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新闻:理念升级 内容突破 形式创新

2016-05-30辛晓彤肖玲曾娅妮

中国广播 2016年2期
关键词:广播新闻舆论引导广播

辛晓彤 肖玲 曾娅妮

【摘要】2015年广播新闻成果颇丰。本文主要从理念、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对2015年国内广播新闻情况进行了盘点。突出了广播新闻转变思维方式,深化互联网思维,以“用户”为核心,逐步向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发展,指出广播新闻在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方面成果突出,在传播内容上广播新闻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意识,语言、视角、解读方法全方面贴近民众。

【关键词】广播新闻 广播+互联网 全媒体合作 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广播媒体在重大事件、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取得不俗的成绩: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满足人民诉求,提升服务能力。除了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广播新闻在形式上也有了新的突破。在2015年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广播行业纷纷提出以各自为主体的“广播+互联网”发展策略,在坚持“内容为王”和“舆论坚守”的同时,加强新媒体融合,适应社会发展的潮流。

一、坚守舆论阵地,强化互联网思维

(一)服务与内容并举,以用户为核心,坚持时效性

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2015年广播新闻依旧发挥着正确的舆论导向功能,坚持内容为王,聚焦社会热点,深化公共服务意识,在重大事件报道中主题鲜明,内容创新,效果显著。除此之外,传统广播新闻吸纳了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强化了“用户至上”的理念。随着“走转改”不断深化,在广播新闻的语言使用方面日益贴近群众,生动活泼,凸显人文主义精神。在用户的收听体验方面也有了较大程度的关注,根据用户的心理来编排新闻内容,许多新闻节目都采取碎片化编播的方式,每个板块合理编排,“化整为零”,拒绝长篇大论,使内容短小精悍,能够使信息更加高效地进入到用户的耳朵里。

在注重内容深度挖掘的同时,与新媒体合作的同时,传统广播媒体开始注重对时效性的把握,以其不间断播音的先天优势将突发事件向群众通报,准确引导舆论,然后在后续的报道中深入解读。吉林白山广播电台的《记者在行动》节目,就是在事件发生的时候抓住时效,及时播报;待到权威机构发布信息之后,再报道结果。当然,抢抓时效性力度最强的还是应急广播。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沉船事件和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件,广播媒体在第一时间进行了跟踪报道。

(二)SOLOMO趋势加强,全媒体合作成主流

SOLOMO由“Social(社交的)”“Local(本地化的)”“Mobile(移动的)”三个单词的开头两个字母组合而成,它代表着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广播向SOLOMO媒体加速转型的趋向十分明显。 首先是本地化,尽管通过网络渠道,地县级广播的覆盖率已基本不受地域限制,但是2015年传统广播显示出了更强的本地化趋势。除了新闻焦点在本地事件之外,国内地县级广播更加注重服务功能,提升广播新闻的应用效果。其次是社交化,广播新闻节目线上与线下联动,举办线下活动加强主播与用户、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交流已经成为常态。且通过微信留言等渠道,用户能够与主播进行互动交流,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你播我听”状态。最后是移动化,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移动网民的数量超过6亿,增长率为8.4%。作为伴随媒体的传统广播,“移动化”为必由之路。

(三)传统广播的全媒体合作形式愈发明显

广播新闻不仅在传统广播中播出,还会在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以及其他商业网站同时呈现。2015年最突出的当属传统电台与大型网络电台的合作,蜻蜓.fm与众多城市的传统广播合作,用户可以免流量收听当地的广播节目。2015年2月,郑州电台与蜻蜓.fm共同打造的新媒体平台“蜻蜓·河南”正式上线,开启了地方电台与网络传播平台的全新合作模式。

二、创新主题报道 正确引导舆论

(一)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效果显著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一件大事,全国关注,世界瞩目。广播媒体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宣传报道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广播新闻报道主题鲜明,充满人文关怀,在发挥自身传统优势的同时,采取广播+多媒体的形式,与多媒体联动报道,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主题鲜明,节奏紧凑,体现时代特色

