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平台下混合式学习的探究

2016-05-30郭婉妍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群组利用微微信

郭婉妍

【摘要】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讯方式,给网络化教学带来了新的冲击。本文从微信具备的各种功能和优势出发,如何结合传统教学,构建微信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分析如何利用微信平台,优化传统教学课堂、以达到提高课程效率、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关键词】微信混合式学习视频剪辑

随着以“网络信息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也紧随时代的步伐,成为国家信息化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微”风以席卷之势进入大众的生活时,微博、微信等作为一系列网络通讯工具的代表,以传播速度快、传播的内容更丰富生动的特性,迅速为大众所接受,同时也叩响了教育改革的大门。

一、简述微信的概念与功能

微信 (WeChat) 是腾讯公司在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月活跃用户达到 5.49 亿,覆盖中国 90% 以上的智能手机。微信支持跨操作系统平台、跨通信运营商,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图片、文字和视频。微信提供的功能不收取任何额外的费用,这一点很适合在教学中使用,也刚好给“微”时代的教育提供了一个稳定、高效、崭新的学习平台。下面简述微信具有的特色功能:

(1)独特的传播媒介。微信的内容可以由图片、文字、语音、视频等形式结合,并能灵活地进行各类应用。

(2)微信公众平台:此平台提供给个人或企业,个人或企业可在微信申请一个公众号,通过公众平台,个人或企业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内容,并可通过此平台与用户进行交流。微信作为一种新兴的通讯工具,受到学生群体的青睐,学生群体也愿意选择微信作为一种日常沟通的方式。如能借助微信多样化的交流方式,结合课堂教学,定可给学生学习带来更丰富、更多元的体验。

(3)微信群组/朋友圈功能:用户可在微信建立讨论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组织用户发起语言讨论、发表个人评论等。而朋友圈的功能使用户间能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的分享交流。

二、混合式学习的界定与优势

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普遍认为是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进行整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课堂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我国教育技术学专家何克抗教授认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尽管“微”时代的产物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课堂,但最终不会取代我们的传统教育。国外学者对于混合学习也有不同的看法,混合式学习(E-learning)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 混合式教学突破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局限

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是传递——接受的固定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发学习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评价测试。运用这一重复、刻板的教学模式,让原本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也变得枯燥乏味,久而久之便会磨蚀学生的学习热情,束缚禁锢学生的逆向及发散性思维。当学生被要求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时,他们往往表现为手足无措,无从入手,要求教师演示一遍后才可模仿操作,而做出的作品就是一个没有想法、没有灵魂的复制品,更别说能做出原创的、高水平的作品。这必然对学生毕业后投身社会实践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采用数字网络平台与传统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提前将大家感兴趣的例子经讨论筛选后提到课堂中,由教师讲解例子中所涉及到的操作技巧,然后让学生根据知识点,发散思维,参照案例,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做出极具个人风格的作品。

(2)混合式教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传递——接受模式虽意识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特点,但实际上教师只能够在选择案例时“折衷”,这样的选择必然会导致基础好、有想法的学生“吃不饱”,基础薄弱、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够不着”,如果将选择例子的“决定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课前利用数字网络化的平台上的资源,选择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例子进行操作或模仿,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效果更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久而久之,学生可通过不断的模仿运用,反复推敲,做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优秀作品出来。

(3)混合式教学借助网络平台,突破时、地的局限,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学习层面

传统课堂课时的限制,令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难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真正的项目实践中,借助于现代网络优势,将微信引入课程教学中,学生不局限于只在课堂上进行实践和交流,一定程度上弥补课时不足的弊端,课堂后的线上交流能促进师生间对学习问题的探讨,从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三、基于微信平台的教学应用分析

选用计算机动漫专业的影视视频剪辑基础(Premiere)课程作为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的探究对象,主要原因为:

(1)影视视频剪辑基础(Premiere)课程是计算机动漫专业的必修课,此剪辑软件广泛应用于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和电影等影视項目的制作,是学生从事影视行业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

(2)影视制作的流程讲求团队合作,需要反复进行团队内讨论、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传统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操练时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再利用微信平台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后沟通,促进教学,培养学生团队意识。

(3)作品交流与互评是该课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最能体现微信平台优越性的一个环节。好的作品需要创作者的反复推敲与修改,但绝不能闭门造车,这时就需要一个便于交流和欣赏借鉴他人作品的平台。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只能展示部分作品,不能一一点评。利用微信群组、朋友圈等功能,教师可将学生优秀的作品或值得借鉴的经典作品上传,各个小组通过微信平台观看视频并进行作品互评,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不断进取的决心。

四、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

基于微信的各样优点,愿意利用微信作为日常网络通讯工具的学生群体比较庞大,尤其是微信朋友圈的功能,更是一个交流和展示自我的优秀平台。下图为微信支持下混合式学习的流程图,本表分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大阶段,从中贯穿微信软件在各阶段的应用,阐述混合式学习模式学习过程的七个基本环节:

