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本的影子与考场的镜子

2016-05-30王庆雷朱学勇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10期
关键词:断句实词虚词

王庆雷 朱学勇

在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考试中,文言文延续了“变中求稳”的基本思路。我们有必要掌握它趋于稳固的特点,为新一年的高考备考服务。

一、选文特点

今年的文言文阅读仍然采取了与2014年、2015年相同的题材——人物传记,选取的历史人物均出自正史。全国Ⅰ卷的《曾公亮传》出自《宋史》,全国Ⅱ卷的《陈登云传》、Ⅲ卷的《傅珪传》都出自《明史》。整体来看,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可读性强,符合大纲对高中生的审美要求。就内容的丰富情况而言,细观今年文言文阅读,在材料选取上,呈现人物的多元性格,如全国Ⅰ卷的曾公亮“老谋深算,为自己的子孙计”。与前两年相比,命题人不再一味的选取贤能大臣单纯正能量的一面,而是在收录他们历史贡献的同时,还纳入了他们性格中的不足,这样的命题方式为考生客观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提供了范例,从而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设题特点

今年新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阅读考查内容更加关注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从命题形式看,今年的考题采取了与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相同的命题形式,三道客观选择题分别为断句、文化常识和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理解,再加一道主观翻译题。今年的文言文阅读没有单纯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进行考查,而是把相关的文言知识巧妙地融入到了所考查的各种题型之中。

三、逐题分析

1. 断句。

本题考查根据文言文句意和句式特点断句的能力,已连续考查3年。这也体现了句读作为文言文基础的功能。全国卷的断句题一般是由几处相同断句加上两处不同断句构成,错误一定是在不同断句处,正确的断句一般根据句意完整和句式结构合理来断。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第4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解答此题,第一步,要先找出不同的断句处:①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或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②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或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第二步,要把这两处不同断句放在语境中去考虑,本文为人物传记,内容主要是赞美人物的政绩和品德,所以节选句式的开头是“为政有能声”,接着“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都应该是赞美曾公亮政绩的,而如果句子断为“他境至夜户不闭”就是赞美别人政绩的,在此讲不通。故第①处根据句意即可正确断句,应为“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排除C、D项。

第②处断句应该从句法角度来分析:“尝有使客亡橐中物”意思完整,而“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则为杂糅句式,故排除A项。

2. 文化常识。

文言文阅读部分都涉及到对文言文常识的考查,从文言常识的来源看,高考中的文言常识基本上都来源于课本,侧重于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第5题: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 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 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首相”“建储”“有司”“契丹”四种古代文化现象,分别涉及官职名、王位继承(立皇太子)、古代管理机构和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其中“有司”,说是一个实词解释也可以。它的含义为有关的负有专职的官员或部门。初中课文《出师表》中有“宜付有司论其刑赏”,高中课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召有司按图”,都是这个意思。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高考文言文必考考点。

设题形式没有新突破,仍立足选文中传主各个阶段的经历、与之相关的人物事件评价等问题。内容上以考查考生对于全文内容的理解把握为主,检索信息的区域关涉全篇,考生筛选、辨别信息的难度加大,选项对于事实的表述、人物的评价也能对考生文言文理解翻译能力、迁移能力进行考查,是一道综合考查文言阅读能力的题目,所涉及的文言知识均在课本范围之内。如2016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第6题: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编修《大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 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奏增多;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 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意改易,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 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范,归乡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题目主干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说明每个选项是由概括和分析两部分组成,前部分是对传主事迹的概述,后半部分是对传主行为、品质的分析。一般错误在分析部分。本题四个选项分别叙述了傅珪从初入仕途,到任职礼部,及被人报复,再到死后受好评的事情。C项“他仍坚持离职”错,文中说权幸“矫旨令二人致仕”,“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说明造成傅珪离职的原因,一是权幸的逼迫,二是皇上不采纳言官的请求,而非傅珪的“坚持”离职。

