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同理论视角下民族村寨旅游体验研究

2016-05-30李亚楠杨丽梅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6期
关键词:旅游体验认同启示

李亚楠 杨丽梅

摘 要:作为民族村寨旅游现象的内核,民族村寨旅游体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从不同的视角加以诠释。从认同角度研究民族村寨旅游体验,首先分析旅游体验与认同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阐述民族旅游村寨居民与游客认同过程;最后在认同视角下,从旅游体验角度归纳出对民族村寨旅游发展与村寨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认同;旅游体验;民族村寨;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6-0151-02

一、理论基础概述

(一)认同理论及旅游体验概念

“认同”一词有确认和归属的意思。在心理学中,认同最早由精神学派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认同是个人或群体在感情上、心理上趋同的过程。在趋同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互相吸收,并根据对方提供的模式全部或部分被改造,个性或自我就在改造和被改造过程中形成。学者们对于认同理论研究已形成了以心理社会认同理论为基础,文化认同为核心,沿着地方(场所)认同、政治认同、族群(民族)认同、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五大脉络延伸的研究思路和框架。

20世纪90 年代末,关于旅游体验的研究开始在国内兴起。谢彦君开创国内旅游体验研究之先河,他认为,旅游体验发生在客观旅游世界中,是旅游者经历不同旅游场景后的主观感受,是旅游个体接触外部世界后改变和调整其心理水平及心理结构的过程。

(二)从认同理论角度对旅游体验的解释

从认同视角诠释旅游体验,是从全新视角对旅游者主体性进行确认,使我们研究其他视角研究不了的“现象内核”,从而更进一步诠释旅游体验的本质。为了获得和扩大认同范围,认同危机及认同都会导致出游意向。无论是古代诗人踏雪寻梅抑或是现代游客探险,都在寻求与其生活环境相悖的某种补偿。这种补偿心理经过长期沉淀及异域环境对其的强化便出现当代旅游旅游认同与认同危机者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反映游客的价值观。

二、认同在民族村寨旅游体验中的建构过程

(一)旅游者对民族村寨旅游地认同的过程

民族旅游村寨,以独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和少数民族风情吸引旅游者。旅游者受旅游动机的推动及民族村寨异域的自然风貌、迥异的人文氛围吸引,前往特色民族村寨旅游。当旅游者置身民族村寨,欣赏到当地的民族特色民居、吸收当地的地域文化之后,尤其当主观认知受村寨独特情境冲击之后,旅游者建构起来首先是对村寨的地方认同,这是由于旅游地是作为“他者”而存在的。只有首先确认“他者”,才能发问“自己是谁”。随后,角色认同在旅游体验中以与旅游者身份相关的角色体现出来,即旅游者、外地人和过客等;当旅游者确认自身的身份后,作为异地文化边缘者、文化冲突的参与者和适应者,必然要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虽然没有强烈意愿被异文化认同,但却需要在异文化的对比下确认自身的文化身份;最后,旅游者通过接触异域,而引发游客反思自己,为认识自我奠定了情境基础。因此,旅游体验从某种深层意义上讲是认识自我的一种行为。在旅游场域中,旅游地作为一面镜子,不仅聚焦他人,且映射自己,通过旅游,拉开距离来审视世界、社会和自我,从而在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这才是旅游最根本的价值。

(二)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认同建构的过程

民族村寨旅游地居民与旅游者的认同建构过程有本质的区别。旅游开发前,当地居民就对长期生活的民族村寨形成一种习惯和热爱,其本身就对本土事物有一些认识与认同,甚至痴迷于村寨风俗文化,在内心深处积淀成一种信仰,产生依赖与寄托。随着外来投资者进驻及游客全域性涌入,夹杂着全新的价值观念、生活文化习惯,剧烈冲击着村寨居民的生产生活,原来的农耕渔牧生产方式逐渐消失,传统村寨建筑开始被现代化的商店、餐馆、客栈所取代,当地居民、游客以及迁居的驻客夹杂混居,一个趋同于现代化城市社区就此形成。随着族群社区固有的经济模式与社会结构发生改变,当地居民被迫接受外来的新思想、新思维,以及适应全新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文化开始被遗弃,种族、族群认同变得越来越模糊。或者,把外来文化纳入原本的文化体系中,借以完成新时期的文化转型,从而建构他们新的文化认同。也或者,村寨居民在不自觉地与寻求异质文化的国内外游客及乔迁至此的驻地居民打交道过程中,日益频繁的接触又唤起他们对自身归属的认识,强化了特色民族村寨族群的文化认同意识,进而引起他们对自身身份的强烈关注。

