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2016-05-30王海艳
王海艳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学生刚刚开始学习物理,学生的学习方法,抽象思维以及动手能力还没有形成,因而,教师应从全方位参与实验,采用各种科学且合理的手段,促进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积极主动参与探索科学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方法
物理教材书上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是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束缚。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学生实验素养低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全方位合作参与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参与。采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实现创新。
一、做好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是教师向学生做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作为教师,在学生开展实验探究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做好了在课上才能应对自如。
(一)教师要重视演示实验,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做”,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该尽可能的在课堂上用实验为学生展现物理现象。
(二)教师先要准备各种仪器、物品、提供实施实验的场地等。学校没有的器材但生活中常见或者学生可以自制,教师可以发动自带或者自制所需的器材。
(三)模型与实验的选择。在学习内燃机的知识时,将内燃机搬到教室里显然是不可行的,即使能搬进教室,内燃机在工作时,学生也不能看到内燃机是如何工作的,因此在这个知识的教学中,我们使用模型来教学就是合适的选择。但模型无法完全替代演示实验,演示实验能够真实地、直观地再现物理现象,而模型却不能。
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现代教育不但要教学生学会物理,而且会学物理,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把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如何获取新知识,如何解释各种物理问题,做到举一反三。因此在指导学生实验时要抓住“观察、操作、记录、 分析 、整理”。
1、观察
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學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2、操作
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3、记录
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4、分析
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 ,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5、整理
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例如:“两个用电器串联在某一电路中……”。由串联电路的规律可知:电流强度处处相等。隐含条件为:通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等。
对实验现象与事先预想的不相符时,教师应找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利于改进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能力。
三、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活动的开展,是加强物理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开展课外实验,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物理课外实验活动顺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物理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环节,是一种新理念指导下的新的学习方式。它既符合学生对学习的内在需求,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信心和勇气;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无疑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近年来,由于经常组织学生开课外实验活动,很多同学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他们很乐意探究物理问题,对学习物理有了浓厚的兴趣。
总之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创新,教师要善于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起学生不理解其中道理不肯罢休的求知欲,努力使物理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校本研修面对面》《素质教育实施纲要》略谈中学化学课堂学习动机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