4. 翻译文言句式,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

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第7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两个翻译题不能说没有难度。其中第(1)题中,重要实词有:①锡宴,即“赐宴”,这个词语在古诗词中常见,屈原在《离骚》中写道:“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翻译时赐宴的主语也应该添加上;②“虔”直译为“诚心,诚敬”,《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有“以告虔也”,《左传·成公十二年》中有“虔卜于先君也”。③“人主”还要换成“君主”。重要虚词有:①“而”表示转折关系,直译为“但是”;②“之”,代词,指“这件事”;③“乎”是句末语气助词,译为“吗”。句式方面有:①“是不虔君命也”,“是……也”为常见判断句,译为“这就是……”,课文《论语》里面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使()亲临”省略了代词“之”,翻译时要加上。③“处之安乎”为疑问句,翻译要注意语气。(参考答案:皇帝赐宴,你不到来,这是对君王命令的不恭敬,君王有疾病,你却一定要让他亲自前来,这样处理合适吗?)

第(2)题中,重要实词为:①“从容”为“不慌不忙”,引申为“严肃地”,难度较大,也可以保留原文;②“救正”为“匡正、纠正”;③“固”是“固守、巩固”。重要虚词有:①“其”为代词“他”,指曾公亮;“云”为句末语气词,不译。(参考答案:苏轼曾经严肃地责备曾公亮不能匡正(纠正)时弊,世人讥讽他(曾公亮)只知道保持禄位巩固受宠的地位。)

有时有些句子不能都很规范地采取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意译的方式,翻译时要把它回归到原来的语境中去,善于联系上下文推敲判定,整体理解。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切忌断章取义。

综合来看,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三篇节选文段文字浅近、难度适中,贴合《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能够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考查要求。题目设置立足能力,着眼运用,没有死板地考查文言字词、文言现象,而是融合于文言断句、文言句式翻译等形式进行考查,形式灵活,科学高效,考查效度高。值得注意的是,考生可能会觉得有一些实词比较陌生,但这些词的确在课本知识范围之内,陌生感来自于对课本知识重视不够。个别超出书本范围的词语,其词义也可以利用语境推知,这又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说试卷内容是一面镜子,它检验了考生平时的学习态度、知识积累和认知高度。

四、备考建议

对文言文阅读的复习首先要巩固基础知识。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纵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考查的知识范围基本不超出教材(以人教版中学教材为准)所选的经典篇目。

①实词方面。考生必须熟读其中的每一篇文章,明白文中的实词含义,尤其是那些多义词语和一些生僻词语。2016年全国卷中的一些文言词语,如Ⅰ卷的“锡宴”“虔”“就正”;Ⅱ卷中的“龃龉”“雁矢”“胜”;Ⅲ卷中的“忠谠”等,对于考生来说,应该都是相当陌生的。考生在阅读课文和一些模拟试题时,应该着意去积累一些较为生僻的词义。

还要学会把实词放在语境中灵活解释。如Ⅰ卷中的“从容”,Ⅱ卷中的 “囊”,Ⅲ卷中的“报”,只有结合语境才能很好地解释。

②虚词方面。虚词是考生理解文言文的最大障碍,因为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杂多变,又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所以不易被掌握。考生解题时,必须习惯于把每一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落实到位。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常见的虚词有“之”“其”“以”“而”“于”等,是考生复习掌握的重点。

③句式方面。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为省略句,考生要学会把它们补充完整。还有其他的一些特殊句式,都要熟悉掌握并恰当翻译,如判断句“是不虔君命也”,状语后置句“登云即进之于朝”等。

另外还要扩大文言文阅读范围,特别注意文中知识点与课文内容的结合,把课本知识在课外阅读中得以强化,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文言作品方法与规律,建立语感,就会化难为易,笑傲考场。

责任编辑 陈春阳

猜你喜欢

断句实词虚词
基于混合策略的藏文虚词识别方法
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的基本策略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断句” “密码”费人解(二则)
Note from the Editor-in-Chief
妙用标点巧断句
例说文言实词解题误区及对策
虚词在诗歌鉴赏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