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民族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
2016-05-30韦俊飞
韦俊飞
【摘要】在少数民族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受多种因素影响,教师要有效开展合作学习,就要营造人人平等、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合理分组,组员分工明确,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时机,对合作学习有评价恰当,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民族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课堂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的教学学习方式,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明确的分工,相互协助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精心营造的合作性学习能让学生在认知、生理、感情及心理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改变课堂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实践的目标之一。这种合作学习方法在应用于少数民族初中数学课堂中,还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方面谈提高少数民族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营造人人平等、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
各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学,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性格行为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班级人数约60人,有单位职工子女也有农村留守学生。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由于群体结构复杂,基础能力差异大,因此学生难达成默契配合,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之余,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文艺体育及各种有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增进友谊,从而培养集体观念,营造人人平、等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
二、组织合作学习前合理分组。
老师应根据班级学生的性别、个性差异,基础水平与能力,性格特点和特长优势,进行合理分组,让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合作学习才能体现相互启发,相互协助,才能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组织合作学习时各组组员分工明确。
以4-6人为一组,并选出有一定能力且乐于助人的两位组长负责组织学习活动,分配学习任务,管好小组纪律。在座位安排上,组长前后对齐便于交流互动,同时组长又各带一个或两个组员同坐,实行一帮一或一帮二活动,合作学习同时延伸到课外。在课堂合作学习中,组长根据其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明确的任务分工,每一位组员都要担任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记录员、检查员、发言人等,并根据个人能力适时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在小组中的价值,才能发挥所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来。这样的课堂避免了混乱嘈杂,也不再存在被遗忘、被冷落的盲点,课堂的合作学习会更有效。
四、教师正确把握合作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教师要精选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不能太简单,否则无意义,也不能太难,否则浪费时间。结合教材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注意既有一定基础性,又有难处和可讨论之处,我通过研究发现几方面内容比较合适进行合作学习:(1)对于一些探索规律型的问题,留给学生很大的探索空间,易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在“多边形内角和”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利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通过推导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进行交流与合作,讨论,质疑,反思,协商,最后归纳出 边形内角和的公式,使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2)对于开放性问题,由于答案不唯一,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寻找解题的途径,这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可以展示各自的解题策略,给学生提供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同时又分享了别人的优点,开拓思路,取得了很好的合作效果。(3)必须通过做实验才能得到或加以验证的数学知识,并且有些实验不能一个人所能顺利地完成的,这时可组织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例如概率中的“抛掷硬币”实验,這时小组合作学习就显得尤其重要。(4)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合作探索的愿望,因而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胜欲望,难度较大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根据自己的发现,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探讨,实现知识技能互补,达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数学中的一些约定、规则、概念等是不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对于简单的计算、解方程等问题,如果让学生合作,可以采用比较速度,校对答案,优帮差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五、教师把握好开展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要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开展合作学习,不能单凭教师的意愿,想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而应当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当课堂的学习任务比较多,需要分工合作的时候或者当某一知识点,学生的意见出现大的分歧,或解法多样化时,就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个人努力无法解决的时候,也是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新知识生长点往往也可以作为合作学习的题材,但是教师要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个学生思索的问题,创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也可以在新旧知识衔接处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由旧知识引领,组织学生运用类比,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如:学习矩形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展示自己做的平行四边形模型,请学生观察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这是平行四边形之后,教师进一步提出学过了平行四边形的哪些性质呢?学生从边、角、对角线进行分类说明后,当学生提到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时转动手中的模型。当转到有一个角为直角时候,问:这是什么图形?学生根据小学知识立刻回答:长方形。这时再进行小组合作从边、角、对角线进行探究矩形的特征,这样的合作水到渠成,效果会更好。在一节课中安排合作学习的次数也不宜过多,对此,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合作的时机要准确把握。不要把合作学习当成“灵丹妙药”,一味地追求“时髦合作”。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适时恰当地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并给予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六、教师对合作学习要有评价,且评价要恰当。
没有评价,学生就会对小组合作失去积极性,只是座位上的变化而已,还是个人自己学习的状态,合作学习没有实质效果。在合作学习中,让评价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可以设置加分进行鼓励性评价,通过上课的回答问题,课前小测以及作业等内容进行评价,给予组员一定鼓励分,各组员的得分之和又成为本小组的最后得分。通过这样的量化评价,可以让学生有百倍的积极性和集体荣誉感,以此促进组间的竞争以及组员之间的竞争,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格局,同时调动了组长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是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应培养学生做到下面两点:
(一)学会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前应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因为只有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看法,合作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比较。
(二)学会交流与倾听。
合作中,教师应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发言要点,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八、开展合作学习时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要想真正让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给予指导。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学生顺利地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保证。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进行观察,获取学生讨论的信息,为有效调控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不清楚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得很顺利的小组予以及時的表扬;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提供及时的点拨;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教师还应注意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及时作出指导和调节,促成高效的互动过程。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短暂繁荣”和“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学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总之,在民族初中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不同民族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在与人分享和独立思考的氛围中,体验到了平等自由和民主,同时受到了激励和鼓励,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中产生新的认识,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樊兰蓉.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9).
[2]谢勤.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吉林教育,2011(z2).
[3]闫春景.浅议数学课堂中的合作学习[J] .新课程(教研版),2009(8)
[4]许慧. 浅谈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广西教育,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