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改变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低的现状

2016-05-30叶凤英

南北桥 2016年11期
关键词:解决消极办法

叶凤英

【摘    要】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消极表现为漠视语文、应付老师平衡自己、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成因有认识的偏差、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调控措施有榜样示范诱发兴趣、赏识尊重激发兴趣、创造条件培养兴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习兴趣  消极  成因  解决  办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24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初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一)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中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二)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三)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四)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初中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一)认识的偏差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嫌麻烦就不行。有些学生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

(二)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

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初中产生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学生认为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一)变教学目标为主体需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初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以前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的手段还是检测,过关记优加分,没过关的利用课间时间补测,补测过关仍然加分,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榜样示范,诱发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直接榜样,其表现为:教师教学中甜美自然的嗓音、精致美观的板书、生动形象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激情洋溢的表达、逻辑严密的阐述等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打动着学生、影响着学生,从而诱导学生喜欢上语文,甚至感到学习语文是快乐的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中反应出来的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良好的语文素养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语言大家”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中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名人名家的经典作品,教师要善于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品析、鉴赏,吸收其精华。

(三)赏识尊重,激发兴趣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去观察学生的每个层面(包括书写、朗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努力发现其令人惊喜的闪光点,并及时真诚地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激发学生形成兴奋中心,产生自信,以便树立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用实际行动赢得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最终使学生对学好语文充满自信。适当提出更高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成功的快乐。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创造条件,培养兴趣

在生活中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首先是引导学生多看、多想、多积累。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看书报、看电视、看电影、看戏曲等,不断积累语言素材是最常见、最直接的培养方式;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景、物、自然是获取语文素材必要的活动形式。只有多看、多项、多积累,才会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获得语言文化的熏陶。其次是多说、多写、多表达。教师要努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不同场合与不同人物进行交流,说话的对象、内容不限,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状态下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愉快的交流体验。

同时,引导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感受(下转第56页)(上接第24页)写下来。语文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参观访问、记者招待会、讲故事、演课本剧、朗诵比赛、书法竞赛、演讲比赛、作文竞赛、办墙报、办黑板报、办手抄报等,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从而产生成就感,这样,学生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就会日渐形成。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门教学艺术,并非一两日就能够实现。我们应当在长期的课程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积累总结。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而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将语文课堂从过去单纯的传授知识逐渐变为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乐园,这是初中语文教学需要实现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实际要求。

猜你喜欢

解决消极办法
从消极隐私保护到积极隐私保护:元宇宙中的隐私风险及其治理进路
最好的办法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庭教育:你种的是积极树还是消极树?
“消极保护”不如“积极改变”
论消极治理与农民上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