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物理情境分析能力
2016-05-30宋威葳
宋威葳
摘 要:本文分析了情境教学法相比传统教学的优点及在教学中的作用,并进一步阐述了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原则、如何创设物理情境以及情境教学法的实施方式,从而使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物理情境分析的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高中物理运用原则;实施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将从实际物理现象分解、简化、抽象得出的物理概念、规律、做题技巧教给学生,使得物理教学脱离了物理的本源——实际物理情境,忽视了对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不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搜索和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出现物理情境分析障碍。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避免急功近利思想的驱使,而是通过文字、动画、实验、语言、图片等创设出合适的、形象逼真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并从中体会、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这种教学方法就是情境教学法。
一、把握情境教学法运用的原则
1.真实性原则。情境教学中创设的情境,一般为物理实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物理图表等,这些情境必须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或是来源于生活,或是已知的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再现,而不能凭空捏造。
2.适应性原则。不同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认知水平、建构能力都有差异。所以,教师在情境教学法的设计中要依据学生的学情设计出符合学生的物理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與多种教学方法互补的原则。一堂好的物理课往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等。只有将所需的教学方法依据授课内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地相互结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不能刻意追求形式,随意创设物理情境或者创设过量的物理情境,而忽略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这样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可能还会适得其反,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二、创设物理情境
1.借助实验创设物理情境。物理是一门非常重视实验的自然科学,物理概念、规律和公式都是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趣味小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静电屏蔽时可以将里外挂了红丝线的金属笼带电,学生可以观察到外面的丝线飘起来而里面的丝线毫无变化。有条件的还可以在金属笼中放入小鸟实验。
2.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物理情境。学生的成长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需要,生活是学生获得实实在在发展的主要源泉。用生活实际创设的物理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视频、动画、图片创设物理情境。物理中的许多形象概念和理想化模型,如磁场、电场等,学生较难接受,可以利用计算机课件进行模拟。如利用计算机绘制三维电场线,学生会对无法直观观察的电场有直观的印象,同时可以从各个方向观察,加深表象在头脑中的印象。
三、运用多种方式实施情境教学法
1.“参与式”情境教学法。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或完成教师设计的动手活动、思维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物理学习。比如,在学习多用电表测黑箱元件时,如果教师只是讲第一步怎样、第二步怎样,学生只能在学习中感觉到模糊、枯燥、无味。而教师让学生自己亲手用多用电表测黑箱中的元件,通过参与实践,学生的学习有了落脚点,对多用电表的使用及各种电气元件的特征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2.“体验式”情境教学法。由于受实验器材、设备的限制,在物理教学中,有些物理情境很难在课堂上完全用实物创设,这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或教师的行为让学生观看、观察、体验物理情境,从而引发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激疑式”情境教学法。教师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可有意创设能使学生认知产生矛盾的物理情境。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用一张纸和一个小石块从同一高度抛下,学生观察到石块下落得快。而后把纸片团成与石块体积大小相同的纸团,仍从同一高度落下,学生观察到纸团和石块下落得几乎一样快,从而激发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4.“问题式”情境教学法。对于物理习题的教学可以在教学中设计有价值、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通过问题设置重现习题中的物理情境,引导和组织学生主动探索、讨论、合作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对物理习题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总之,在物理教学中把握好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和实施策略,合理有效地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情境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民族地区普通高中学生物理情境分析障碍及对策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3]GHB1061)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