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

2016-05-30薛建花

教育界·上旬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薛建花

【摘 要】本文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渗透方法,即“自主、合作、探究”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要充分利用教材,实施人文教育;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很明确地道出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由此可知,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两个基本性质,二者统一于语文教学之中。因此,对于语文课程的认识不是有没有认识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问题,而是在教学中能否自觉地将培养语文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有机地融为一体。一句话,没有培养人文素养的语文不是真正的语文课程。

有人认为,既然小学语文课程属于人文学科,再重提培养人文素养不是多此一举吗?其实并非这样,小学语文虽然属于人文学科,但又与一般的人文学科不同,因为语文具有工具性。面对忽视人文教育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想法。

一、“自主、合作、探究”是培养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正确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从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方式。

首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自由发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兴趣得以激活,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启迪,感受到了审美乐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

其次,自主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本身就是人文素养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自主”即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一个人要想做自己的主人是有一定条件的,他必须是一个人格健全、自尊、自爱、珍视自己的生命及具有创造力的人,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是无法做到自主的,自主意识体现了一个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必须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充分利用教材,实施人文教育

教材主要由一篇篇的课文组成,这些课文的内容极为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何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

(一)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在课文教学中要多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都跳出纸面,学生从多方面感知了教材,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文章所写事物的美。

(二)“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多重教育功能

光靠讲解所获得的知识是单一的,而体验的收获却是多方面的。比如《晏子使楚》的教学,可以采取课本剧的表演方式进行。通过表演,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表现欲得到了满足,同时文章中的语言也深深地刻在学生的心中。

三、要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的情感就是对发展主体所具有的“爱心”,是对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素质教育要求“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则作为思维的启迪者、情感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导者;教师也不再是讲解者,而是以情激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

教师必须具有宽容之心,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予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即使学生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教师也要对其合理、积极的部分给予肯定。

(二)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但在工作之余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高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派上用场。

(三)教师要培养反思的习惯

学会反思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也是一个人品质高尚的表现。会反思的人具有谦虚内敛的性格,具有不服输的劲头,具有探索的精神,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做这样的反思:当学生精神不振的时候,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的时候,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的时候,能否使他们得到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的时候,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能否从学生的目光中读出愿望?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自己的错误?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欢愉?

总之,在语文课上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多年的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经验和教训。我相信经过当代教师的不懈努力,在教学实践中一定会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更好地实现语文课程的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人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渗透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