三、认同对民族村寨旅游体验的影响

随着游客与村寨社区居民互相交流和不断深入接触,双方的族群认同在彼此价值观念和生活、行为方式上的种种差异不断放大的情形中产生。相对于村寨居民,游客来自国内外,地位身份各异,一般在旅游村寨停留较短时间后就会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相对而言,游客受到的旅游影响远不如村寨居民那样持久而剧烈。

四、认同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体验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建设的启示

(一)民族文化商品化易唤起村寨族群认同,村寨居民会转而恢复濒临消失的民族文化,以营造出一种旅游的真实性

少数民族村寨的特色在現代化进程中急剧消失。如,民族村寨传统的吊脚楼、杆栏式房屋等被新型建筑所取代;青年人外出打工,民族文学、民族工艺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出现危机。村寨多数居民已抛弃了民族文化认同,但对旅游的回应却需要居民用新方式再现精粹的传统文化,这种新方式就是对村寨民俗原真性的现代型保护,即保护村寨特有的建筑风格和乡村风貌,以及居民在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村寨文化特征等。他们通过向家里长辈学习自己民族风俗知识,增强了自己对祖先的理解,并将其运用在日常的旅游实践中,以获得可观的旅游效益。

(二)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以达到强化村寨地方认同的显著结果

比如,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的婚俗节、侗族大歌节、花炮节、敬牛节、斗牛节、多耶节等节庆活动;尽管这些节庆活动已被旅游商品化,但这些节庆活动却强化民族村寨居民的自我认同。因此,节庆活动有利于提高族群和地方认同,民族旅游村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与民族节庆结合发展特色民族村寨旅游产业。

(三)整合“文化创意+市场创作+政策配套”三种资源,完善民族村寨的体验环境

首先,建设可持续和“原生态”的民族村寨,通过村寨文化原始性与自然乡村的和谐性吸引大量游客。城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下,游客愿意去往不同于自身环境的淳朴特色村寨体验浓郁地方风情的民俗(宿)活动与乡村文化遗址。一旦“原生态”的民族风情文化被同化或城市化,乡村自然环境被破坏,游客会放弃这个无法获得民俗体验的村寨,转而去往自然民俗文化更鲜明的特色村寨。因此,特色民族村寨必须最大限度地体现异族文化的魅力,既保持原来的文化元素,又不拘泥于单纯的复古重现,而是将文化创意的现代创新融入其中。特色旅游村寨的建设没有政府的支持和各方面的相互支撑,很难长久发展。因此,政府应将各方面的政策资源、产业取向整合在一起,利用旅游消费、商业模式运作的力量,支撑特色村寨民居、文化的保护。

(四)将消费者对民族旅游村寨的认同融入到民族村寨旅游营销过程中

消费者在村寨民俗体验过程中越来越重视认同方面的感受,旅游行业及直接从业者必须要认识到认同对未来旅游业转型所起到的作用。在民族村寨的民俗观光、赏花采摘、敬茶孝亲等旅游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等方面融入旅游文化等属性,使旅游者在体验活动中获得极大满足。比如,旅游发展可能引起的各种族群文化现象和活动包括民族村寨文化遗产、特色建筑、传统工艺等物质层面的文化,还包括民俗仪式、节庆活动等行为层面的文化。因此,设计民族村寨的活动时从情感体验和活动主题的角度出发提供个性化、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服务,同时注重村寨居民对游客及本土文化的态度,营造游客与居民友好互动体验氛围,帮助游客融入到异地文化氛围中,提高体验的质量。

猜你喜欢

旅游体验认同启示
成都妈妈农庄游客参与现状与优化对策研究
感知与意向性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智慧旅游背景下陕西省提升旅游体验途径探讨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声景设计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