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之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作用——以苏绣传承为例
2016-05-30陈灵
陈灵
【摘要】: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人们的观念日益开化,女性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现今,越来越多的女性冲破传统的束缚,凭借着女性的职业优势和不断提升的领导力,在各自岗位上取得辉煌业绩。因而,我们也当看见女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上独一无二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内在与外在的作用。
【关键词】:女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苏绣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研究的背景
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日益受到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从事非遗技艺的传承工作,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绝迹的危险, 大量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等价值的珍贵实物遭到毁弃。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青年人怕苦怕累,担心没有前途,老一辈的觉得传承文化难以为继生活,无论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的保护都还是空白, 以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被埋没或者被滥用并面临灭绝的危险。
苏绣作为传统手工制作,经历了全球范围内使用大机器生产情境,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濒临灭绝,也经历了传统工艺的知识产权困局,主要表现在传统手工艺技艺由于得不到法律,特别是知识产权法中专利法的保护,从而被他人随意使用!由于传统手工艺艺人的知识产权意识低下,以及征求著作权人的许可在实际上不可行等因素的作用,许多传统手工艺类作品实际上是侵权作品!传统手工艺艺人创作出作品以后,很多人未经许可利用这些作品,包括直接复制和演绎创作。因此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显得愈来愈重要。而女性地位虽然日益提高,但在社会上,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仍然存在。性别歧视仍是影响女性发展的绊脚石。如果我们以女性的视角去看待社会工作,以女性之于传承文化的特定要素去架构,积极为女性的发展创造有力的社会条件和环境,那么也许可以发挥女性潜在的价值。因此,我们以苏绣为研究突破口,也是因为苏绣基本是以女性为传承人的,女性传承人学习并传承苏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这应当成为激励女性个体与社会的发展变迁,消除社会的不平等地位,应当被予以足够的重视。
1.2研究的意义
苏绣的传承具有典型意义,并且即使面临困境也仍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利于将女性地位提升不在变成一句空话,而是一个有效的行动。同时既可以在提升手艺人地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从经济、社会地位、政治等多种角度促进女性自我成长,实现女性的真正价值。因此,研究女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女性在苏绣传承的过程中具体起到了哪些作用
2.1家庭教育,耳濡目染
女性在家庭中可能会扮演着女儿、妻子以及母亲的角色。相较之男性,女性作为母亲的角色会在家庭中更具影响力。正如我们采访到的卢福英苏绣大师,她就提到小的时候家里的女性长辈对她传承苏绣是有很大影响的,类似的一些有关苏绣的简单内容在其很小的时候于耳濡目染之中就已经习得。在我们走访苏州镇湖绣品街的时候,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大师基本都是幼年于母亲或者祖母处习得刺绣入门技艺,成人后再在外拜师学艺,提高刺绣技能。女性长辈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幼儿看母辈刺绣,懵懂之中,会去模仿,这便是传承的开端。对绣娘来说,刺绣是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她们的孩子也会觉得刺绣和衣食住行一样,像是种本能。尽管,现在苏绣传承也面临缺乏年轻人传承学习的窘境,但在我们走访当中,也发现了许多绣娘的女儿受其母亲的影响,在幼年时习得基本的苏绣技艺,即使后来因为诸多原因终止了继续学习,但是也有不少人在成年后看到苏绣发展的前景,仍然回到母亲身边,拾起苏绣技艺,同时还将自己在外所学融入刺绣,使其重焕生机,并且用新式的方式去推广苏绣,反倒让苏绣传承更具创新。
2.2 女性所具有的品质在苏绣工艺的传承中更具优势
从知觉能力方面来看,女性的嗅觉、听觉、色彩感觉等方面要比男性强,因此,女性在书写、手工、语言 等方面具有优于男性。[ 《女性的职业优势与领导力》,聂志毅]
表1-1
表1-2
