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及对策探讨

2016-05-30杜开斌

关键词:心理危机成因现状

杜开斌

摘    要:在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这种压力正传导到正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身上。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从日常关怀教育到危机干预等方面做更多的具体细致的工作,以尽可能地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合格的、优秀的建设人才,培养未来社会的健康的公民。

关键词:心理危机;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1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他们是告别幼稚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学生正在经历着一个生理、心理、社会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定型到定型的变化过程。

一、中学生心理危机现状及成因

(一)生理上的突飞猛进与心理成熟滞后导致的心理危机。中学生进入了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个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在这一时期,初中生的身体和生理机能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身高迅速增长、体重迅速增加,性的发育与成熟,第二性征的出现,性意识的觉醒,身体机能的增强,使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然而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知识和能力的欠缺,是非观念的不完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以及自身的心理和思想情感的巨大的不稳定,使他们在心理上有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状态。

(二)内心的封闭性与开放性导致的心理危机。进入了青春期,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丰富,逐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处事的原则,有了自己的情感,变得十分敏感,但是他们却从心里失去对父母和老师的信任,所以,他们渐渐地将自己内心封闭起来。也正因如此,他们常常感到非常孤独和寂寞,迫切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所以他们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毫不保留。

(三)自我中心与社会化矛盾导致的心理危机。社会化就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化,以成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社会化过程的实质是个体反映社会现实的过程,从心理学来看,就是社会现实内部化的过程。社会化的目的不仅使人学习和接受社会文化,获得人的语言、思想、感情,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学会一定的生产技能,懂得社会规范,明确生活目标,适应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而且使人继承前辈们的思想、技能、经验,使人能继承和发展文化遗产,维持代际关系,在适应社会的基础上改造社会,推动社会不断推前进。

(四)家庭危机导致的心理危机

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环境,是一个具有面对面交往特点的初级群体,在家庭所受的教育往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深刻性和深远性,孩子对家庭的依赖和信赖度都应该是最高的。然而进入中学阶段,孩子一面在学习和尝试走入社会,另一面他们对家庭的依赖度仍旧很高,并且此时他们的思想和情感都变得十分敏感和脆弱。因而最有可能做出过激言行,甚至一失足,走上犯罪道路。这都是家庭危机导致的心理危机的一般表现。

二、解除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对策

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主体是家庭、学校、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一方面要清醒地意识到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客观存在,也要认识到心理危机是正常的“危险”,是教育的“机会”。它既可以导致消极后果,也可以成为个体的成长机会。我们要关爱青少年,理解和宽容他们的心理危机反应;另一方面还要加强中学生心理危机研究,及时有效地进行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中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

(一)常规预防策略

1. 建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长效机制,成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级监管机构,各类学校都要成立家长委员会,组织、培训教师和家长,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特别是与中学生密切相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从理论上让教育参与者认识教育对象,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危机;从思想上重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技能上掌握帮助中学生解除心理危机的基本策略和基本方法,全方位培养青少年的心里关爱意识。

2. 注意引导我们的教育参与者积极关注中学生,通过家访、谈心、班队会、课程渗透、专题讲座、社团活动、友情互助,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等,多途径了解学生,发现危机苗头,主动进行学生的危机疏导和排解,防止中学生心理危机累积。

3. 要成立校长负责下的校级心理咨询室,建立心理咨询热线电话。不定时地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申请,对面临心理危机的学生施以危机援助,并将相关内容按需要反馈到相关教师和家长处,使学生能及时得到适当的、多方面的支持,平安度过危机,健康成长。

(二)危机保障预案。当然,我们的常规危机预防策略不可能杜绝中学生心理危机的出现,各种独特的、偶发的危机事件常常不期而至。所以我们还需要制定中学生心理危机预案,从危机信息采集、分析、反馈和危机处置方法、途径、策略、步骤等多方面明确中学生心理危机处置的具体操作,并进行真实的实践操作演习,检验其可行性、实效性。只有这样,当危机发生时,我们才不会手足无措,科学处置,切实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结语

中学生是即将承担起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新生力量。他们的成长水平将迅速反应在未来社会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而决定中学生成长水平的最关键因素就是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关系到提高中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技术能力和生命存在质量的大事。直接关系到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决定着民族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高雪梅.中小学生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心理危机成因现状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大学生心理危机表现以及应对策略浅析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专业化干预
警卫官兵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