化。
3.有效评价在综合性学习中的实施
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能够更有效地应用在语文综合性学习课堂中,教师评价大多采用问答总结性的方式,少部分的教师采用量化评价方式,而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成果评价应采取量化与质化相结合的方式。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评价方式的有效性认识不够,仍受传统评价方式的影响,从而遏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出现问题的成因分析
1.尚不完善的理论体系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全新的课程形态理论体系尚不完备,只在实施建议中对其有陈述,而具体如何实施、怎样实施却没有明确的表述,只是强调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对其没有明确的定义,这样就给教学实施者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形成多样化实验性的教学主张,从而加深对这一全新课程形态不同的理解和认识。
2.相关培训普及开展不够全面
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新兴的课程形态应该开展更多的培训,让更多的教师加入进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共同探究更深、更广的教学行为,形成更加完备、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然而现实中的相关培训开展的不够充分,很大一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相关培训指导,偶尔参加过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理论体系不够完备,无法运用相关的教学手段进行操作。
3.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过程,更看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参与、团体合作、创新精神、情感态度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这与传统教学中的讲授式教学理念有所不同,也正是教师在转型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教师只有转变以往传统被动的教学模式才能进行更深更广的教育教学创新,才能更好地理解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理念。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研究
1.完善教师理论体系
多数教师都具有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识,但是理论体系构建不完善阻碍着教师的发展,所以提高教师理论学习迫在眉睫。教育部门、学校、教研组形成联动机制,以教研组为中心,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深入研讨理论知识,并通过专题讲座、教授指导、理论书籍等手段增进专业知识的学习。组织相关活动时应更具有针对性,对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细化研究,激发教师的探究欲,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能力。
2.完善教师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学实施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案例研讨交流会,能更精确地剖析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寻求更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对优秀课例的分析研讨,启发教师的思考模式和教学手段,探寻更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向灵活多样的综合性学习模式轉变,同时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将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意识作为考察标准,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问题,保护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意义
学生的独立性是在行为活动过程中发展构建起来的,只有提供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的条件才能培养其独立人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举止、表达方式、处理问题的过程都是独立人格的积累过程,只有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探究问题的乐趣,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小学生年龄偏小,对事物充满好奇,教师通常都会直接阐明问题的答案,不经意间忽略了学生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和引导,让学生自己动脑独立解决问题。独立性的培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投入、反思、有兴致,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学生之间思维方式、知识储备、情感态度参差不齐,只有明确目标,让学生自我观察、体验、总结,学生的自主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最终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