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三生物讲评课的有效性
2016-05-30段娟
段娟
【摘要】 试卷讲评是高考前非常重要的复习步骤,而在各种试题测试时总会遇到相同或相似的题目,往往教师会发现很多做过的题甚至是讲过的题,学生仍然会做错。这就说明在试卷讲评时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吸收和掌握。本文试将平时对讲评课的理解和研究并结合实践,结合新课标理念下有关高三讲评课的新理解、新思路。以此,改变传统讲评课仅仅念答案,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形式,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提高正確率。
【关键词】高三生物讲评课有效性关键信息
高三二轮复习接近尾声时,各种专题训练以及模拟试题就会接踵而至。到了这个阶段,其实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都已经差不多了,所以试题讲评,其中解题思路的传授就显得至关重要。此时,学生也是进入较为机械的做题状态,但题目如海,总会遇到相似或者相同的试题。这个时候教师的烦恼就来了,会发现才评讲不久的试题,学生照样犯错,讲与不讲似乎没有明显的差别。这时就值得教师深思: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了这样的结果?又该如何改进?本文就结合笔者近年来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以及高三生物讲评课的实践经验,浅谈如何提高高三生物讲评课的有效性。
传统的讲评课,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缺乏计划性,形式单一,内容局限,缺乏后续性等。
有效的讲评课,就应只当众讲高频错题,且尽量全程让学生来讲。为了弥补和改善传统的讲评课,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有效讲评的课前准备
有效的讲评课,教师就必须先想好要“讲什么”。在试题讲评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做到讲评有针对性以提高讲评课的有效性。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准备。
1.教师将已经批改的试卷整理好,分别统计出:最高分数及其学生姓名以及80分以上、70分以上、60分以上、及格和不及格的人数并制作成PPT以便在讲评课开课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感受到竞争的压力。
2.统计出学生选择题错误情况,将每题错误学生人数,以及高频错误答案制作成PPT,以供学生总结。这样,教师就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那些题目是在课堂上要讲的,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讲解,突破学生的弱点。非选择题同样需要统计出高频错误处以及相应出错率高的答案,并着重讲解。
3.在分析非选择题时,可以将平时常常强调到的知识点,而这次又错误的情况,如:书上有原话的知识点、错别字等,用手机将其拍摄成照片,并以图片的形式将其制作成PPT。在讲评课上,让学生自己来寻找错误,寻找失分的原因,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记住今天的错误,并改正。
4.分析高频错误时,将做对了的,且思路很新颖的以及错得很典型的学生名字记录在自己的试卷相应位置处,评讲时可以让这些学生来说说他们解题时的思路。
5.寻找与试题中高频错题相关的例题,并制作成PPT,作为讲评课上的针对训练。
6.教师应在学生交上试卷后及时批改,并最好在两天以内评讲试题。批改完成后,做好上述分析总结,及时发回给学生,让他们在讲评课前自我剖析错误原因并改正。找出错误题目的关键信息。
二、有效讲评的实施过程
有效的讲评课最重要的过程在于“怎么讲”,而且要让学生讲。在高三特别是二轮复习完成之后的讲评课上,主要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分析题目并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所以,要让学生勇敢的站起来,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大声说出他们的想法。或许,教师也会意外收获更多新的解题方法。在整个讲解题目的过程中强调,讲评不仅仅是给予正确答案,而是带领着学生或让学生自己,分析题目的关键词,找出关键信息。只要能够将失分几率降到最低,将能得的分都拿到,就是好的解题方法。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评讲试题时一定要强调学生将题目中关键信息词圈出来,并养成解题时的习惯,这样就不容易漏掉重要信息。
在讲评课上引导学生答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试题考察的知识点,避免答非所问;其次,答题时尽量采用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和结论性语言等回答;再次,梳理答题要点采用“逆向推导,顺向作答”的模式;最后,答案要保证科学性且具有简练性,必要时进行分点叙述,使层次分明。以下就高考模拟试题中典型的例题在讲解过程中实例情况进行展示。
1.基础知识点相关的选择题,如: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错误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清除摄入食物细菌的过程属于第二道防线
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C.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
对于这样的描述性选择题在当下的生物高考题中十分常见,教师会觉得很简单,但学生做的时候就是会犯错,主要是关键信息没有提取到,有的提取到了而知识点又混淆了。评讲时,请预期的那位学生起来介绍关键词。A答案:溶菌酶,而且是唾液中的溶菌酶。应该是体液中的溶菌酶才属于第二道防线,唾液不属于体液,其中的溶菌酶应该是属于第一道防线。所以选A。D答案: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学生很快将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并作了简单讲解。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情况作补充。B和C另个选项很简单几乎无人错,不当众讲解,若需要可待试题评讲结束后单独讲解。对于D选项有些学生是断句时出现错误,将溶菌酶也理解是T细胞分泌的,所以觉得D项错误,生物教师在评讲试题时还要充当好语文教师的角色。
2.信息类选择题,如:
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单链RNA病毒,其引起人类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目前该病毒已经造成超过4000人死亡.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B.过程②需要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D.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EBHF