(1)教学设计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课程内容,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任务模块,运用微信群组和朋友圈提前公布教学目标。

(2)课前分组、划分任务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本特征、基础水平,确定学生分组。运用微信群组和朋友圈提前发布上课的实操内容、教学相关案例、学习指导等。

(3)课堂教学、发布任务

课堂上,教师利用面对面的传统课堂的教学,对任务涉及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的讲解,梳理任务流程,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教师的角色在此环节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

(4)组间讨论、形成任务框架

视频剪辑每次的任务通常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学生通过对主题的理解,提出自己对整个视频的剪辑思路。如主题为:人物。学生可通过专题片、综艺片、文艺片、新闻采访等剪辑手法去诠释这个主题。

(5)课后追踪、答疑解惑

教师发布任务后,仍要保持对学生进度的关注,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技巧地提出修改意见,避免学生产生受挫心理和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的热情。此外,通过微信群组,可集合其他组别的学生进行问题探讨,集思广益,让作品水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角色在此环节中为观察者、引导者、倾听者和评价者。

(6)发布与评价作品

教师制定及公布评价标准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布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作品。学生上传的作品必须包括作品的脚本,作品的思路描述和作品本身。朋友圈相当于个人的宣传平台,学生可以上传到个人的朋友圈,也可上传到群组中。同学和教师可以在朋友圈的评论上点赞或加上自己的意见,或通过群组进行交流。

(7)反思总结

利用微信群和朋友圈的评论,师生均可发表自己对本次任务的体会和反思,进一步巩固任务带来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针对本次的教学对自己的教学作进一步的修改。

五、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案例设计与运用(课堂实施个案)

下面以影视视频剪辑基础(Premiere)课程第十章“人物采访短片制作”为例,结合微信平台支持的混合式教学的模式,开展的学习活动个案分析。

(一)视频剪辑作品——关于人物的剪辑

(1)实施背景

此案例为人物传记型影视作品,需要从多角度对采访对象进行介绍。通过对不同机位拍摄、不同时间段拍摄所得的影视素材及同期采访录音进行剪接,并搜集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补充,以画面字幕的方式与实拍镜头进行有机结合的形式制作,力求作品既生动又富有寓意。

(2)案例发布

在课前,教师通过微信的群发功能发布教学目标及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策略等,并介绍本次案例采访对象的相关资料,为本次拍摄好的素材进行分类,从专业角度对已拍素材机位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机位的素材在镜头语言,内容表达等方面的不同用途。教师再通过群发平台发布搜集的相关参考视频,给予学生创作方向及灵感。参考视频需注重多样性,不拘泥于单一风格,不流于形式统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3)课堂教学阶段,采用教师讲授、演示,学生讨论的形式进行。教师讲解操作要点,确定制作思路,让学生有方向地进行视频的初步框架剪辑。并安排学生课后对视频进行精剪,甚至简单特效的制作。

(4)课后追踪、评价阶段

学生作品分享,教师课后答疑,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过程的反思,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展示讨论的过程也是评价反馈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此外,教师也可引入影视公司的专业人员,让专业人士解释影视公司后期制作的流程、一般客户喜欢作品的风格、多角度、多维度的解释,让学生能提早具备进入职场的工作心态。

(二)实施效果分析

微信作为一个即时沟通软件,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进行实时沟通、相互学习,教师可以动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利用微信,可以充分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进行渗透教学。在微信群组或朋友圈中,学生能够自己发起讨论、主动解决问题,寻求教师帮助。学生们都认为这种基于微信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方法能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深化运用,也能拉近与老师的距离,互享喜悦、体验成功,于是更加愿意利用这个平台进行学习交流。

六、总结和反思

利用微信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充分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的优势,有效延伸课堂的学习时间,此外通过群组讨论、评价作品、答疑互动等环节,锻炼了学生勇于发言、敢于表达自我的意识,还间接锻炼了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组间合作互动,大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使每位组员都融入到任务当中,各抒己见、各施其职、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和溝通合作能力。

利用微信平台实施混合式教学,切不可过分依赖微信,认为微信能解决教学上的所有问题,它仅作为一个教学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设计中,我们需要做到实事求是,因时而微、因地而微、因人而微,合理利用微信在教学前后的辅助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理应在教师科学合理指导下进行,通过电子化平台,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晓玲.微信和QQ支持下基于任务驱动的协作学习之比较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98-102.

[2]袁磊,陈晓慧,张艳丽.微信支持下的混合式学习研究——以“摄影基本技术课程为例”[J].

[3]祝智庭,孟琦.远程教育中的混合学习[J].中国远处教育,2003(190).

猜你喜欢

群组利用微微信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关系图特征在敏感群组挖掘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
基于统计模型的空间群组目标空间位置计算研究
微信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
微信
群组聊天业务在IMS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