在抗战胜利70周年来临之际,全国各级广播媒体紧紧把握“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主题,采取动态新闻、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等多种报道形式,突出主题,张弛有度,报道精彩纷呈。中央电台策划了《70载苦难辉煌》的专题报道,从我国的历史、军事、经济、国防、科技等方面进行报道,每天针对一个热点进行深度报道,全面展现了抗战胜利70 周年以来,我国各方面取得的不俗成就。同时,中央电台策划的《英勇的老兵》系列报道,寻找曾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通过对他们的采访,了解硝烟滚滚的抗战岁月的感动,突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环球资讯广播推出《“铭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节目,在“9·3大阅兵”当天,通过与记者现场连线,了解现场最新情况,获取阅兵的最新动态,并在连线报道的同时,穿插介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插播阅兵前期的筹备状况和参加军队的情况,历史与现实交织,将阅兵场面完整地呈现给听众。

2.普通人、普通事,彰显人文关怀

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全国和各地广播媒体除了聚焦于广为人知的名人名事外,还将目光投放在普通老百姓身上,通过采访普通人、普通事,突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精神。国际电台华语广播推出大型系列采访活动“古城、战事与家书”,收集抗战家书、家庭故事、古城老照片等,展现抗战时期中国人民的家国情怀,突出了“小故事、大情怀”的主题,展现历史并非伟人的历史,而是人民群众历史的这一主题思想。

3.新媒体,微直播,报道生动活泼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报道中,广播媒体大量使用新媒体进行报道,新旧媒体的融合报道,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线性传播模式,创新了报道形式,完整地呈现了新闻,并且引导众多网民参与其中,拓宽了新闻来源,丰富了新闻内容,报道更加鲜活灵动,有声有色。中央电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策划了新媒体节目《我的抗战记忆》④,通过普通人的讲述,展现普通老百姓脑海中关于抗战的记忆。同时,中央电台还在官方微信和官方微博上发起“我的抗战记忆”的话题,征集网友的故事,引起网友热议,网民纷纷参与其中,通过新媒体的平台讲述自己的抗战故事,同时,精选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每日推送,并在中国之声“微博热议”节目中实时播出,多种媒体融合使用,使受众参与其中,在接收新闻的同时创造新闻,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

新媒体用户群庞大,传播迅速、及时。广播媒体积极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对各种纪念活动进行微直播,在扩大受众群的同时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国际电台充分利用自身多语种特点、全媒体形态、海外受众广等先天优势,策划多媒体报道,进行微直播,成效显著。在“9·3大阅兵”当天,国际电台通过无线广播、海外分台、环球资讯广播等平台对阅兵式进行了全程多媒体直播。同时,通过国际在线、中华网多语种网站、YouTube等社交媒体,采用48种语言,实时发布相关文字、图片、视音频报道,与受众互动,在社交媒体上实现阅兵式“微直播”。国际电台采取的多媒体、跨平台直播,将阅兵现场、演播室、PC端和移动端连接起来,实现网站、微信、微博等跨屏互动。

(二)“一带一路”报道成绩斐然

“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提出有利于促进经济繁荣和区域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借鉴。

2015年7月6日,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中央电台主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研修学院协办的“一带一路,广播随行”⑤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丝绸之路沿线的22个国家广播机构代表和我国17个省级以上广播机构以及中央电台参加了此次论坛,与会的广播机构代表中,有26家广播电视机构签署了成立“‘一带一路广播协作网”的合作备忘录。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推动协作网内的各广播机构相互交流合作,促进了广播的发展。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广播媒体将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扩大新闻采访报道范围,深化广播新闻报道主题,推动广播发展。

“一带一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和传播价值,广播媒体紧跟时代步伐,挖掘“一带一路”背后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信息,发掘其中的新闻价值。中央电台策划了大型主题系列直播节目《一带一路进行时》,⑥采访多个“丝绸之路”沿线地区,了解沿线地区的历史故事和未来发展规划。通过与地方电台合作,联合直播,增强传播效果。同时,也在网络媒体上同步直播,加强与观众的互动,增强节目的互动性和信息量。宁波电台策划了多个新闻系列报道,如《“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遗城市纪行》⑦,展现申遗城市厚重的历史文化,表达守望历史的深刻情怀;《行进亚非欧,探寻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宁波人》《行进亚非欧——新加坡:新老宁波帮的光荣与梦想》等报道则体现了宁波人民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丝绸之路”精神。