信息类题目是最简单的,但是也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简单,在于每个选项的答案在题目中都有就是看学生能不能提取到;易出错,就在于信息类型的题目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往往是较为新的才出现的或者研发的生物学信息,学生不大了解,只能从题目中获取,所以一旦题目相应信息提取不到就做不对题。像这样的题目,往往题干信息较多。教师应教会学生先看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将这一遍觉得关键的词语圈出,然后看选项,再回头针对每个选项中涉及到的地方来题干中提取信息,做出判断。同样,有请预期的学生来寻找关键词。其中,B答案:图中明显指出翻译结果是两类蛋白,即RNA聚合酶和结构蛋白,所以错误。D答案:题干倒数第二排明确指出,此病毒在增殖时需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所以错误。学生在回答此题时,思路非常清晰明了。像这样就可以将繁杂的信息类题目简单化,学生也可以很快学会找出关键词,只要能够做对得分,这就是我们的目标。
3.画图类型的非选择题,如:
下图曲线表示植物在恒温30度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已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度和30度,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度,请画出此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并用小写字母x、y、z标明相关点的位置。
光合作用有关的曲线和点的题目也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其中,作图题更是容易丢分。这个题,当时能够真正得到分的学生很少很少。主要错误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大多数是画这个曲线的方法,点的移动方向没有掌握;其次,是曲线画对了,但是没有用相应的字母标注,有的标注了,但是没用题目中所规定的字母;有的失分居然是根本就没有看到这里还有一道题,而过失丢分。同样,在讲评此题目时可以让预期的学生来提炼关键信息。此时的学生基本上可以把关键信息找全,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多少;原图曲线所处温度;现曲线所处温度;并用小写字母标注等。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去黑板上画出他的答案。可能教师在此种情况下很多不愿意让学生去画图展示,其实不然,教师一定要舍得放手,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相信他们会完成得很出色。这样学生们都可以集体思考,看看自己的思路和别人的有什么不一样,哪里有缺陷,都可以及时改正,并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4.知识点较为直接的非选择题,如:
PSPS是叶绿体中的一种酶,它能催化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草甘膦是一种除草剂,它能竞争性抑制EPSPS的作用,而使植物死亡。
(1)普通大豆施用草甘膦之后,电镜下可以看到叶绿体很快变形,其原因是氨基酸合成受阻直接影响了_________的合成,使叶绿体内的_________ 膨胀、破裂,导致其结构和功能严重受损从而使植物死亡。
(2)研究人员以大豆“黑农37”胚尖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EPSPS基因成功转入大豆,大豆产生了更多的EPSPS来抵抗草甘膦,从而使其不被杀死。
(3)要测定EPSPS基因最终是否整合到大豆的某一染色体上,可用方法___________ ,或直接测定该染色体的______________。
(4)上述过程③的操作首先是将胚尖放入到含______________的侵染液中处理,然后再转入到含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培养形成抗性芽,最后长成抗草甘膦的大豆植株。大豆胚尖细胞能长出一个完整植株的原理是胚尖细胞具有______________ 。
像这个《选修三》内容的非选择题,知识点比较直接而简单,学生的正确率也非常高,所以在评讲时,只需简要提点错误频率高的几个空相关信息即可。针对此题问题(1)中两个错误频率较高的空来讲: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以氨基酸合成受阻直接受影响的就是“蛋白质”的合成,所以“直接”这个词语至关重要;而叶绿体内可以“膨胀、破裂”的高中阶段所学的就是“类囊体”。针对问题(4)中错误率较高的第二空来讲:既然要培养出“抗草甘膦的植株”,肯定就得用含“草甘膦”的选择培养基来筛选。其实,教师只需稍稍提点,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失误。
在讲评课实施的整个过程中,主要要体现教师与学生的角色的转换过程。针对相应类型题目采取相应的讲题方法。就上述方法而言,可能刚开始教师会觉得有点浪费课堂上的时间,而且还不能把每个题都讲到,还不如教师自己唱独角戏,将整套试题的所有题目均说完答案,岂不更好!但是连教师自己也发现这样的效果并非预期的好,考试时学生很多原题仍然会做错。所以,一定要將传统的讲评课观念更新,更新评讲思路,更新评讲方法,更新评讲角色。做到真正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这样,学生才是真正的“收获”,而教师才做到了不仅仅是“授之于鱼”。练习次数多了,教师也会发现很有效果,学生可以顺利解题讲题,讲评内容会逐渐减少,所花时间也会逐渐变短。
三、有效讲评课的后续强化
讲评课不是讲完就算结束,为提高课堂有效性,还有一些后续工作以强化讲评内容。
1.高三下期的时间越来越显得珍贵,所以我们要将课堂上的时间尽量留足给学生自我分析,回顾强化这节课所评讲的内容,每节课尽量留10分钟为宜。在此10分钟内,学生的大脑会高速旋转,就如回放电影一般将刚才评讲的内容在大脑中一一呈现,不断反思加深印象。
2.根据试题的知识点内容以及错误率情况,教师还可以针对此试题编写听写题目。让学生在课后加强反思和复习,在下节课上教师可采取听写的形式对知识点进行强化和巩固。
综上所述,有效的讲评课不再是传统的评讲试题,给出答案。而需要有计划、有准备、有目的的进行。一堂精彩的讲评课就如一部票房超高的电影一般,教师就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电影里“需要讲那些题目”“这些题目怎么讲”“每个题目让哪位学生来讲”都需要作为“导演”的教师提前准备好。在讲评过程中多以“探讨”的形式进行讲解,集思广益,且每个题目的精髓都要学生自己挖掘并掌握。后续的“剪切强化”工作,也是相当重要的,有了这个步骤,这部“电影”才能堪称完美!
参考文献
[1]冯海文. 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试卷讲评课有效性[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1, (19).
[2]林瑞芳. 浅谈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1, (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