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理功能教室开展地理实践活动
2016-05-30贾铭凌
贾铭凌
一、创意背景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就会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但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对《探索?发现》、《地理?中国》、《人与自然》等电视节目很感兴趣。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奇妙的自然现象、独特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地理事件都让学生津津乐道,兴趣盎然。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又是积极主动的,是感兴趣的。培养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重视实践、强调参与、个性展示的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应是有益的尝试。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比如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需要。这就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新课程要求我们的教学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就需要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示个性,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知识,在探索发现中培养兴趣。新课程提倡校本课程开发,这是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正是基于这一需要而选择开设的。
依托地理功能教室和气象站的建设,开展地理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学的有益尝试。地理功能教室提供了技术和硬件的支持。地理功能教室的建设与使用,可以让学生熟悉、接触与操作一些常规地理教学仪器;可以观察岩石、矿物和化石标本;可以通过模型与多媒体系统了解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地理功能教室的建设既满足了实际教学的需要,又可以兼顾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地理教学环境,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要。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数字化"为主导,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更新的科学信息。依托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环境构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发展式教学模式。
二、实践过程
(一)课程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在实践活动中培育思维品質、发展智慧,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3. 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二)课程设计
1.寻找你自己的星座
2.手绘校园地图
3.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4.重返侏罗纪
5.精美的石头
6.设计温州一日游路线
7.辩论赛:南岸水库该不该建设
8.实地考察雁荡山地质地貌
9.设计热力环流实验
10.怎样利用谷歌地图制作旅游路线
11.校园导游培训
12.调查:“桃花岛|”的前世今生
(三)课程实施
以“寻找你自己的星座”为例
活动目的:
1.通过观测星星,了解星星的运行规律,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认识不同季节的主要星座,掌握一些星空知识,激发探索宇宙的兴趣,树立冲出地球、飞向宇宙的科学理想和志向
2.学会科学的观测和记录方法,整理出一份四季星空观测的报告.
活动所需资源:星空资料
观测用具:活动星图、手电、“简易天文台”(在空旷无灯光干扰的地带、选用固定的地点、固定的参照物)、自制观星箱(或使用天文望远镜)、编制星空观测指导手册
春季:大熊座、小熊座、狮子座
夏季:大熊座、小熊座、天琴座、天鹰座、天鹅座
秋季:飞马座、仙女座、大熊座、小熊座
冬季:大熊座、小熊座、猎户座
观察时间:每逢农历节气晚上8点
以调查:“桃花岛|”的前世今生为例
背景:现在被称之为“桃花岛公园”的这片土地,很难想象前身就是“臭”名昭著的杨府山垃圾填埋场。从“垃圾场”到“公园”的华丽转变,工程浩大杨府山垃圾填埋场从1994年开始投用,占地180亩,填埋垃圾约180万立方米。由于是采用简易堆放方式填埋垃圾,对该区域土壤、大气和瓯江水域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垃圾填埋场的存在,让人们几乎遗忘了“桃花岛”这个美丽的名字。不过,待景观规划实施完成,这里被冠以“桃花岛”之名成为城市的历史记忆后,失落的桃花岛将迎来她的蜕变重生。
1.调查杨府山垃圾填埋场的后期环境整治工作。
2.走访了解垃圾填埋场过去的情况。
3.网上搜集垃圾处理的方法。
4.写一篇关于温州垃圾处理的可行性报告。
三、效果评析
(一)课堂实践中,学生参与面广
与常规课堂完全不同的是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课程很感兴趣,全程积极参与。活动实践课内容的选择注重趣味性与时效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与人交往的乐趣。能从室内走向户外,从纸上谈兵走向实地演练,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从课本走向网络,是常规课堂无法达成和实施的。
(二)成果展示中,学生成就感高
常规课堂有教学任务要求,有进度的要求,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都不够,一节课下来学生通常只能通过回答问题或者完成课堂活动展示自己某一方面的才能或者特长。在地理实践活动课上,给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有制作地理教具的课,让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同学露了一手。有沟通能力强的学生在社会调查时就起到了重要作用。有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在组内展示介绍时就凸现出来。有组织能力强的学生,在工作分派,课题规划方面就非他莫属了。这样的课程满足了这一年龄段学生自我展示的需要,是常规课堂无法达成的。
(三)课程建设中,学生合作度高
课程中涉及的专题或者活动往往比较复杂,依靠一人之力是无法完成的。学生通力合作是课程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与保证,每位同学发挥自己的特长,与其他人取长补短,和谐共处,完成活动任务,是一个难得的合作与协作的学习机会。合作意识在无形中强化深入。
(四)解决问题中,学生创新力增强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个又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很多是学生从未遇到过,从未思考过的。遇到问题,需要学生去多维度思考、查阅资料、实践考察、调查研究、创造性探索、寻求有效途径去解决问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地理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开发设计研究
[2]科教类电视节目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实践研究
[3]教育学心理学
[4]《中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5]《雁荡山水探秘: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地理野外实习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