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初中体育兴趣课堂
2016-05-30杨鸿
杨鸿
【摘要】新课改的教育普及让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越来越重视。而最为理想的体育课堂程现形式应该是活泼而丰富的,是让学生们通过自身对体育课拥有浓厚兴趣的,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喜欢上体育锻炼。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趣味性
教育改革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改之后,课堂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是通过为学生们拥有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而不断努力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热爱,让他们从中了解相关的体育知识,使身心得到锻炼。
1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重要性
兴趣是帮助学生们取得巨大收获的重要催化剂,它也是敦促这生们主动学习的源动力。所以,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应该以学生兴趣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最终达到让学生们认真积极参加各项相关活动的目的。这样,让学生们从身心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与激情,帮助学生们不断的提高自已的身体素质,养成积极锻炼的习惯,并且打造出一个高效优质的课堂。
2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小型竞赛
初中学生还处在争强好胜的阶段,他们更重视与同学之间的输赢,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们的这种性格特点,在体育课中组织一些小型的竞赛,并将要讲解的知识运用到比赛中,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知识,在比赛中锻炼身体,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比如:在教羽毛球教学中,教师在进行一些理论讲解之后,可以分组进行一个小的羽毛球赛,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并让他们在实践中扎实的记住知识要点。但是,在进行比赛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全面的准备,避免学生们积极性受损。
2.2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每班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不同的活动来吸引不同的学生,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来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以学生们主体,引导他们积极主的参与到活动中去,让他们体会到活动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充分的利用角色分配来调动学生的兴趣,这样,即可以满足学生们不同的身心需求,也可以使学生们产生更大的兴趣,激发出学生们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们对体育课程有不同的感悟。
2.3将音乐引入课堂
我们很难想像音乐与体育之间的联系,做为突破和创新,教师可以将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以素质教育为前提,通过音乐与体育的结合,让学生们体会到体育运动之美,并且让体育课堂更具趣味性。比如,可以运用多媒体让学生们去欣赏诸如艺术体操和花样滑冰等体育运动,让学生们去感受力与美的结合。还可以在热身时跳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舞蹈,以此来增加课堂的趣味兴。总之,将音乐运用到课堂中是可以有效的渲染课堂气氛的。
2.4掌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体育学习兴趣
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教学时,一定要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并且抓住这一特点,找到能够让学生们产生兴趣的点,通过学生们的积极配合将学习成果最大化的展现出来。教师要知道,学生们还处在性格发展阶段,他们是敏感而多变的,思维形式也在不断的拓展,他们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胜心,自身情绪也在不太容易掌控。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备课准备时,要把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利用学生们的心理特点,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语言和行为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通过吸引让学生们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比如,可以通过语言描述让学生们知道下一堂课的主动内容是什么,在说的过程中留一些悬念,让学生们在产生兴趣的同时对下一次课程有所期待。还可以让学生们做一些课堂设计,在合理的情况下,将学生们的课堂设计实现。这样,让学生们主动的参与进来,让他们对课堂有更大的期待,在设计的过程中又可以发散自身思维,与同学们的商议过程中又融洽了学生与学生之的关系,一举多得。
2.5教师应规范课堂,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整个体育课堂中的中心人物,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師在课堂中也要注意自身的形像,要有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要注意身身的穿着,要穿干净整洁适用于户外运动的服装。让学生们感受到教师的专业性,感受到课堂的规范性,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程重视起来。这样,学生们才会将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教师才能够更好和更轻松的为学生们上课。所以,教师必须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只有这样,才能够拥有一个高质量的教学环境,才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一起进步,才能让学生们真正的喜爱上体育课。
总之,初中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学生与家长也对身体素质锻炼更加的重视,体育课再也不是曾经的状态。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堂中充分的发挥个人优势,才能够培养出学生们对体育课的热情,才能够让学生们有一个轻松愉快的上课氛围,才能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才能够帮助学生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所以,打造一个初中体育兴趣课堂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黎雄辉.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J] .当代体育科技, 2014 (11 ) .
[2] 谢金兰.浅析在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A] .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 第四卷 [C] ,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