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读写结合的实践与探究

2016-05-30王玲鹃

关键词:古诗教学初中语文

王玲鹃

摘    要:古诗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中考试卷中占有一定分值。古诗的阅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能够提升学生日常写作运用能力。本文针对人教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很多时候停留于背诵理解现状的分析,结合初中古诗读写的方法以及常见的读写方法训练进行探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读写古诗的正确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以及日常写作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读写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1-02

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文学价值吸引着学者为之花费毕生的精力。学习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古诗的语法与现代文的差别,造成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有难度,有压力。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学习古诗的正确读写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古诗的能力。

一、初中古诗读写的价值

(一)古诗本身的魅力

古诗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从我们小时候所背的“人之初,性本善”到初中的《诗经》,以及唐诗宋词,这些都属于古诗。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也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古诗是一种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文化载体。古诗是中华民族文明最闪耀的明星,蕴含着古人无穷的智慧,学习它能提高民族修养以及荣辱感。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能够在古诗中了解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进程,也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巧用读写结合,丰富教学方式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是针对初中学生提高古诗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的教学活动,教师通过正确的读写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熟读古诗理解古诗。在理解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并学习写作,加深对原文的理解以及激发培养学习写作的兴趣。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也是初中语文普遍运用的教学方式,也是提高古诗鉴赏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用的巧妙,广为称道。据南宋洪迈记载,在决定用“绿”之前,王安石还曾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字,这是最著名的关于诗歌炼字的佳话。“绿”字的好处就在于它兼有其他几字的动词含义,同时又具有关于春色的鲜明的视觉效果。教师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进行“炼字”等方面的赏析训练。

二、农村初中古诗教学读写结合的方法

(一)融古诗于写作,添文章之文采

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最常用、最普遍的读写结合方法就是古诗引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是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能够出现在课本里的古诗,必定有其独特之处。这些古诗之中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诗仙李白有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有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些诗句无不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写作中恰当的引用古诗,不仅能够展现学生的文化底蕴,还能提升文章的整体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指定的佳句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写出来的段落有辞采典雅的效果。佳句写作就是将读写结合在一起的初级训练,效果非常明显,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对古诗运用的能力。对写作百利而无一害,是作文写作的良好基础。

(二)融古诗于写作,增内容之情境

古代人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就是古诗,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状态,它浓缩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人情。其中最能够展现当时社会面貌的就属杜甫的诗了,因此,能够理解杜甫诗中所表达的含义,也就能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可以把杜甫的诗作为写作题材来引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要依据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适当引用。一般古诗诗句中所展现的时代背景和我们现在所处时代尽管不同,但其表达的思想情感若相似,都可以完全引用到文章中。但如果想要正确的引用诗句,学生就必须十分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思,否则将会出现引用错误或者是词不达意的情况。例如,《春望》中起首句“国破山河在”,给人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尽在眼前展现,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表达的淋漓尽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以物比喻人,把花鸟进行人格化,感慨于国家分裂、国事艰难,长安城的花鸟草木都要为之惊心落泪。通过花鸟两种事物来描写春天,更是写出了睹物伤情的情怀,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离别之悲、亡国之痛,体现出诗人对国家的担忧及热爱之情。

(三)融古诗于写作,拓学生之思维

古诗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载体,有一定的思想暗含在古诗里面,白居易的《观刈麦》是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欧阳修《卖油翁》的主题是熟能生巧,王安石《登飞来峰》则是抒发作者远大的志向……既然如此,教师在进行古诗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古诗主题拟定作文题目,用这种方法拟定的作文题目,在写作时就可以将诗中的某句引用到文章之中,既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还能训练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古诗“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拟定作文题目“我思念的朋友”,表达自己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恳切的思念,热诚的关怀。在对古诗读写结合训练时,不要求文章的篇幅要达到多少字,只要能将古诗运用到写作中就行。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融古诗于写作,阔想象之天地

对于要求扩展写的作文,就是将文章里边未提及的内容用自己的想象补上。将读写结合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想象补白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想象思维,大力提倡学生写出自己脑海中的事物。”是新课标对写作教学提出的要求。爱因斯坦也说“知识固然重要,但却不能忽略想象力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人的想象则没有边际,想象力能促进知识进化,能概括世界的所有。”胡道明老师将“根据古诗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写一篇文章”这一类的写作称作“课文作文”。比如说,教师可用“话说千古风流人物”为写作主题,指定古诗文名字,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让学生开展想象,进行作文写作,可以从对诗文理解和作者背景等方面进行展开。如“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

(五)融古诗于写作,抒自我之情怀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并通过它来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是新课标教学中对学习古诗提出的明确要求,初中作文写作中有“读后感”这一写作类型,就是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对某一文章或者某本书的感受。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写古诗的读后感,这也是增强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写读后感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在写读后感时,学生会将古诗和自己生活的社会联系起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古诗素养。

结语

古诗读写结合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够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读写结合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古诗教学中应该灵活应用。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习中国传统古诗文化有良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陈桂贤.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策略[J].语文教研,2010(16).

[2] 倪春花.读写结合,让古诗文教学散发时代的光彩[J].2015

(01).

[3] 刘雨琳.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读写结合探讨[D].南

京师范大学,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古诗教学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古诗教学如何激发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古诗教学研究
立足原点 多向辐射
古诗教学,须从“四有”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