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6-05-30孙丽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军训学法教学活动

孙丽

【摘要】本文通过简要介绍问题导学法,指出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以期为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数学方式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不应该仅仅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而是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许多教师依然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逐渐被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极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1】。

一、简要介绍问题导学法

导学法主要包括:问题导学法和学案导学法两种形式,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运用导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来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以提高教学质量。而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利用一系列的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有效分配课堂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2】。

二、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式

2.1合理设置问题导学情境

合理设置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问题导学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上课之前,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仔细、深入的研读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合理构建问题情境,确保问题的可行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集合》时,高中教师可以通过军训活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把所有参加军训的学生当成一个集合,而每一个参与军训的学生都是集合中的对象,在讲解交集和并集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以加军训汇演和未参加军训汇演的班级为例子,解释交集和并集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和掌握集合知识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3】。

2.2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问题导学法需要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运用问题导学法时,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合理选择问题,注意问题的科学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合理设置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面积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将一个正方形的纸片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时,怎样才能使长方体的体积最大?"然后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分组交流和讨论,利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计算正方形纸片的面积,以及无盖的长方体的体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来营造轻松、活跃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4】。

2.3结合实际使用问题导学法

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并且服务于现实生活,因此,结合现实生活,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中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时,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银行存款利息,讲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假设一位同学的家长要将m元钱存入到银行,而银行的年利率为4%,如果采用复利率的存款方式,问: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的本息各是多少?n年后的本息是多少?学生可以根据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去列出计算方式: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的本息分别为:m(1+4%)、m(1+4%)2、m(1+4%)3,从而推导出n年后的本息为:m(1+4%)n。

总结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问题导学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5】。

参考文献

[1]黄慧芸.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2:93.

[2]徐东亮.刍议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2014,04:62.

[3]王冬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71:61.

[4]史可柏.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2013,06:225.

[5]王体海.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5,05:30.

猜你喜欢

军训学法教学活动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军训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