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6-05-30张丽娟

俪人·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开发

张丽娟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多方面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文章从理论方面阐述了小学语文课程文化资源及开发利用的涵义,从教学实践方面阐述了如何多渠道地开发和利用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学习的机会,进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开放而充满活力,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感悟多彩世界。

【关键词】课程资源 文化资源 开发

“小学语文课程文化资源的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沟通课堂内外,挖掘多种课程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语文学习机会,让同学们感悟多彩世界。教师应针对资源来源的不同,有选择地利用。以下就校内语文课程资源而言并结合相关教学实践试谈几点校内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拙见。

一、立足课堂学习,开发教材资源。

教学中,一方面要适当地引进相关的课程资源,如,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增加对作者、背景、主人公的了解;课中插入相关资料、文章的阅读,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课后推荐读物,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学《草原》前,我让同学们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去得到有用的信息。由于地域和条件的限制,同学们多半都没有去过草原,对草原也非常缺乏了解。如何让他们真正领悟其真正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呢?唯有让他们亲自感受一下草原的魅力。上课前先导入一段声音、画面多媒体的结合——《草原》,一下子就吸引学生注意力,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仿佛自己就是来到了草原,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打开了学生想象的“闸门”,使学生对长城形成了表象,具有了感性的体验,完全陶醉在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激起了学生强烈地阅读课文的愿望。小小的音乐资源的利用却能开启学生的难开之口。我教完《草原》以后,我还把搜索到了草原的网站,真实地、多角度地再现了草原,并配有相应的解说词,引导同学们图文结合。我再配上音乐,穿插相应的资料解说,同学们个个睁大了眼睛,仿佛身临其境,问题也不断产生。我再引导他们去查找其他的补充资料,并以联系情境解释了“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并引问“你们知道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回归文本。大家真正地感受到了草原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的生活积累,对其更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添砖加瓦。这样既以教材为基础,又加强了音乐、美术等学科之间的渗透。

课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为大课堂,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绝不仅仅束缚于课堂和教材之中,在“大语文观” 的指引下,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种种活动与兴趣,可以使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技能恰如其分地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锻炼,在实践中成长,进而使我们的语文课开放而充满活力,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给予他们更多的学习机会,感悟多彩世界。

二、以校园为基地,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首先,我们可以利用教室创造良好的语文环境。教室除了要有学校统一规范的布置外,还要有适合于本班实际的文化布置特色。教室环境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心理情绪,个性气质都有很直接的影响,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当然影响重大。因此,要办好教室后面的黑板报,要让黑板报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文基础知识、文史知识、古文化常识、名人名言、课外阅读、文学欣赏、与课文有关的古诗词介绍等等,都可尽量选登。教室里的队角、特色角、抬头标语要焕然一新;图书架上要摆放着各种图书,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博览群书、增长知识。

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学校图书馆是课文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无疑可以给语文课程的教学带来很好的辅助作用。要鼓励督促学生多进图书室、阅览室。事实上,课外阅读的功效远远超过课内阅读的功效。“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大概也是这个道理。因此,老师不应把学生局限在课堂里自我封闭,要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缤纷世界。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严格地挑选介绍好的课外读物,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

再次,校园环境是课程资源中的“活教材”。校园环境也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包括显现的校园景点、设备设施,又包括隐性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那碧绿的草坪、盛开的鲜花、逼真的假山,研究性学习版面、专题性学生网页、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都可以视为语文教學资源来挖掘、利用。

三、运用现代媒体,开发网络资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让师生的生活和经验进入教学过程。网络资源的介入,确实改造了我们的课堂,给课堂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上《桂林山水》开始时,先让学生在网上浏览有关桂林山水这方面的资料,学生在阅读了大量资料后,有了感性的认识,再让学生研究课文的内容,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在学习过程中也适时地、主动地运用有关信息为感悟课文内容服务。同时,在讲课的时候播放有关桂林山水的VCD,既丰富了课文的内容,又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上都得到冲击,从而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堂课上,教师与学生都共同开发、利用了大量的资源,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这一课的结尾,让学生上网阅读几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文章,并搜集、积累一句赞美桂林山水的话。这一过程利用了丰富的网上资源,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让语文教学超越其本身狭隘的教育内容。

在语文教学中,还有许多可利用的课程教学资源值得我们去开发、利用并进行各种创造,语文课堂才能走向开放,走进大语文世界;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增加语文学习的机会,语文课堂才能充满活力,让每个生命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区域性课程文化资源利用与开发指南》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3]韩辉,夏永庚,周扬 《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实践智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

猜你喜欢

文化资源课程资源开发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文化资源向文化产业的转化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基于文化资源的区域形象体系构建初探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