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课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2016-05-30李建梅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数报数单数

李建梅

有些学生不喜欢数学,说数学都是跟数字化打交道,,老师上课也是枯燥无比,所以要想吸引学生,让学生也能喜欢上数学,老师必须要在数学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学习内容或实践活动,让数学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的过程,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如在二十以内的加减法时,如果只是几加几、几减几的算式让学生练习,学生肯定会非常的枯燥,不防多设计些生活实例,又如:教学“单数,双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1、3、5、7、9的同学站在,报到2、4、6、8、10的同学坐下,并问学生: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每隔一个同学站着,一个同学坐着。生2:我还发现单数在双数的前面。

师:在身体上寻找分别以单、双数形式存在的器官及物体。

师:现在我们再来做游戏,女孩子的人数是单数还是双数,并想办法

验证。用配对的方法,两两抱一抱。

这节课,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单双数了,而且是非常有意思,要比直接抽象的告诉他们什么是单双数要更加形象、具体。

这里,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报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接着老师又以抱一抱的游戏,两人抱在一起就是双数,剩一人就是单数,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把抽象的单数、双数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有兴趣的解答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把买来的东西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学生边议论自己买的东西,边算一算自己花的钱数,自主与合作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极高,学生便提出了各种不同的问题:⑴铅笔和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⑵笔记本比铅笔贵多少钱?⑶每个玩具飞机6元钱,给售货员1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学生经过讨论均有较满意地解答,这样教学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能高度重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那么,一定会使数学更贴近生活。同时也会越来越让人感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会变得有活力,学生才会更有兴致地喜欢数学,更加主动地学习数学,巩固数学,发展数学。

(三)让学生在体验中学数学

课堂中应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把课本中的既成结论转化成学生探究的素材,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探究的思路新颖化,解题的方式独特化,让学生边学边用,而不是学后通过单纯的复习去巩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如:教学“图形的认识之圆”时,可通过让学生对折圆片,动手量折痕,使学生认识到圆的一些特点:这些条折痕都通过一个中心点,沿着折痕描画下来的线段两端都在圆的边沿上。一个圆中像这样的折痕是描不完的,对折后,两个半圆完全重合在一起,大小是一样的。

在这里,教师讲得不多,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通过对折圆片,描下折痕,仔细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圆心,发现直径的本质特征。整个过程至少有1/2以上的时间让学生主动地、创造地学习,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教师重视让学生做数学,通过亲自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把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具体形象化,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总之,生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归宿。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學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猜你喜欢

双数报数单数
单数和复数
双数王国奇遇记
报数与抱树
报数,抱树
走迷宫
单数和双数
双数国王
报数
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