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2016-05-30吴光群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直角分母数学知识

吴光群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知识、提高能力和形成一定思想观念的主渠道。教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关键。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出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想办法“请”到这位最好的老师。“有了她,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动力,学而不厌;有了她,会激发学生虚心学习,不断进取;有了她,会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不至于心灰意懒,带学生走向成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

例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想(长大后想当一名企业家、一名医生、军人、技术员等),根据自己的理想确定相应的奋斗目标。而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需要有知识,需要学好数学等各科科学文化知识。有了强烈求知实现理想的愿望,他们才会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会有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2.从开动脑筋、认真钻研中产生学习兴趣

学习要勤于思考、深入研究。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对问题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中获得乐趣,他们才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果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学生就不会对它产生学习兴趣。

3.从持之以恒的求知欲中不断获得学习兴趣

链子断了一环就接不起来。数学知识如果缺了某部分,知识内容时断时续,就不能学好,就像断了的链子接不起来一样,这样学生就无法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4.从学到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结合中提高学习兴趣

这样既能培养学习兴趣又能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刚学了勾股定理,教师便提出“房屋地基问题”。在农村长大的学生大多数见过父辈们建房时确定地基的情景,房屋地基一般是矩形,在新建房屋动工前必须确定好地基的位置和形状,然后才能砌砖,如果测量不准确,矩形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农村的木工师傅,有不少都是利用父辈延续下来的方法,即用直角拐尺的直角去测量地基纵横的两条边线构成的角是否是直角,这一方法的误差取决于肉眼看得是否准确。由于直角拐尺只有二三十厘米长,而整个房屋地基一般有二十多米长,用直角拐尺测量时又是通过视线观看地基边线是否与拐尺的直角邊重合,在观看过程中若有一毫米的误差,对二十多米长的边线的另一端点会产生几厘米的误差,所以木工师傅们的方法既不方便也不科学。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数学中的勾股定理来解决,具体做法是:确定地基东南角(C点)是直角,可在地基的南端线测出三米定一个点为A点,AC=3米,在东端线上测出4米这一个点为B,再测量A、B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等于5米,如果等于5米,说明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则东南角是直角,这种方法既简单易行,又非常准确。听了这样的实例后,学生学习勾股定理的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兴趣更浓,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5.从给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中增强学习兴趣

“没有什么东西比获得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得更大的成功的动力。”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学生在解答疑难时,教师要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能和积极因素,启发、点拨他们攻克难点,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他们的学习兴趣会更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好。

二、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要的是组织好学生的学习活动,建立师生、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开展,营造了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利于为他们的自我表现和相互间的交流提供更多、更广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生会从中感到轻松自由,自然地成为交流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教学需求,把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班级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状态。例如我在讲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时就用了很多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们接受的效果非常好,特别在“图形的三视图和展开图”这一节,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清晰地掌握了知识。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把竞争的意识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当学生圆满地完成了某一项任务时,要给予奖励,使学生真正地在合作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探究问题时思维方向往往也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启发和指导,把学生的思路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使之更有效地、合理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本人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课的时候谈一点体会,我先让学生动手完成几道简单的方程,如(1)3(x-3)=9(2)(x+1)-2(x-1)=1-3x,让学生回顾前两节课解方程的方法,然后老师出示一道典型的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学生会提出两种解题方法,此时让学生上黑板书写,学生通过板书会发现,利用去分母做起来简单。然后让学生总结怎样去分母和去分母的根据,老师给学生一步一步板书步骤,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要点和每个细节,老师的讲解要精,从去分母到去括号到移项到合并同类项每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然后老师出一些典型的练习题,加大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和要领。数学课,老师必须要让学生多动手,多练习,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提高课堂有效性,老师必须要精讲多练。初中学生,尤其是初一学生他们学习的明显特征是模仿,对他们来说,很多知识还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会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教会学生模仿与书写过程,更应强调学生的听课技巧,让他们学会在听课中思考,在模仿中理解,达到对知识的熟练掌握。这样我们的教学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初中数学新授课的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使课堂教学方法灵活多变,严格把好课内练习环节,有利于学生在乐观、和谐、好学、有信心、有成功希望的环境中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也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猜你喜欢

直角分母数学知识
“去括号与去分母”能力起航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多少个直角
“去括号与去分母”检测题
巧用“一线三直角”模型解题
化归矩形证直角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初识“一线三直角”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