(三)突发事件报道表现出色

广播媒体具有覆盖面广、报道灵活的特点,在突发事件报道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广播媒体充分发挥音频的优势和魅力,快速反应,及时报道,成为突发事件报道中的重要力量。2015年6月1日,长江“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故⑧发生后,中央电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及时派记者前往事故发生现场,通过与记者的连线报道,将轮船汽笛声、救护车车鸣声等现场声音传递给听众,引起受众的共鸣。中国之声全天轮盘不间断关注救援现场,⑨密集、连续地发布最新救援进展,丰富的内容,及时的报道,获得受众一致好评。

在与新媒体的竞速中,广播媒体依旧保持强劲势头。湖北之声在接到“东方之星”沉船事故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调动记者及时赶往现场进行现场报道。在沉船事故发生后的4天里,共播出现场连线报道60条,录音报道40条,滚动播报最新消息。在天津滨海爆炸事件⑩发生后,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播出第一条口播新闻,随后频率立刻停止了所有常态节目,开始了“天津滨海爆炸事件特别直播”,迅速、及时报道事件最新动态,成为第一家播报、第一家开启特别直播的广播媒体。并且通过微博跟进事故进程,实时发布最新消息,通过微信策划独家报道,深度分析事故的前因后果,形成了广播新闻可视化,将事件完整地呈现在受众眼前。

三、深化服务意识 视角贴近民生

(一)对农报道,服务“三农”

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三农”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中央1号文件连续12年聚焦“三农”,更加凸显“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广播媒体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要求,在对“三农”问题的报道中,对自身进行了精准定位,重点突出区域特色,针对农民的需求,开设多种栏目,丰富报道内容,在为农服务、富农惠农中发挥重要作用。河北电台的对农民广播以“密切城乡沟通、加强城乡对接、促进城乡互动”为宗旨,形成独特的新闻报道风格,针对当地农民需求,开设新闻栏目,如民生栏目《庄里庄外》,关注庄里家长里短,关注受众身边的事,放眼庄外大事小情,报道其他地区的新闻,兼顾本地和外地,突出贴近性、服务性和实用性。吉林电台的乡村广播以“关注农业、聚焦农村、服务农民”为宗旨,开设了《976城乡资讯联播》新闻栏目,针对受众需求,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和本地新闻,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所需信息,既有对时事新闻的报道,又有对农业政策的报道解说。同时,还开通了官方微博,与受众互动,了解受众的需求,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二)及时报道,权威阐释

新媒体的兴起和不断的发展,冲击着广播媒体,同时也给广播媒体的发展提供机遇。广播媒体自身拥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如覆盖面广、报道及时等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媒体充分利用自身方便快捷的优势,第一时间报道新闻。在2015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中央电台为了实时报道最新动态,采取现场连线报道、专题报道、同期声报道等,获得良好传播效果。中央电台对人大、政协两个开幕式进行现场直播,连线记者报道了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后征求意见的过程和记者现场听报告后的第一印象等,在对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团组审议讨论的报道时,中央电台坚持使用同期声,每位常委的发言听着真实亲切。现场连线和同期声报道及时传递两会内容,加深群众对两会精神的理解。中央电台经济之声邀请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数字和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经济问题等进行解读,音乐节目中心两套频率集纳盘点报告关键词,深入浅出,备受关注。

(三)视角平等,对象平民

中国广播一直秉承新闻立台和公共服务的理念,各级电台在新闻报道中将视角逐渐转向普通民众,充当党、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既要传递党和政府的政策,做到上情下达,同时,更要做人民的传声筒,表达人民的心声回应人民诉求。

面对社会中有争议的问题,广播新闻不回避社会矛盾与热点,直击社会弊病,反映人民心声,将普通民众作为报道的主体。在2015年的两会报道中,广播新闻采取平等的视角进行报道,在对中央领导同志和代表委员的活动进行报道的同时,将更多的视角聚焦在普通民众和基层代表身上,多视角报道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中央电台中国之声策划多个栏目,采访对象多为基层代表,话题事关普通民众的生活,如《提案议案放大镜》《和代表委员聊一聊》《新闻大结局》等,中央电台中国乡村之声《两会看三农》等栏目,通过采访基层代表,映照民情社意,反映普通民众的心声。

