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数学好习惯伴你一生

2016-05-30唐绍明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应用题

唐绍明

【摘要】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具有数学学习的好习惯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倾听阅读审题

一、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数学的读,主要体现在对数学文本的阅读上。数学学习不能离开读,在读中才能让学生亲近数学,理解数学。许多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应用题教学中,由教师读题学生大都可以理解题意;可是一到让学生独立完成时,往往错误不断。这充分说明了学生阅读能力的缺乏。要想培养学生读的习惯。重视概念、定义、公式的阅读。数学的阅读不像阅读课文,快速浏览便可知故事梗概。概念和定义等知识必须要反复咀嚼,准确理解。在学习平行线概念时,“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学生反复阅读,学生注意到“不相交”这个词很重要,是平行线区别于其他线的关键。还注意到了“同一平面”这四个字也很重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在教学时,我们每一位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读,在读中去准确,深入理解数学知识。

重视“你知道吗”等阅读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组织学生阅读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欣赏的角度去读。第二,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的角度去读。再如第十二教材中反比例一课后的“你知道吗”就是对正、反比例的知识进一步介绍,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认识,也为初中的学习正、反比例函数及图像埋下伏笔。

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创设思考的情景,在提供思考材料的同时,要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学生时,要多方考虑,照顾各种层次的学生。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可以让优生多发言,鼓励他们多开动脑筋,让他们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对于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题目,多把机会留给一些稍微差的弱势群体来回答,及时鼓励他们,只要他们答对或答对一点,都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动脑筋的欲望。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运算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而运算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体的正确与否。在作业与考试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做错题目的原因不是不会做,而是没有看清题目要求,如在计算中有的是把运算符号看错:在文字中由于数量关系复杂,不仅层次多,而且一些表达运算顺序的名词术语往往容易混淆和被忽视,致使学生造成解题差错;在应用题中由于数量关系没有仔细分析,造成数量关系混淆,列式错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所以,我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也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然后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在这个基础上再列出算式计算;还有,在作一些计算题目时,我要求学生不要马上就进行死算,而是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算法,估算一下大约等于多少。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速度,又提高了计算的准确性。通过审题训练,可以养成认真严谨的习惯,引导学生灵活的选择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提高做题的质量与速度。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五、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在数学学科里培养学生写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数学的写主要体现在作业上,数学与其他学科在作业上也有着很大的不同,數学作业是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它既能反映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因此,数学老师应培养学生写前仔细审题、写时认真对待,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写前仔细审题。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习惯。写时认真对待。认真作业的习惯与学习态度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写后细心检查。许多学生做完练习后,让老师和家长检查,这有好的一方面,同时也容易养成依赖思想。在学生做完作业时,应注重培养学生检查的能力和习惯,这是提高数学学习质量的重要措施,是培养学生自觉性和责任感的必要过程。所以,在我以往的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在作业后,从“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合理、灵活、正确,应用题、几何题的解答方法是否科学”等几个方面反复检查验算。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并总结经验教训。

总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不但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应用题
审清题意,辨明模型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读题时代”报纸新闻标题的语言特色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读懂问题的能力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