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电类专业课并联型课例的设计

2016-05-30莫雅芬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测量法电气控制课例

莫雅芬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中职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也是中职电类专业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为追求中职专业课教学“有趣、有用、有效”的理想境界,我们设计了并联型课例,让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用、学有所得,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电类专业课并联型课例设计

并联型课例即并列型课例,围绕同一知识点(或技能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标。课题《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故障检修》就是以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故障检修为主线,通过检测A板(做一做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检测)、检修B板(学一学电动机控制线路的检修方法)、检修C板(练一练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常见故障检修),让学生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会电动机故障检修的方法。

一、课例选题背景

本选题选自电工专业核心课程《电工技能》,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维修电工操作技能,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养成科学的工作方法、学习方法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

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和检修是维修电工的核心技能,一般从第二学期开始学习,至第四学期末参加维修电工中级工等级考试。常规的教学是先讲低压电器,后讲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至第三学期下半学期再讲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故障检修。在学习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故障检修,面对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过程中出现的故障,学生往往无从入手。而等到学习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故障检修时,由于电气原理比较复杂,学生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为了应付等级考试,部分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将模拟机床上所有故障点的对应故障现象记住,以此为依据来检修故障。考试过后,如果变换设备,学生就不会检修了。

为了让学生学会电气控制线路故障的检修方法,我采用“提前介入,基础做起”,即在学习《项目二 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时,安排一课时学习故障检修,这样既降低了技能学习的起点,又能通过各种典型电气控制线路安装过程中故障检修的实践演练,让学生熟练掌握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的方法。

二、教学流程解读

导:情境激趣

播放视频:小明同学在安装好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后,通电试车时发现电动机不能正常运行。教师提出问题:小明同学的电动机出现了怎么样的故障现象?我们如何排除这个故障?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

【解读】以学生熟悉的同班同学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为切入口,创设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思维引向学习内容,为营造灵活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打下良好基础。

学:合作学习

学生3人一组,根据学案,检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A板),完成表1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连续控制线路检测。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巡视指导,释疑解难。

【解读】通过学生做中学,学会用万用表电阻挡测量连续控制线路,为学习电阻分阶测量法奠定基础。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不仅能学会知识和技能,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还能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精讲点拨

◎电阻分阶测量法

教师讲解电阻测量法,用PPT中的照片示范电阻分阶测量法的操作要点:选择量程,歐姆调零;找测量点,依次测量,正确读数。

【解读】先做后学,在学生操作后自然引出电阻分阶测量法,使枯燥的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教师用事先拍摄的照片演示电阻分阶测量法的操作要点,边讲解边演示,为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打下良好基础。

◎电动机控制线路故障检修方法

以家中洗衣机出现故障为话题,引出故障检修方法。以B板(故障板)为例,师生共同讨论电动机控制线路检修方法;教师按照操作规范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点,学生跟着教师分组操作,教师纠正错误动作。

【解读】以学生熟悉的洗衣机为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认真记录和安全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效性。

做:实践操练

学生3人一组,检修C板(故障板)故障。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巡视指导,释疑解难,纠正错误。

【解读】C板的难度比B板略有提高,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将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综合应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习得技能,掌握方法,发展思维。

评:总结评价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学会归纳总结的方法。教师布置作业,讲解作业要求,指导学习方法。

【解读】让学生把所学得知识进行梳理分析、系统归纳,形成系统化、有序化的知识结构,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为有效解决课时有限性与专业问题无限性的矛盾,将拓展迁移的内容主要放到课外,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发展。

三、成效与反思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学生能够维持对学习的兴趣,需要从学生感兴趣的知识出发来教学。几乎每一个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令他最激动的最大满足,大多来源于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并联型课型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学生反映这样的学习不仅不累,反而相当有趣,学得也快,得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非常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学习的快乐。课堂上有老师讲解指导,学生面前摆放有仪表、设备或实物,这样的环境,增强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能引起学生高度集中精力专心听课,避免了过去授课枯燥无味、学生困惑不解的现象。同时,学生在实践操作中会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参考文献

[1]邓泽民 赵沛 《职业教育教学设计(第2版)》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9

猜你喜欢

测量法电气控制课例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梯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课例
基于比较测量法的冷却循环水系统电导率检测仪研究
对基于PLC的电气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基于PLC技术的电气控制应用分析
垂直面内建立基线的特殊点位高程测量法
航空摄影测量法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环绕测量法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