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读生心理健康及其与冲动性的关系研究
2016-05-30朱海周云
朱海 周云
摘 要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对151名工读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工读生的心理健康及其与冲动性的关系问题。其结果表明,工读生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学习方面、适应方面、冲动控制方面;工读生的冲动性与身体症状和人际交往的相关显著,而与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的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工读生 心理健 冲动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7.086
Abstract Using "mental health diagnosis test "(MHT) an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 mental health scale table" (MSSMHS) of 151 servitor of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explore servitor of the mental health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pulsiv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rvitor a major mental health problem in learning, adaptation and impulse control; servitor of impulsivity and physical symptom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ed significantly, and with pressure and anxiety of learning was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Key words work-study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mpulsivity
0 引言
工读生是因情绪或行为方面的问题无法在普通学校继续完成学业或有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但又不够劳动教养,少年收容教养或刑事处罚条件的中学生。①他们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工读学校内接受行为矫正、道德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对工读生的教育是多方面的、立体的,对他们的研究也是多方面、多角度的。与普通中学生相比,工读生在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问题表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攻击性情绪和消极抑郁情绪、焦虑性高、自我控制力差、易冲动等。叶宝娟等人(2015)的研究表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与表达抑制呈显著正相关;②非适应性认知是病理性网络使用的中介变量。③李闻戈(2008)等人的研究表明,工读生的攻击性情绪和消极抑郁情绪表现比普通中学生生突出,但男女之间没有显著差异。④刘新学(2010)的研究表明,工读生执行功能低于普通中学生,在反应抑制能力上可能存在缺陷。⑤在人格特征上,张福娟等人的研究表明,工读生在自我控制能力上比普通中学生差,⑥⑦其焦虑性高以及易冲动等,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⑧
工读生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中一块不可或缺的内容。只有对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比较好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工作。工读生与其他的具有行为问题的青少年一样,都表现为控制能力差、易冲动。⑨⑩当前对工读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冲动性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对工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冲动性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进行研究。
1 工读生心理健康现状
本研究以某工读学校的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一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共发放问卷170份,对问卷回收进行整理并经过效度检测后得到有效问卷151份,问卷的有效率为89%。根据《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内容量表分的常模,大于8分意味着在该分量表上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小于3分表示没有问题,而在3~8间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不严重。通过对《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各个内容量表的分数统计表,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两个分量表的分数小于3,另外六个分量表的分数都在3-8分之间,其中学习焦虑的值接近8。这显示除了孤独和恐怖倾向外,工读生在其他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根据《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常模,各量表均分在2分到2.99分之间,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在3分到3.99分之间,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在4分到4.99分之间,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均分等于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总均分的判断标准与量表分的标准相同。通过《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各分量表的分数统计表可见,工读生只有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三个分量表的均分在2~2.99之间,其他的分量表均分都在2以下,但都接近2。这显示,工读生在学习压力、适应不良和情绪不平衡等方面存在轻度问题,同时其他的如强迫、焦虑等方面也应该值得我们关注。工读生在该测验上的总均分为1.96,总的来看不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但总均分也接近2,这也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调查显示,工读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表现在学习方面、适应方面、冲动控制方面。学习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和学习焦虑性高;适应方面表现为对人的适应不良和对环境的适应不良;冲动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冲动倾向明显和情绪的不平衡。学习是该年龄段青少年的主要任务,家长对他们的学习结果的高期待是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的主要原因;适应不良可能与生活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等有较大的关系;冲动控制方面与他们自身的人格特征有关。
2 工读生的冲动性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冲动性本是一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表现,同时它往往在其他的心理健康因子作用下表现出来,比如当一个人十分焦虑的时候更容易表现出冲动性的行为。因此冲动性与其他心理健康因子的关系的了解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外化的冲动性行为问题。《心理健康诊断测验》中有一个冲动倾向量表测量冲动,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中没有直接的冲动量表,但情绪不平衡直接表现为冲动。艾森克人格理论中神经质这一维度是以情绪稳定与否来体现的,情绪不稳定则易冲动。因此,将冲动倾向与情绪不平衡两个分量表与其他心理健康分量表做相关分析。调查显示,冲动倾向与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学习压力、适应不良等方面不存在显著地相关,情绪不平衡与学习焦虑、学习压力不存在显著相关,都与对人焦虑、身体症状、抑郁、焦虑等有极其显著地相关。
冲动倾向与情绪不平衡的值都比较高,因此工读生的冲动心理值得我们关注。豘工读生与其他的行为偏常青少年如未成年犯一样,他们易冲动,在自我控制方面比较弱,因此常出现冲动性行为失常甚至激情犯罪、自我伤害等,其原因主要有情绪状态、父母教养方式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等。调查显示,代表冲动性的两个维度与对人焦虑、人际敏感、过敏倾向、恐怖倾向、偏执、焦虑、抑郁及身体症状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地正相关,这些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与自己身体状况方面。比较有趣的一个结果是这两个维度与学习焦虑、学习压力两个方面的相关不显著。以上结果说明,工读生越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人际方面,越容易出现冲动的情绪和行为;学习压力和学习焦虑的高低并不能直接导致冲动行为的出现。
3 工读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议
3.1 家长在关注孩子“物质”的同时要关注其“精神”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需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这就是对孩子负责,也认为是爱的表现。对孩子的关注、沟通更多地体现在“物质”层面,他们往往一年没有和孩子见几次面,见面了也没有很好的沟通,尤其是双向的沟通。他们的沟通往往是单向的,家长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而从来不听听孩子的声音。家长每次关心的也就是学习的成绩,不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很少关心孩子过得怎样。青春期是孩子比较叛逆的时期,孩子需要家长更多的陪伴与沟通。
3.2 学校在关注学生“学习”的同时更要关注其“成长”
工读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工读生在学校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以外,还具有法制意识、拥有健全的人格等。但目前的大多数工读学校受到家长的思维影响,更多地关注“学习”,以学习成绩作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评判标准,对学生的“成长”关注不够。因此攻读学校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加以重视。第一,管理上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现在的工读学校大多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学校。学生在学校里每天有规律的作息,使其有秩序感、规则感。但若军事化程度太高,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因此应该有让孩子释放天性的平台与机会。第二,课程设置应多关注“成长”。有的工读学校更多地开设知识类课程而很少开设人格塑造类课程,如有的工读学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让学生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发展自己的课程,他们的一些情绪问题、行为问题可以通过该课程得以发现与一定程度的解决,从而塑造健康的人格。第三,开展专业的团体心理辅导。从调查中发现,适应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冲动性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有助于他们健康的成长。
注释
① 廖峻.工读生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与同伴关系的特点及干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3.
② 叶宝娟,郑清,蔡蓓.情绪调节策略对压力性生活事件与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关系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80-83.
③ 叶宝娟,刘建平,杨强.感觉寻求对工读生病理性网络使用的影响机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1):96-104.
④ 李闻戈.工读学生攻击性行为情绪状况的实验研究[J].法治校园,2008(5):33-37.
⑤ 刘新学.工读生与普通初中生反应抑制能力对比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671-673.
⑥ 张福娟.中学生和工读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0(4):78-83.
⑦ Logan,G.D., Schachar,R.J.,& Tannock,R. Impulsivity and inhibitory control[J]. Psychological Science,1997.8(1):60-64.
⑧ 张福娟,谢立波.工读生人格特征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2):86-89.
⑨ 朱海,白学军,郑志龙,王毅.未成年犯与中学生抑制控制能力的比较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3.33(4):355-360.
⑩ 朱海.中学生冲动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5):85-87.
11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