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少数民族学生管理方法研究

2016-05-30刘荣刚杜娟

资治文摘 2016年2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特点

刘荣刚 杜娟

【摘要】高校中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它关系到人才培养、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的统一、发展。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管理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特点;教育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近年来高校的扩招,进入各级各类高校深造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越来越多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的工作。它不仅是一个培养人才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民族团结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问题。这项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笔者发现少数民族学生与广大的汉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着许多相同的特点:他们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希望祖国富裕强大;拥护和支持党中央的各项改革措施和方针政策;积极向上,要求进步,勤奋好学,渴望成才;关心集体,注重思想品德修养。这些充满时代感的特征是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品德的主流和本质。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高校中的少数民族学生多数来自经济比较后、居住分散、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地区,加之汉语水平相对较差,这一切使得少数民族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状态等方面表现出一些自身的特点。如何把握这些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是值得我们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性格豪爽、待人热情、容易形成小团体。少数民族学生个性张扬,性格豪放,比较喜欢崇拜英雄,也善于结交朋友。但是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独特语言文化信仰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原生环境中,他们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生活习俗,而他们进入到以汉族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活中就会产生种种不适应。难以在较短时间融入到全新的大学集体生活,进而经常和本民族的学生聚集形成较为固定的活动群体,在高校不少少数民族以老乡会民族文化社等平台大量聚集形成了非正式群体,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彼此依赖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小团体,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生的小团体现象较为严重,他们甚至根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形成不同的团体,这些团体的活动多数以高年级学生代表,召集多数汉族学生也很难进入到他们的团体圈子中,使得交际圈子小造成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接触不多。

2.自尊心和自卑情绪矛盾交织。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出民族自我意识和自尊心较强,他们离开原生环境,更渴求得到理解与尊重,在生活中他们特别关心本民族的相关事宜,特别维护本民族的荣誉,表现出极强的民族自尊。由于少数民族人口并不多,因此进入到高等教育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数量有限,他们在新的校园环境中很少找到本民族的生活气息,为此他们十分渴望本民族的风俗得到别人的认同,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进入大学后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感到自己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与其他同学存在着较大差异,个人心理落差加大,经常沉迷于烟酒上网等不良的生活中,为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加之他们在校园里形成了小团体,他们习惯在小团体中进行思想交流与信息互通,接受外界的信息相对不足,直接导致他们在一些思维方式上与其他同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家庭经济供给与大学的消费存在着一定得差距,这些因素聚焦在一起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自尊与自卑情绪矛盾交织。

二、原因分析

1.相似的文化和生活背景让他们联系紧密。在文化方面,新疆少数民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他们来自不同的少数民族,但基本保持相似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他们又基本来自当地农村的困难家庭,收人偏低,从新疆来到内地读大学,衣食住行的消费水平均较以往有所增长,生活标准与身边同学相比有一定差距;学习方面,由于受民族地区教育条件的限制,基础教育相对薄弱,他们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知识面窄,自学能力较弱。不远万里来到内地求学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面临全然不同的语言文化和生活环境,除了需要生活上的适应更急需一种来自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的接纳和帮助,以取得心理上的安全感。经济条件、学习基础以及文化环境改变所带来问题,往往让内地高校的少数民族学生陷人人际交往、自我成长发展的困境。有学者认為“少数民族群体自愿与主流社会相分离的过程叫自我隔离。少数民族群体成员找不到满意的方式与主导群体相处,他们就通过这一过程努力限制与群体外成员的接触”。于是,随着内地高校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在校人数的增加,他们虽然分散在各个院系学习,但是课堂之外却联系紧密,自发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在这个特殊的群体里,生活上他们交往密切希望能够彼此照顾,学习上希望能够相互借鉴探讨,文化习俗方面有着较强的民族意识,每逢本民族的重大节日、纪念日,都要组织进行庆祝和纪念活动

2.民族自我意识较强产生心理失衡。少数民族大学生渴求得到理解与尊重,但也容易由此产生某些心理失衡现象自我意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自己本身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是维系一个民族必不可少的要素。在大学校园中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维护个人及所在班级及本民族的荣誉,希望得到他人特别是汉族师生的理解与尊重,自我完善的意向。

三、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及少数民族学生的骨干的培养。要从我们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战略高度,深化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展优秀少数民族大学生人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激励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和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在交流融合中重点关注,以主题党日活动及党组织生活的形式走近他们。笔者曾参与学院组织了以“维护民族团结,共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安排优秀党员与新疆同学结成“一帮一”互助小组,在学习、生活上帮助引导他们。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对民族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措施,少数民族干部更易于亲近和了解民族学生的思想与心理,能更好地预测民族学生的行为趋势,民族学生的骨干能及时有效地通报有关学生情况,反映学生中的“热点”和“弱点”,同时通过这部分骨干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如:在学生工作处和校团委的指导下由学生组成的“精神文明监督哨”以检查学生的纪律以及学生违纪现象,检查学生宿舍、食堂,发生违纪行为及时通报有关部门,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学生也较易接受管理,他们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力量。

2.加强校园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加强以摄影、绘画、知识竞赛等课余文化活动为载体,发挥少数民族同学的歌舞特长,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成为班级文体活动中的活跃分子。另外,在汉族学生中普及少数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等知识,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信仰,加深彼此的了解与融合,构建和谐、稳定、多元的校园文化氛围。开设第二课堂,占领学生的业余阵地,搞好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学不同于中学就在于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我们不组织更多业余文化生活,学生有时感觉无事可做,容易喝酒、聚会等。开设了第二课堂就能把学生引到知识与娱乐的天地,比如,经常举办“双语演讲比赛”,搞一些适合民族学生特点的文体活动象足球、排球、歌舞比赛等。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管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求进步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王青耀,赵文福.浅析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及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7,(3).

[3]熊绍辉.对普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教育的探讨[J].探索,2001,(5).

[4]买买提·吐合提.浅谈加强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塔里木大学学报,2006,(2).

作者简介:刘荣刚,男,苗,1978年出生,湖南邵阳人,长沙医学院思政部讲师,社会学硕士,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

杜娟,女,汉,湖南益阳人,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学生。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特点
互联网对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影响的调查
浅谈提高高职院校法律事务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成绩的路径
伊犁师范学院“民考民”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焦虑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