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自主学习,尝试学习数学知识成功的喜悦
2016-05-30蒋磊
蒋磊
在新的数学课程中,知识、教材、教师都不再是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是有“个性”整体的人,教育就是要使学生以主体的地位求得自我的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获取新知,尝试成功的喜悦。
【案例】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98页例2:
下面几组数据分别选用哪种统计图表更合适?
教学片断:探索选择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
学习要求:
1、 分成6个小组合作交流。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3、其他组员可以根据代表们的回报进行辩论。
4、教学教材98页例2.
师:同学们,咱们已经学习了几种统计图?
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师:你了解这3种统计图的特征吗?
师:今天这堂课就是根据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请同学们阅读例2,根据3组小题的描述,选择哪一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呢?
师:请看学习要求:
1、分成6个小组合作交流。
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3、其他组员可以根据代表们的回报进行辩论。
4、汇报流程
生:我认为第(1)小题选择用折线统计图更合适,因为我从字面“树木总量变化”得知反应总数变化情况只有选用折线统计图。
生辩论:我认为他的选择也可以是条形统计图.因为条形统计图也可以反应数量的多少。
生:而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应数量的多少,更能直观的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第(1)小题给出了时间(2007-2011)所以选择折线统计图较为合适。
生:很显然第(3)小题选用条形统计图较为合适,第(2)小题选扇形统计图较合适。
师:第(3)小题为什么选扇形统计图呢?
生:因为根据题目得知它是说各种树木占百分比情况
生质疑:可是用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表示出这些数量关系的。生:我认为扇形统计图更能直观的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所以,第(3)小题选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
生:我查资料得知,条形统计能清楚地反应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但能反应数量的多少,还能更直观的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而扇形统计图表示的各部分占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第(1)小题选折线统计图,第(2)小题选扇形统计图,第(3)小题选条形统计图。
師:很好,同学们,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弄清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确定了例2中的三道小题的选择。非常正确,本堂课的学习活动精彩极了。
评析: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彰显教师主导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该为学生提供大量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探索、交流、发现,从而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节课中,教师先引导学生观察几小题,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对统计图的特征进行选择,再进行辩论,学生们在辩论中初步感知各种统计图的特征,然后提出猜想:是不是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同样的特点呢?接着让学生去看自己准备的资料,去再次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渐渐明晰了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再反过来进行观察,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选哪一种统计图比较合适。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积极的研究状态,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引导还起着至关重要的重要,正是老师设计的一个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富有深意的问题推动着学生的思维一步步深入,一步步地发现、明确了统计图的特征,准确的选出了比较合适的统计图。
2、关注问题的设计,重视学生自己的“感悟”。
师:听了同学们激烈的辩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区别在哪里?
生:虽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变化,但是,折线统计图更能直观的表示出数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趋势。
师:精彩啊!
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而悟出其中的统计图的区别。教师在这里设计的提问,其实就是让学生把悟出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从而导出下面的环节。
师:好了!同学们,对咱们来说,得出这样的特征其实并不难!而难就难在需要推敲这句话是否科学,有没有问题!在选择的过程中,你有疑或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可能有问题?)
教师的话起了两个作用,一是提醒同学们在得出规律后要仔细推敲是否科学,强调了数学语言必须科学和严谨,这不仅仅是针对今天得出的特征,对所有今后得出的结论都要抱有这种审慎的态度。二是提醒学生这句话中可能会有问题,希望学生能进行仔细推敲发现问题。学生通过思考,果然就悟出了“三种统计图的区别”这点。
师:这个规律你觉得哪些地方要提醒大家?(重要的地方重读)
教师的问题是在提醒学生关注这个特征重要的地方,通过关注重要的地方更进一步深入理解这个特征,以便在后面能利用这个特征来解决实际问题。
总之,教师的问题设计都非常必要,语言也比较简洁、精练。而学生随着这些问题一点一点地悟出了统计图特征的区别、悟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与教师直接给他们讲解知识相比,这种悟出的东西将真正让他们刻骨铭心,使学生在交流辩论中获取了新知,尝试了学习数学知识的成功喜悦,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