四、再造采编流程 革新盈利模式

(一)内容生产流程再造

改造内容生产流程是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浪潮下的突围之策。中央电台借助新型技术手段,对其内容生产流程进行了变革。2015年1月,中央电台与中国科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建项目领导小组及技术专家组、执行组,并对基础架构设计进行了完善。云平台子项目中国广播云采编平台已经完成采编流程模块、原CMS(连锁管理体系)发布系统对接模块、“央广新闻”客户端对接模块、用户统一登录对接模块,实现对中国之声内容生产流程的再创造。例如2015年两会期间,央广推出《梦想花开——2015年两会报道》,报道形成了人员相互支持、产品统一推广,分析数据、设计制作、技术支撑统一调配的两会报道新构架。同时,充分利用自主研发、建设的云采编平台,统筹中央电台与全国电台记者资源,提高报道全流程效率,快速推出了多篇原创报道,社会反响强烈,形成了广播内容生产流程再造的初步探索与尝试。

(二)革新盈利模式——众筹

众筹,是指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是新兴互联网金融的一种形式。众筹利用互联网的传播特性,让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争取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2015年2月,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频率(FM97.4)《风云再汇》节目发起了众筹活动,向广播听众筹集节目制作费用,以维持该节目的运营。这档财经新闻类节目于每周六晚播出一小时,在13天的时间里,成功吸引1410位用户付款,募集到了节目一年的制作费用88.8976万元。《风云再汇》为广播融媒发展提供了一个具有意义的案例,开创了互联网金融实验在中国广播业的先河,在广播学界和业界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其改变了广播新闻节目的盈利方式,也引入了新的节目评估机制,由专家评审转变为用户评审。虽然广播节目众筹的可行度还有待深入挖掘,但不得不说这是一次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广播转型探索。

总的来说,2015年是中国广播新闻创新形式、深化互联网改革的一年。在“广播+互联网”策略推动下,广播新闻在重大题材报道上不断推陈出新,提升服务理念,紧扣时代脉搏,弘扬社会主旋律。在瞬息万变的全媒体时代,广播新闻展现了特有的舆论引导力和创新力,寻求突破点,从而实现跨越式发展。

注释

冉华 王凤仙 《从边缘突破:广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1期,第80~82页。

李忠志 《创新重大主题报道 凝聚民族复兴力量——广播电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报道评析》,《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0期,第13~14页。

卜伟才 《融媒体 微直播 巧创意 广落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道全纪录》,《传媒》,2015年第18期,第35~38页。

④《全台统筹 突出特色——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宣传报道总结》,《传媒》,2015年第18期,第29~31页。

⑤覃继红 宁黎黎 肖婧为《共建“一带一路” 唱响广播声音——“一带一路 广播随行”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广播》,2015年第8期,第4~12页、第2~3页。

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大型主题系列直播节目“一带一路”进行时》,《 中国广播》,2015第6期彩页第6页。

⑦钱亚 《紧扣时代与历史的兴奋点——宁波新闻广播有效传播〈“一路一带”〉战略的思考》,《 视听纵横》,2015第1期,第82~83页。

⑧李菁菁 梁延 《融媒体时代的突发事件传播——以“东方之星”客船翻沉事件报道为例》,《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1期,第106~108页。

⑨ 《“东方之星”紧急救援》,《中国广播》,2015年第6期彩页第4~5页。

⑩ 杨博 张根清 《从天津滨海爆炸事故看广播媒体突发报道的“互联网+”模式》,《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0期,第57~59页。

张根清 杨博 《提升应急报道水平 实现广播媒体突围——以中国高速公路交通广播天津滨海爆炸事件应急报道为例》,《中国广播》,2015年第11期,第68~71页。

《爆炸事故看广播媒体突发报道的“互联网+”模式》,《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0期,第57~59页、第104页。

刘同顺 《融合创新 探索突破——河北电台农民广播运营实践与思考》,《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7期,第9~11页。

方丽茹 《打好“幸福牌”,让服务延伸——吉林乡村广播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7期,第17~19页。

《报道内容全面深入 报道形式融合创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5年两会宣传报道综述》,《中国广播》,2015年第4期,第6~10页。

王求 《建设广播云平台 构筑融合产品集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媒体融合实践》,《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1期,第17~23页。

曾少华 《“广播+”:广播在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战略》,《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5年第10期,第35~38页。

(本文编辑:刘浩三)

猜你喜欢

广播新闻舆论引导广播
STK及IGS广播星历在BDS仿真中的应用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网络语言暴力现象及对策分析
法制节目策划的再创新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