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人文性

2016-05-30张会凯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人文性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张会凯

摘要:在语文教育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文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学生的自主感悟中扩充文本的人文内涵。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03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堂要呼唤个性化,提倡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感悟,提倡教师在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下,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语文教材多是由一篇篇文章组成的,学生接触到的语文都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内容具有包容性,学生对其反应,必然呈现多元的特点。

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语文教育中,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已不再是唯一目的,唤醒学生的人文需要和人文追求,培养学生基本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将成为语文教育的核心内容并伴随语文活动的始终。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下,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学生的自主感悟中扩充文本的人文内涵。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性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和体现“感染”二字

1. 文本的感染作用

人文精神不是“水中之花”,它首先是以文本为载体的、以文本为依托的,学生在自主、独立的阅读中自然能体悟到其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不能授予,人文精神只能体悟和感染,让文本自身去感染学生。如朱自清的《背影》,是一篇纪实散文,语言抒情优美,情感真挚,有很强的感染力。又如吴晗的《谈骨气》、富兰克林的《哨子》等,那发人深思的议论,对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开始形成时期的初中生来说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青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是在阅读优秀作品中潜移默化熏陶而成的。

2. 教师的感染作用

一个真正具有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师,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自然而然地感染到了这种人文精神。如教学《醉翁亭记》《桃花源记》,要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深情地去领悟古代优秀文化中的传统思想及丰富的哲理。再如,在教学许多文质兼美的佳作,教师的责任应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如《最后一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情感的引导、激励,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对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的认识,语文教师饱含情感的教学,引起学生感情变化,就会意兴盎然地去学习,那么对作品中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品味就会深刻而非肤浅,是具体而非抽象。这样就会大大增强学习语文的热情。如讲《最后一课》小弗朗士觉得今天法语易学,是因为韩麦尔先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的一番教导,使一向不要学习的小弗朗士明白学习祖国语言的伟大及作用,深悔以前的不学好语言,产生了对学习好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这样一个极具感染的极富哲理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学习祖国语言的重要性,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二、课堂互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学生对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命题乃至种种社会现象的理解也是多元的,这是一种客观事实。教师在认识“多元”这一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一定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对于学生这种既是“自己的”又是“独特的”体验,教师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体验:菲利普夫妇的做法,大家总认为是自私、冷酷、虚伪的,其实我们如果认为他们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这是辛酸无奈之举,也未曾不可。对学生的这种见解,教师应给予充分尊重、理解、鼓励,甚至欣赏。当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题,也就是把握文章教学内容的真正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思辨时间,充分地发表见解、相互辩论,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辩中明,在说中得。学生是有理想、有情感的生命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对作品有不同的见解。

三、学科综合化,加强多学科渗透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审美情感为核心的社会活动,一个人只有感到学习乐趣,体会到学习的美,使这种感受出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从而搞好学习。在笔者所在学校启动开展“以美益智、促学生全面发展”课题研究中,学科间的融合、渗透,就得到了全面落实。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形象直观的简笔画;听到优美动听的音乐、歌声;轻松愉快的课中操;有趣的小实验,地理、生化等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知识面广了,智力得到了开发,潜能也得到了启迪。

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语文活动

要充分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动手、动口、动脑能力)培养,调动其主动学习的兴趣,要改进教学方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如辩论、竞赛、课本剧等方式,充分运用挂图、录音、录像、多媒体、电视、自制教具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如讲授《水调歌头》等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利用选修课程的拓展性,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基本训练。如书法、作文、诵读、文学鉴赏、文化常识等,或侧重于情感熏陶,或侧重于健康人格的培养,或侧重于审美情趣的引导。要利用活动课程的实践性原则,积极開展读书、演讲、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以此为根基,引导学生兼收并蓄,了解和学习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使我们的人文教育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总之,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工程,要真正扬起语文教学的“人文”风帆,必须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多角度、多渠道地引导学生关注“人文”,走近“人文”,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比翼双飞,迎接语文教学真正的春天!

(作者单位:山西省山西工商学院 030006)

猜你喜欢

人文性语文教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