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6-05-30王轶武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读书语文

王轶武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要通过精心设计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并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是通过对精妙言语的品味,来进一步明确其人文、情感的浓郁。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说,必须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并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重视朗读训练

这将会为小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能受益终生。小学阶段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而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不能要求他们达到较高、较深的理解程度。教学中如果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这上面是得不偿失的。许多精彩的课文及片断,小学生尽管理解起来还不能达到深透的程度,还没有鉴赏能力去欣赏课文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独到之处,但要求学生熟读成诵却并不困难。如果达到熟读成诵,对今后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读的书越来越多,阅读能力越来越强,自然会对过去不懂或懂得不透的东西慢慢地领悟,并不断产生新的认识。实践表明,许多语文功底深厚的人,无不受益于儿时的多读多背。因此,重视小学生的朗读训练也是符合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的。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让学生喜爱阅读。

所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同样的,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

当然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途径很多,如与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或利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想读书,也可以发挥故事的魅力让学生通过好奇心来主动地去阅读等等。

三、适当辅以阅读方法

自主阅读有很大的灵活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加以引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励学生乐读。学生如果乐于读书,积极主动地探求思考, 阅读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设法调动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吸取知识的阳光雨拔来激发他们读书欲望。

2、引导学生善读。学生不仅要乐于读书,而且要会读书。特别是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告诉他们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有的文章要精读,要一个字一个词地细读,地读,仔细品味;有的文章要略读,一目十行,了解大意即可。要善于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去体会文章的精妙。只有这样,才能读有所获,读有所得。

四、注重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仅爱读,而且会读,要读得更好更有收效。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总之,要搞好语文教学,教师必须首先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手段,要从抓读入手,抓好课内自由阅读。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同时个人的进步往往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会逐步提高。笔者几年的尝试充分证明了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读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读书为了什么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