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2016-05-30李洋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学生

李洋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而过,眨眼间我的语文教学生涯已近20个年头。这期间感受最深的便是作文的教学。对学生而言,作文最难写,对老师而言,作文最难教。学生写了很多次作文,写作自身水平不见提高;老师讲评了许多次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也不见多少增长……一提起作文,学生和老师恐怕是同一个字:唉!

到底该如何进行初中的作文教学?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不断摸索总结,下面是我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指出初中生要做到:“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面对这段文字,我们该做什么?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的细节认知。

一、年龄特征细节

不同年龄的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对社会的认知程度以及心理发育程度,心理特点等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也恰恰关系着写作的内容,文章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也自然影响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初一与初三,两三岁的差别看似不大,但其文学积累,理解接受能力、心理等各方面都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在教学时应区别对待。用教初三学生的方法教初一学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的。用评价初三学生的语言评价初一学生作文也不恰当。所以,教给学生什么,使用什么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这都需要教师积累经验,把握细节。

二、地域特色细节

不同地区的环境、文化、生活习俗等是不一样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就地取材,从实际入手,不能“千人一律,照本宣科”。城市与农村的学生所处的环境大不相同,不同地区更是差别迥异。本是粗犷豪放的塞北大漠,非要学生写柔情似水的江南水乡,必定会“折戟沉沙”。古人讲“胸有成竹”,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写起,不论是环境、人物,还是对生活对人生的认识理解,都会容易些。例如,我所任教的学校地处小镇,学生来自小镇及其周边乡村,尽量的了解小镇及其乡村人的生活,习俗,人们的思想并据此引导学生观察认识社会,就能写出更好的作文。

三、写作水平细节

在教学时准确把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很关键的。要想教给学生作文,就要知道学生作文水平如何?例如写记叙文,多少人不知道紧扣中心只会写流水账,多少人不知道详略安排,多少人不会围绕中心选材,多少人不会描写人物,不会描写环境,多少人通篇只会逗号句号……对学生作文水平了解足够详细,掌握并记录学生总体情况,制定恰当计划,根据重点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写作。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一箭中的,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要遵循认知规律,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乐于学习的动力源泉,表现自我、展示自我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并积极去做的事。怎样激发兴趣呢?

一、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

初一学生,虽然已经会写作文,但由于在小学阶段理解不够深透,就有必要告诉学生作文到底是什么。 不是老师留的必须要会做的作业,其本质上应该是一种情感的需要,自己

有什么东西想通过文字的形式恰当得告诉大家。把自己内心想说的,有技巧的写出来就是作文。很多学生认为,作文时老师让我写的,我不喜欢,作文没意思。这导致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要想扭转这一现状,教师必须使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 消除了对作文的畏难情绪。这一步做好了,会事半功倍。

具体做法:

1.善于发现闪光点,及时肯定鼓励,少点批评。学生的作文,在批改时都要找到他们的长处,从中发现闪光点,加以肯定和鼓励,并且每次作文时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佳作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朗读出来,哪怕是一个字用得妙,一个开头写得精彩都衷心表扬一番,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因人施教,分类指导。俗话说:“十个指头有长短。”学生作文水平高低并不一致,“一刀切”、“一锅煮”的教法使好的学生吃不饱,差的学生吃不消,也会使学生失去兴趣,产生消极心理和行为,因此每次作文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出不同的要求、任务、分类指导。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各类作文竞赛,积极向报刊投稿发表,以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差的学生降低要求,减少难度,使他们的写作能有所进步,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 遵循认知规律,由易到难

模仿是学生写作的基本方法,在不断的模仿中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对于不爱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自己的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

记得初一上学期第一篇课文是冰心的《忆读书》,此文以时间为序回忆了自己的读书历程及感受。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模仿。于是我在作文课上就布置了仿写任务,仿照《忆读书》写一篇作文《忆童年》。作文写完后询问学生,多说不难,较好地完成了学生升入初中后的第一篇作文。我告诉学生们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②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

这样一来指出了作文学习的一个途径:写作从模仿开始。消除了为难情绪,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通了道路。此后,进一步告诉学生我们在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要变通创新,写出自己的风格,培养自己的文风。

第三、进行方法指导。常见方法简摘如下:

1多阅读,多摘抄,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抒情开篇,真情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

3、人物环境描写方法,虚写实写相结合,选材角度等等,可班级辅导,也可以单独辅导。

4、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教会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力求写实。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首先,要明确观察的对象,其次,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再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最后,要求学生带着情感去观察,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打动人。

5、感悟生活,获取素材

如“看到蚂蚁运食,想到“人多力量大”。看到孩童嬉闹,就想到“天真”“可爱”……;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写日记、周记,作札记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平时多记日记,多写片段,将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第四、在校内或班内创设良好氛围,搭建学生作文展现的舞台。

1、比如定期举办校级作文比赛,对获胜者发放奖状、获奖证书等。

2、建立校报,鼓励学生投稿发表。

3、班内优秀作文选编成册。

4、优秀作文班内校内展览。

总之通过写作相关活动的配合,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各种形式的奖励肯定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努力,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形成良好的氛圍,带动更多的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学生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有声作文
红批作文
红批作文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