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中如何联系生活实践

2016-05-30潘巨清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潘巨清

【摘 要】初中数学教师应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数学素材,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从心理上接纳数学,产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和亲切感,逐步养成用数学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习惯。

【关键词】生活实践     初中数学     问题情境

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真正体现出其作用和意义所在。也就是说,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然而就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通常将自己作为整个课堂的主人,只注重讲述教材内容,而不注意和学生就相关知识展开讨论,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就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不利于他们的数学学习。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当中我们该如何联系生活实践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

学生的学习目的就是要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果初中数学教师一味地局限于书本内容进行讲述,很有可能会使得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运用这些所学知识,这样一来就使得学习目的流于形式。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将生活中一些和数学相关的事例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应该从学生感兴趣或者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帮助学生设计相应的问题情境。生活中,学生可以见到很多轴对称图形,比如翩翩起舞的蝴蝶。教师可以利用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和蝴蝶相关的动态图,让学生对蝴蝶的动作进行观察,然后再针对刚才学生的观察,提出“你们可以从中发现什么数学概念”的问题。这时候,学生就会意识到这就是他们即将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教师就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即“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一个图形,要使其可以跟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则这两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会发现生活实际和数学知识的关系,从而在学习中主动将所学内容联系周边事物,加深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二、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发现数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是十四五岁的年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若只是单一地传授课本知识,会让学生感到很枯燥、乏味、无趣,从而厌倦数学。若能围绕学生的活动来展开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产生一种情感上的亲切感与感召力,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大大丰富数学课堂内容。要把学生引向“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引向开放情境中的探索,引导学生从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掌握知识,提高理解能力。

在教学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时,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诸如“汽车与牌号”“人与指纹”“国家与国旗”“姓名与身份证号码”等。其中有一位学生列举了“人与生日”的例子,经过一番讨论、探究,同学们发现“人与生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为同一天生日的人很多。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不同的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设计,有很多学生想到了我们中国民间的剪纸——先将纸对折,在折痕的一边剪下一幅图案,打开即得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同学想到了做墨迹——取一张质地较软、吸水性较好的纸,在纸的一侧滴上一滴墨水,将纸打开并铺平,所得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同时又有同学想到了针刺——将一张纸对折,拿起自己手上的圆规当作针,在纸上戳出一个漂亮的图案,然后将纸打开得到的也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阅历,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不同,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大家共同分享发现和成功的快乐,共享彼此的资源。这样有利于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的专注投入,使数学课堂更丰富、更显张力,能更顺利地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一般情况下,社会生活中的新闻热点和重大事件、发生在学生身上的生活趣事等等都是可以采用的材料。

三、到生活中体验数学

数学既然是从生活中来的,就应该还原生活。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真正地掌握数学知识,产生终生学习的愿望。比如在学了《相似三角形》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测量旗杆、树木、房子等等不太容易直接测量的物体的高度。这个过程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方案。测量前可以先分好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过的知识设计测量方案,然后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并标好要测量的数据和准备好测量所要用到的工具。第二阶段:验证方案。上课时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以预先安排好的方案进行验证,这时仍以第一阶段分好的小组进行,教师可以在旁指导数据的收集。第三阶段:归纳、小结。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把学生对方案验证的结果做一个评述,可以让每个小组把自己的方案和可行性做一个介绍。这里要以数学图形的形式表达,并要用数学知识进行理论说明。学生想到的方案有:利用同一时刻人的身高与人影长的比等于树高与树影的比,量得人的身高,及人影、树影的长,求出树高;利用标杆;利用镜面反射原理;利用教学用的三角尺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同时尝到了学习数学的甜头,从内心深处喜爱数学、想学习数学。这不正是我们的教学目的吗?让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变被动为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成运用数学思想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的习惯,并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应用到生活中去。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问题情境初中数学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