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搞好社团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16-05-30徐波

南北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新课程

徐波

【摘    要】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中学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学生社团活动还是实施素质拓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学生社团  新课程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69

社团是学生自主学习组织,为了共同的兴趣和追求,他们一起探索、学习;社团是学校课程的综合平台,研究性学习、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等课程都可以借助学生社团整合起来;学生社团还是学生个性成长的载体,选择性、多样化的活动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提供了舞台。

一、高中学生社团的特点

1.开放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陈旧的教学观念被打破,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思维变得灵活,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高中时代已不是过去那种自我封闭的时代,增强交流、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寻求与社会接轨的途径。社团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其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面向学生开放,而且积极的面向社会开放。

2.多样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的信息爆炸时代,当前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拓宽,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变得广泛。因此,以兴趣、爱好为基础组建的学生社团,具有多种类别。社团类别的多样性正是高中学生勇于接受新事物、思维活跃、积极进取的表现。

3.自主性。自主性是高中学生社团的最大特点。对高中生而言,参加或者不参加社团,参加后什么时候退出,学校并没有进行相关的干预,社团自身也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程序制约,因此学生参与或者退出社团是完全自主的。自主性是高中学生强烈的期待和呼唤。

4.松散性。高中学生社团组织结构较为松散。其加入手续简单、退出自由,对学生没有强制的约束力,加入或者退出完全由学生自己说了算。再加上高中学生兴趣爱好变化快,基于兴趣、爱好等宗旨而形成的学生团体,人员流动就比较大。社团种类繁多,组成形式多样,人数、规模大小不一,活动空间比较随意。这就造成高中学生社团组成形式、成员及活动主题等都容易发生变动,也使得社团内部容易分化,甚至产生矛盾。但也正是这种松散性,也使得社团内部易形成轻松、平等、畅所欲言的相处气氛。

5.群众性。高中学生社团活动作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社团成员不受班级、年级、寝室、性别、民族的限制,最直接的满足了高中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精神愉悦的需要、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也使得社团在高中生中深受喜爱。

二、高中学生社团在学校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1.丰富了学校文化的内容。多种多样的学生社团属于丰都中学校园新君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校园文化内容的极大丰富正是通过学生社团日趋多样化的类别和涵盖广泛的活动内容得以体现。就其类型而言,丰都中学学生社团活动中不仅包括书面知识,也包括生活技能。不但有道德品质等精神方面的内容,还有具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的内容,更有能体现学生兴趣爱好等价值观的内容。正是这些种类繁多,涵盖面广的社团起到了丰富学校文化建设的巨大作用。

2.推动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建设。由于学生社团的活动中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兴趣爱好,多样化、社会化的活动更易于被学生认可与接受。学生们在组织和参与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增加了求知欲,培养了钻研精神,强化了团队意识。所以,社团在学校的学风建设中对学生养成优良学习习惯、实现自我内化教育、营造浓厚学习氛围等方面都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3.促进了学校功能的有效实现。从教学层面来说,社团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在校学生提品类繁多的课余生活锻炼,有利于学生们更好的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在交流与实践中相互切磋进步、取长补短,这种教育方式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完善。就学校育人的目的而言,学校的品德教育也通过社团活动这一载体让学生们获得了更新颖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大大提升了品德教育简单枯燥的说教效果,育人效果显著。

4.实现了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正是因为学生社团的组成具有特殊性,趣味相投的成员以实现彼此共同意愿开展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形成了被所有社团成员所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念、行为标准、道德考量和规章制度,并一届一届的新老传承,不断延续与发展。所以说,学生社团的生命力便是创造、传承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力。

三、积极推动社团活动课程化

1.重视社团活动课程的管理。高中学生社团是不同班级、年级有着同一兴趣、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而发起的。用课程的方式来“管理”社团,能够保证社团活动得以有效开展。这就要求学校每周至少需要拿出一节课,一般是某一个学习日的下午第三节课后(不同学校做法可以不一样),这一段时间固定为社团活动时间并写进课程表,这也要求各学科教师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随便进教室占用这段时间进行学科考试或课业练习,社团的领导部门也要做好考勤、督促和检查工作。社团活动课程化重在强调社团活动开展的计划性和有序性,作为课程的社团活动应不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需要老师进行专门的指导。

2.注重社团活动课程的实施。社团活动课程化,意味着要把社团活动作为一门课程来看待,这就需要有长远和具体的活动计划。随着社团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活动目标也要不断生成,新的活动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3.重视社团活动课程的体系建设。注重学校社团活动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学校在总结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社团活动课程,确定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程序,使社团活动的课程建设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学校可以在社团活动的规范化、信息化等方面着手逐步推进社团活动的课程化建设。

总之,随着社会对高中学生社团的进一步关注和对社团建设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相信高中学生社团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以更加清晰的轮廓和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成为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重庆市级课题《高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模式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浅谈新课程下的课外阅读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