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研究
2016-05-30陈兵
陈兵
【摘要】:在國家产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为了培养适应设计服务产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从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入手,将校企合作融入毕业设计的各环节,从毕业设计教学的主体到氛围的营造,全方位彰显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关键词】:毕业设计;艺术设计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实际上是由国际普遍认同的学校和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教学模式(Cooperative Education)演化发展来的,其初衷就是为了让学生在校所学的与企业实践所产的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对接。
毕业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才能较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因而毕业设计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有重要作用,是学生走向社会独立开展设计工作的桥梁。最近阶段,高校教育模式正在发生转变,这就是直接针对“校企合作”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工作正在快速展开。
在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毕业设计课程校企合作的实施受多方面条件限制,教学质量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与企业发展和市场需求有脱节。
一、教学体系不配套,校企合作层次较浅
一直以来,校企合作不管以何种方式开展,其本质上大多是以学校为主体,才培养计划的局限性以及实践教学的缺乏,使得培养的人才范而不精。正是因为教学体系的不配套,目前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模式比较单一,并未建立深度的校企协作学制。尽管在企业实习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简单的校企实习合作却容易让学生成为简单的劳动力,从而偏离了校企合作的本质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
毕业设计是体现高校教学实践成果的重要课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做为一门实践性学科,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毕业设计、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可以从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入手,从毕业设计教学的主体到氛围的营造,全方位彰显人才培养过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强化项目实践性教学、建立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企业,实现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的共同教育教学、管理的新模式。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必须以社会服务项目为导向,通过毕业设计课程的模块化、课程内容的综合化、课程实施的一体化,构建科学而严谨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
在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中,如何提高毕业设计作品质量,增强毕业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契合度,加强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当前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体系比较单一,职业岗位课程群设置过于含混,无法体现项目设计流程,模块化不强,学生无法将单元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整合,导致设计思维创新不够,职业能力较弱[1]。
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强调的是学生专业能力掌握,而忽视了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形成。学生在制作毕业设计作品时,缺少企业有效的指导,企业标准和企业要求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模糊,公司招聘员工不仅仅只需要一个熟练工种,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也是考察的重要方面。当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接滞后,在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缺少职业素养的培养,使得学生由“校园人”到“企业人”角色转变缺乏平稳过渡。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创新
1、基于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流程开发课程模块
通过企业考察与毕业生回访,在对艺术设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调研信息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社会服务项目设计流程实施毕业设计教学,构建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课程结构模块化,清晰人才培养定位,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人才培养特色,从而加强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接轨[2]。
2、以社会服务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程载体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教育在毕业设计课程中通过选题也应体现该目标。企业可以多角度参与毕业设计选题环节。增强与企业互动,坚持实用性原则,从合作的企业中,选取市场需要的、适合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的社会服务项目,将其作为为毕业设计课程载体,实现课程内容的综合化[3]。同時让企业参与到毕业设计中期检查及毕业设计考核,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这样能够使学生的设计更加面向市场,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提高作品的质量。
3、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的工作任务情境设计
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合作沟通,通过专任教师及公司项目负责人共同指导,通过工作任务情境的设置,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让学生参与到真实投标项目中。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四个转变:教师转变为设计总监、学生转变为公司员工、教室转变为企业部门、作品转变为项目成果。让学生分组模拟广告公司设计创意部门的情境,提高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样学生在毕业设计教学中,不仅与导师密切联系,更可以向企业的优秀设计师请教。
4、“学院教师+企业专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毕业设计效果的重要保障。专任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形成毕业设计的教学团队,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这既能保障毕业设计项目的可实施性,同时也能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将企业标准带到课堂中来,激活学生的创意思维,促进了产学研的良性循环。
5、校企文化无缝结合
分析学生综合素养与职业能力为主线,探讨与行业、企业合作,引入优秀企业文化,实行文化建设的“校企结合”。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环境,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建设具有高校特质且能与企业文化“无缝”对接的校园文化。
6、多元开放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
与企业共同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评价标准,扩大评价主体,将小组互评和企业评价纳入进来。在毕业设计中期检查过程中,每个项目团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小组互评。针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指导老师与企业专家做相对应的点评与总结,为后续修改做好准备。项目结束后,请企业相关人员,根据学生设计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反馈。除此之外,在评价体系中开创“作品展示、企业招聘、作品参赛”等多种模式,践行多元开放的评价体系,强化质量保障。
随着高校高专院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毕业设计课程校企合作创新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教改革的重要课题。因此,我们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应该大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校企合作则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最为直接的手段,也是其中一个最为有效的培养方式,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作为企业则可以更好的挖掘所需人才,为企业储备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 ,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12.04
[2] 俞明,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2.11
[3] 于振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与服务社会对接教育模式思考[J].艺术教育,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