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元认知的初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6-05-30陈晓龙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10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元认知培养

陈晓龙

【摘要】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 而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学生之所以对解题思路茫然不知,主要是因为不能对有用的信息准确提取,不能及时更换思维策略. 具体表现在:不能有计划的监控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不能恰当的理解题意,不能准确的判断问题. 因此,数学教学应对学生解题能力进行培养.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 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最终会对习题的理解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 对于学生自我调控、自我认识,是元认知理论的核心所在. 要求学生能自动调控自身的认知过程. 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元认知理论的运用,能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 解题能力;元认知;数学;培养

数学问题的解题能力,是指对数学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以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一种自我监控或自我意识,数学元认知是指个体在数学认知活动中的自我调节以及观念认知. 数学元认知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数学教学中,它强调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开发学生的元认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元认知的概念及要素

元认知的概念,首次是在美国心理学家弗莱威尔《认知发展》一书中被提出来. 目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元认知理论,尽管大家的理解不一致,但却有着共同的核心思想,即对元认知的认知,数学学者们一般都是对心理学研究的元认知概念进行借鉴. 比较普遍的一种观点为:元认知就是人们监控和认识数学认知活动的一个过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数学元认知知识、体验和监控. 这三点必须要相互支撑、相互渗透,才能将各自的作用很好的发挥出来.

二、元认知的构建

首先,重视元认知知识的直接指导作用. 其一,使学生对自我有正确认识,包括正确认识自己对各种数学问题类型与难度的解题信心、思维倾向. 其二,使学生能对自我选择的解题策略的效果作出判断.

其次,应对元认知的直接指导作用高度重视,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知自我,包括对于自己对各种数学问题难度与类型的思维倾向、解题信心. 再次,是对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自我提问意识进行培养.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对各种问题情境进行创设. 如这些问题或知识之间联系怎样?你所选择的,是不是一种最佳的解题途径,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思路?你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选择?这道题能否再换另一种思维方式?……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即通过自我提问,对学生元认知的能力和意识进行培养.

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还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 在对例题的分析时,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题型,并要求学生对解题过程深入思考,对学生的元认知进一步开发. 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

三、基于元认知的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1. 激发解题兴趣,创设相关联的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习者主动获取对问题的求解,则是认知的最佳状态. 所以,在解题伊始,应将学生的解题兴趣激发出来. 创设最佳的情境,对与问题有关的知识进行回顾.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设置的问题富有挑战性又非常新奇,会将学生自觉思维的能力激发出来. 对于教师而言,问题情境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手段,而对于学生而言,问题情境是引发认知冲突的条件. 教师可通过设置各种反驳情境、选择情境、意外情境等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而将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激发出来. 启发和开导学生的情绪和智力,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问题的兴趣. 教师应做到对学生的兴趣、学习等现有的状况全面了解;尽可能的选择与学生的兴趣相关的情景.

2. 探索已知条件,丰富学生元认知体验

学生应立足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审题. 对于问题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叙述,对于要求解的问题,运用已知的条件,在审题时提问题、画重点、做记号. 同时,将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激发出来,对隐藏的条件进行探寻. 对学生在策略、任务和材料等方面的经验进行培养,对学生元认知体验进行丰富和发展. 在对解题提纲进行制定时,对下面几个问题要高度重视:

一是设置问题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要有一个思维的梯度. 有机的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数学知识的逻辑体系,实现知识的顺移.

二是设置问题要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通过有意识的重排、裁剪问题,而整理出一系列的子问题,利于学生更好的记忆和理解.

三是设置问题需要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处理好,加强彼此间的前后联系. 更好的提高知识迁移能力,促进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

四是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知识点内容. 依据由宏观到微观、定性到定量、描述性到推理性的发展规律,对问题的深度、难度和大小进行控制.

3. 开展回顾与联想,提高学生元认知的能力

在审题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数学含义和数学推理的情况. 对于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则更难领会. 正是由于数学内容和数学语言形式之间的矛盾,要求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勤于思考,通过对条件的认知和以往相似问题的求解,对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进行探索. 在解题的过程中,应对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充分利用,通过设疑,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启发学生开启思维,在解题过程中,能尽量提出问题. 在设疑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在新旧知识的差别和联系上寻疑.

二是在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问题生设疑.

三是在容易忽视的问题上创疑.

四是在容易混淆的概念上找疑.

在寻疑的过程中,为了寻找最有利的方法和条件,不断的进行自我的调节和监控. 并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和创造性、能动性.

4. 进行归类总结,准确把握问题的关键点

如果数学题目新颖别致,对学生而言,会极富挑战性,会进一步激发学生解题的渴望. 学生因此会注意力高度集中,开启发散性思维,而一鼓作气攻克很多的难题,进而使自己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 但在关键时刻,这类学生却不能将平时的水平和状态正常发挥出来. 究其原因,主要是这类学生对平时如何总结归类问题不重视. 如果条件允许,时间足够,他们一定会攻克很多的复杂问题和难题. 而通过总结和归类,可促进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对问题的关键点迅速把握,并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纳入新学的知识. 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新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5. 重视元认知的开发,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操作步骤明确的问题,学生只需要对现成的解法进行模仿,就能将题目顺利解决. 但这样却不能显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要解决没有现成解法的问题,元认知不可或缺. 实践证实,元认知对于解答高难度问题的影响极其显著,而对于低难度的、简单的问题则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究其原因,是对于简单问题的解决. 因为存在着现成的基本模式和解法,所以只能介入很少的认知元素,而对认知起监控作用的元认知却不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必须经过深入思考,才能解决高难度的问题. 而解决难题时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数学能力元素. 相应的,对元认知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在问题表征、选择策略、问题迁移和解题回顾都和元认知息息相关. 元认知一直贯穿于高难度问题的过程始终. 如果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很强,对元认知的开发非常重视,则他们的隐性元认知会向显性化转化. 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多变. 而如果学生的元认知能力较低,则可凭借元认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自己数学能力的不足进行弥补.

结 论

在数学解题中,元认知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寻求解题的最佳思路. 因此,在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能使学生的解题能力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解题活动是一个曲折和漫长的过程,面对一个问题从最初的困惑到最后的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教材内容,对不同的解题指导方法进行选择,并在各个步骤中,反复运用元认知要素. 学段越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元认知就会发挥越显著的作用. 在初中阶段,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非常关键. 初中阶段,是为学生打下元认知习惯的重要阶段,所以,帮助学生形成元认知习惯,重视元认知的开发,会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郑太年,王美,林立甲,文剑冰. 我国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其对学生数学成绩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J]. 全球教育展望,2013(02).

[2]尚晓晶,马玉慧. 问题解决情境下认知工具的设计研究——以数学应用题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2012(02).

[3]魏雪峰,崔光佐.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2(11).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元认知培养
基于元认知的数学焦虑研究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圆”教学浅析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元认知在大学英语教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