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
2016-05-30宋小四
宋小四
摘 要:本文结合笔者学校多年的校企合作经验,浅谈中职学校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途径,即加强“校企合作”,注重职业教育特征,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与企业携手共进,实现互利共赢。
关键词: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 实践探索
当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明确的宗旨,在教育内容上注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同时进行,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企业需求是第一考虑要素,这是提高就业能力的关键。只有注重对口人才的培养,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能力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全方位、综合性人才。笔者就中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第一步是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够与之相适应、相结合的企业。为完成上述工作,首先要成立领导小组,确定小组的组长和成员以及明确领导小组的各项工作等。领导小组的成立需要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小组成员由系部教学管理者、学生管理者以及企业的工作人员组成,小组组长则由系主任和企业管理者担任。领导小组的主要工作包括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合作计划,推进计划的实施,检查计划的实施落实情况,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妥善处理等。
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在校企联合办学工作中,离不开专家学者的专业指导,因此,为推进校企联合办学工作,培养更优秀的人才,需要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应包括校内外和行业中优秀的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中主要对联合办学工作的各方面做出指导。由于需要联系学校和企业自身情况,所以必须保证校内专家和企业内部高级管理专家在委员会中占大多数。在专业指导委员会中,要明确系主任为首要责任人,主要职责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起组织、沟通作用。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实行合作培训以及在校内形成培训基地等方面要发挥专业的指导作用,以学校原有管理模式为基础,不断进行创新,构建完善合理的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能力。
三、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1.产学结合的中心思想是人才培养要结合市场需求,主要实践任务是培养对口人才
这种教学思想强化了市场的主导性作用,注重市场的需求,在产学结合的指导下,高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服务社会。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四方面开展。
(1)与企业联盟,向企业要订单。由于学校的某些教育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应届毕业生进入公司后需要经历很长的岗前培训期,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用工效率。所以,笔者觉得学校有必要与一些对口的企业进行合作,采取订单式培养,紧紧围绕这些企业开设课程,围绕产品开展实训,将技能型人才的岗前培养前移至职业学校,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他们到相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从而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2)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明确社会、企业对人才的各方面要求,从而设置合理的专业和科学的人才培养规格。在设置专业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可以通过专业论证的方式,主要由校内外和行业内的专业指导委员参与。在进行专业论证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专业设置工作,在老专业的基础上做出一些改变,也可以根据调研制订开设新专业的计划。
(3)注重政府的指导作用,及时了解政府的最新政策,做好与政府间的沟通交流工作。
(4)在进行专业教育时,不能侧重于学生的学历,更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企业的需求,在培养人才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为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2.设置课程和构建课程体系的原则
要建立健全课程体系,注重课程的科学性,以下两方面是构成课程体系的主要方面。
一是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课程的主要开展目的是丰富学生各方面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内容涉及广泛的理论,对学生的专业要求严格,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必备的专业知识,而且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二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在此课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侧重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专业素质以及人际交流等方面。
3.知识和人文素质的紧密结合
在专业教育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在素质教育方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注重团结合作,真诚交流等协作精神的培养。
总之,要不断创新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依据需求的变化,更新教学内容,构建完善合理的教学体系,全方位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在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构建实训基地,紧密联系实训基地与课堂间的关系,做到教、学、做三者高度统一。
(作者单位:驻马店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