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法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2016-05-30汪哲于治远
汪哲 于治远
课堂讨论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进步. 曾有一位哲学家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而若是思想的话,每人都会有两个思想. 由此可看出,通过讨论可以使学生更有效的获取信息,再经过分析、转化、吸收,得到新的认识. 而让学力各不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讨论可以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
一、讨论的目的要明确
教师在根据学生情况备课的时候应该明确哪些内容适合讨论,更要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讨论而讨论,还是为了强调重点、突出重点而讨论,或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讨论,等等. 所以要精心准备讨论内容,选择讨论内容必须遵循三点:一是讨论的问题要有适当的难度. 如果太简单,学生体会不到讨论的价值,但若太难,学生就很难取得成功,都会影响讨论的积极性.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进行具体分析,作出恰当安排. 二是讨论的问题应是感兴趣的. 可以事先让学生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找几名学生询问感兴趣的问题,使教师有一定的把握. 三是能体现一定的数学思想,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讨论的运用要及时
在上课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反映来安排讨论,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讨论,也就是说要把讨论的支配权给学生,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而相反的,如果提问后发现很多学生都回答不出,或是发现学生有争论、迷惑、理解不清的时候,哪怕教案上没有安排讨论,也应该及时的组织讨论,解决学生心中的困惑.
如在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课的教学中,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谈学习的体会. 有一学生就说:“既然公式法是由配方法而得的,而且适合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再说配方法解方程很麻烦,容易错,那么配方法就不重要了,可以不再用它解方程了. ”马上其他同学都表示有同感,议论起来了. 这是在我意料之外的,我没有针对性的给予回答,而是干脆让学生展开讨论,先讨论配方法到底重不重要,再讨论哪些方程用配方法解简单. 经过积极认真的讨论他们认为配方法是重要的,没有配方法就没有公式法. 这一及时的讨论不仅使学生体会了配方法的价值,又增强了解题的灵活性.
三、讨论的时间要充足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不是不想让学生讨论,而是怕完不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有时讨论要占去不少时间,考虑到教学进度,就草草收场,或是让学生课外去讨论.如: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定理和逆定理掌握不够,我就充分发掘教材,在一次复习课上花了大半节课让学生讨论两道题:
(1)如图:已知点D、E在BC上,BD = EC,AD = AE. 求证:AB = AC.
(2)如图:已知D是BC上的一点,BD = CD,∠1 = ∠2. 求证:AB = AC.
实际上这两道题是书上的例题,要求是不准看书,回顾所学的知识讨论解题的方法,并说出最简便的方法. 如果讨论时间不充足,学生讨论的结果仍是书本上的方法,而想不到题(1)可以过A作△ADE的高AF,通过证AF是BC的中垂线得AB = AC,题(2)可过D作AB、AC的垂线段DE、DF,由角平分线定理得DE = DF,再证出∠B = ∠C,得结论. 而且都比书上的方法简便. 为达到让学生灵活运用定理解题,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力求解题简便的目的,花再多的时间讨论也是值得的.
四、提高讨论的参与率
有效的讨论应是全体学生参与的讨论,如果只是小面积的讨论,哪怕讨论再积极也不是成功的讨论.
首先,教师要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成为学生的伙伴、合作者,要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其次,要多一份容忍. 再者,要尊重学生. 让他们畅谈自己的发现和想法,不要因为学生的观点不对、不好或不符合老师的思路就中途打断其发言,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最后,要多鼓励. 对学生的讨论要给予积极的评价,不仅要鼓励学力高的学生的奇思妙想,更要鼓励学力低的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勇气.
五、讨论要在指导中进行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讨论亦是如此,“放羊式”的讨论是低效的. 所以讨论时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讨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首先,要安排好小组讨论的成员. 让学力各不相同的学生合理的组合,这样既能提高学力高的学生的能力,又能使学力低的学生得到帮助,从而提高讨论的实效. 其次,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时,要及时发现学生讨论方向上的偏差和讨论过程中思维“卡壳”的地方,给予必要的疏导,使讨论顺利进行下去.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文明、规范的讨论. 要让学生明白讨论是一种“研讨”,要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能冷嘲热讽要以理服人. 要求发言的同学组织好语言,归纳总结小组的讨论结果.
“讨论法”这一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积极意义:1. 从以“一言堂”为特征的信息单向交流向以“互动型”特征的信息多向交流转变.2. 从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角色转变.3. 从重视学生的智力的教育向重视学生智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发展的教育转变.4. 从以“满堂灌”为特征的学生被动学习向以“引导型”为特征的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学习转变.5. 从重视学习结果、重视学生学会知识向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学生学会知识转变.
组成一组讨论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互相提携,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也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本质与以人为本的先进观念. 一线的多年教学实践也证明了其合理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讨论法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转变,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思维的发展,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