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拥抱“未来”,“深研”课堂

2016-05-30

创新时代 2016年1期
关键词:未来决赛师生

第十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教师竞赛项目“‘未来课堂名师教学优质课展评”决赛,于2015年12月10-13日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圆满举行。

所谓“未来课堂”,是指高度整合了先进教学设备和海量教育资源,在信息化环境下,在“思维可视化”教学理念指导下,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和支持教与学主体的自由与发展,建构课堂各要素(人、环境、技术和资源等)之间的和谐关系,高效开展多种教与学模式的课堂环境。

本次决赛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a参赛教师将在“未来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展示。决赛评审及考察的重点,将侧重于是否突显教学特色、能否充分利用未来课堂的先进教学环境实现师生互动、是否融入新的教学理念以实现高效课堂等。

作为本次决赛的东道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严一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是我们学校探索的方向,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基础、每个学生的个性?未来课堂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高信息环境条件下的未来课堂,可以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让教师及时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而未来课堂中的4-5块大屏幕,可以比较好地展示整个教学思维流程,照顾到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严一平校长的创新和果敢向来在教育圈内有目共睹,现在学校的“未来课堂”建立得有声有色,既有能够轻松控制空调、调节温度及湿度的控制系统,还能够配合灯光、教室环境,打造更加轻松和炫酷的学习空间,这些令学校成为拥抱“未来”的示范校园,为“未来”竖起了一面醒目的旗帜。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张际平教授是本次决赛的裁判长,在他看来,课堂是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主阵地,没有课堂的教育信息化,就不会有学校的信息化,就更不会有整个教育的信息化。如果环境不改变,人是很难去创新的。为教育创新、教学创新提供一个新的环境,就是打造“未来课堂”的目的之一。从教室的空气、温度、光线、座椅等方面,全方位地为学生打造一个以人为本的环境,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有愉快的感受。对于为什么要叫“未来课堂”而不是“未来教室”这个问题,张际平认为,因为“课堂”是环境、是空间,而不是“一个教书的地方”,这里的“课堂”,不仅仅是为了读书,还有互动、交流,如师生之间的交流、资源之间的交流,等等。

程玲玲是百余名参赛教师中的一员,她来自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是一名英语老师。她说,她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参加这次决赛的。作为一名乡镇教师,她之前并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么先进的“未来课堂”。亲身体验后,她感慨道:“这样的教学形式太好了,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非常生动地展示学习或研究的过程,值得所有教师去学习和应用。”

来自山东青岛的数学老师姜丽丽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目前,精细的备课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是我在未来课堂模式下最大的挑战。我希望未来课堂将来不仅仅是一个地区或者某个学校的特色和亮点,而是通过推广,能够成为全国基础教育教学的常态,让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够受益于未来课堂。”

经各地层层选拔,最终本次决赛从约110件入围作品中决出一等奖16名、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1名。

猜你喜欢

未来决赛师生
挺进决赛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Expectation for The Future of Puritanism
托夫勒引发的“未来”探讨
探究如何着眼未来优化初中数学教学设计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