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新课程教学改革

2016-05-30王佳雯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生活教育新课程改革陶行知

王佳雯

【摘 要】上世纪20年代陶行知先生结合我国教育需求和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相关理论,并且将生活教育理论的思想核心设定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即学校等,突破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性,对教育现代化建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对新课程改革产生着相应的启示性影响,下面本文就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新课程改革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要构成元素之一,其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以及社会即学校作为核心思想主张,在研究中重点提出了“有什么生活,就有什么教育”,认为“教育必须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先生关于生活教育的探索就是将传统灌输性教育思想的教死书转变为当前更为科学的教活书,借助教学做合一实现教育实践与生活实际的紧密结合。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教育的发展受到生活的决定性影响,而同时学校的发展也取决于社会的变化,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学实践的优化调整也应该以生活实际为基础,通过将生活实际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促使我国教育质量得到相应的强化和提升,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社会教育界的价值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必然是一个真正的生活教育者”。其这一思想源于对生活的理解和对教育工作的执着,体现出一种对教育现实的深刻解析,基于此其所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界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当代价值。首先,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从教育本体论入手揭示了生活是教育的基础,进而推翻了传统教育理论中生活与教育的坚固围墙,有利于促使当前社会学生更为深入的理解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推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社会即学校的认知则从教育主体论层面入手明确指出了社会上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整个社会都是教育的工作范围,教育的材料、方法、环境都能够基于社会整体而增加,对现代教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最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提出在借鉴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对杜威实用主义经验论进行了优化调整,结合中国教育实践,体现出现代教育思想中教育先行、做人为本、终身学习的发展趋势,对现代教育活动的开展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一)高素质教师的培养应该坚持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教学做合一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是进一步培养和改造受教育者创造能力的基本方式。陶行知先生在理论研究中指出,教学做合一包含两种主要的思想,即“一是生活,二是生活的说明”。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该坚持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教与学工作的开展都将作为中心,真正实现教育、学习和做的统一。

首先,教师应该转变自身角色。陶行知在理论研究中指出我国传统教育是要求受教育者“把知识装满了去行”,这种教育思想具有一定的弊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因此其在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所以新课程改革也应该借鉴这一思想,在培养教师综合素质的过程中,引导教师将教学工作当做是一种有目的、计划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智力和能力,陶冶学生品德的过程,进而引导教师转变自身角色,从相关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具有创造和开辟性质的教育家,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教育指导。同时,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化发展,教师教育研究者的身份也逐渐确立,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重视研究探索,真正结合时代需求和学生的成长规律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

其次,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在我国传统教育教学工作中,一般教师是教的主体,而学生的主要工作是学,而教学就是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成为一个接受的‘单边活动,教替代了学”,在这种教育形势下,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学做分离”。而生活教育理论中明确提出应该坚持“教学做合一”,也就是说“(社会上的)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这一思想对我国当今社会课程改革工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能够引导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探索更为科学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学习方式的优化应该坚持生活教育思想

对于新时期新课程改革工作来说教学方式的优化调整是较为重要的内容,以生活教育思想对学习方式的探索进行优化调整,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陶行知在理论研究中重点强调“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要在做上学。”基于这一思想,对学习方式的改革应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具体操作方面应该坚持行知结合。陶行知先生针对行知问题指出“知识有真有伪,思想与行为相结合而产生的知识是真知识,真知识的根是安在经验里的,从经验里发枝条开花结果的是真知灼见”。基于这一思想,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和指导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实践研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作为重点内容,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逐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科学的精神、态度、观念和方法等,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强化奠定基础。

例如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和家长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忽视。基于这一点,教师就可以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积极开展适当的教育讲座,让学生家长明确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作的重要性,并在获得家长的支持后,在家长的配合下组织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运用统计知识管理家庭收支、运用思政知识对家长的错误行为进行纠正等,让学生在实际应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知识的思想内涵,促使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到相应的提升,为学生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能够与现代教育需求相吻合,因此逐渐焕发出更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应该积极借鉴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保证课程改革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指导,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发挥出生活教育思想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促使我国教育质量得到整体性提升。

三、结语

总而言之,“生活与教育的一致性”,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对我国现代教育改革实施科学的指导,因此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开展应该加强对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视,在继承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教育现状合理的践行,为生活教育思想价值的发挥提供相应的保障,为中华民族教育的复兴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丁念金.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我国教科书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14(2):48-53.

[2]张建学,凌宇.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意蕴解读[J].兰台世界,2013(19):54-55.

[3]孙毅.为有源头活水来——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激活高中作文教学[J].读与写(上,下旬),2015(5):79-79.

[4]刘禹含.从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看适应性学习系统的发展[C].//教育部学习科学教学指导分委会第二次会议暨全国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2013:204-210.

猜你喜欢

生活教育新课程改革陶行知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陶行知生活力专题研究的形成及其发展趋势
陶行知的赏识教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