根据我们发放的361份问卷中进行分析,只有15位填写者认为传承工艺与性格无关,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还是认为性格特点在苏绣传承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据表1-2可很明显地看到,大部分人认为女性会更具有细心细致、耐心、富有创造力和热情等性格特点,而这些性格特点也是传承工艺必不可少的主观因素。
正如在苏州镇湖走访苏绣手工艺人时,采访到梁雪芳大师,她将刺绣比作人的呼吸,一穿一引,一吐一吸,大师的言语之中满是对苏绣工艺技术极其感性的认识。也正是这样的感性理解,让她对于苏绣技艺的传承不再是赖以生存的谋生手段,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习惯。
由此可见,女性较之于男性,会更具细腻、耐心、富有创造力和热情等特质。这些特质让女性在传承苏绣工艺上会更具优势,出于热爱的学习比出于生计的学习会更主动,发展的空间会更广阔
2.3女性在苏绣的购买力上大于男性
女性消费群体作为一个蕴藏着巨大潜能的消费市场, 在当代社会消费生活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明显。[ 《当代女性消费的新特征与女性市场营销策略》,姚金武]
在我们发放的问卷中分析男性女性是否购买过苏绣的比例情况,得出了表2-1的数据,清楚得说明了填写问卷的参与者中购买苏绣的经历中,女性多于男性。
2-1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在分卷分析中,有关身边购买苏绣工艺品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偏多的问题中,69.81%人认为主要是女性购买,也就是说在人们观念中,对于苏绣的购买,主要的客户源是女性。
不可否认,苏绣的传承需要不断有人来进行学习钻研和创新,女性在工艺的传承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但女性的优势却不止于此。正如图表数据所展现的,女性在购买苏绣的力度上是高于男性的,女性的购买力日益成为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毕竟,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对生产也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当代女性会更愿意为形象消费,为新潮购物[ 《当代女性消费的新特征与女性市场营销策略》,姚金武]。同样地,现在的苏绣也不再是传统古板的模样,添加了許多时尚新鲜的元素。从外交馈赠的苏绣国礼到刺绣小摆件工艺品,从高级定制服饰的刺绣图样到绣花袄、绣花裙以及刺绣被面等生活用品。苏绣展现了可高可低的发展态势。它的种类越来越贴合现代女性的审美,而当代女性又很在意感官上的满足,并深信有些特殊的服饰能给她们带来迷人的魅力,例如有着经典苏绣纹样的旗袍就是一个典型。这种心灵深处情感波动, 很容易产生购买欲望。除了刺绣旗袍,还有有着苏绣图案的扇子、钱包、丝巾,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或许是因为苏绣是以女性传承为主,所以苏绣更能准确把握当代女性的消费心理。但同时它却不只针对女性消费者。正如我们采访的苏绣大师梁雪芳女士认为苏绣和其实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它是适应消费群体需求的,符合各个阶层的需要。
我们也该清楚地了解到,女性在家庭中充当代理消费的角色。因而女性的消费有时并不只是个人消费,而是整个家庭的消费。在这种情况下,苏绣的形式就不再单一,不再局限于女性用品之上,而推广到整个家庭,融于生活。所以说也许传承上暂时面临着困境,但是扮演着消费者角色的女性,在购买苏绣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消费反作用于苏绣的生产,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同时,消费刺激下的前景不容小觑,在一定程度之下会促进新的劳动力的产生。
三、结论
无可否认,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困境。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女性在非遗传承中一直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不论是直接影响工艺技术的学习者还是传授者,又或是间接促进的消费者,女性的地位都不能忽视。女性参与其中的时候,也是在经历成长的过程。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需要劳动力,一般女性在家庭扮演着比男性跟贴近下一代的角色,若女性作为劳动力,会一定程度影响着孩子对于传承的兴趣,这是启蒙,也是开创光明前路的开端;文化的薪火传承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其中魅力,这让参与其中的女性得到了地位的提升,也使得她们拥有自信的心理素质和自强的教育素质,这对下一辈的影响是巨大的;女性具有敏感、细腻、认真以及热情等特点,她们会比男性更懂得审时度势,及时调整非物质文化发展的方针,顺应时代的同时保留根本,选择合适之路,她们也会更加擅长沟通协调能力以及感染力,这有利于对一代代传承人的培养。
总的来说,应当要发掘被忽视的女性的力量,不只是以女性传承为主的苏绣,还有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将注入新鲜的动力,为文化的传承打开新的视野,这也将会是整个人类世界的新纪元,,消除對女性的偏见的任务会被向前推进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