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微课的优点
2016-05-30吴晶平
吴晶平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微课”在小学教学中也为大家所熟悉。“微课”的好与坏众说不一。笔者主要从引导学生自学、体验不同教学方式、体验探究过程、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四个方面用实例说明“微课”的优点。
【关键词】“微课”“自主学习”
1、引言
随着微博、微信等“微”生活方式逐渐占领人们的生活。“微课”这一概念也开始在小学教学中悄然兴起。什么是“微课”?圈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界定,众说不一。研究员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一种“微型教学视频课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究竟是好是坏、众说不一。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微课”优大于劣。“微课”它适应了差异化的学习需求,让不同层度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微课”提高小学生自学的能力,“微课”和课堂教学有效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微课”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微课”能更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作为一名老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关键。在“指导自主学习”课题研究时,我曾经使用过纸质的导学单。我一般会在导学单上根据每一节课教学内容、重、难点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进行自学,然后完成导学单中相关练习,引导学生自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但由于小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有限,不同的孩子对于文本教材理解的差异较大,再加之文本比较枯燥,对难点没有详细说明。很多学生对教材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而没有深入去挖掘。在完成导学单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照着例题完成。因此预习的效果并不好。往往老师上课时为了照顾学生不得不按部就班地按设计的教学程序进行教学,没有达到引导全体学生有效自学的作用。“微课”视频有化静为动之功效。视频里的教学内容提要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整合图、文、声、像等要素制作成供学生自学的学习资源,对学生更有吸引力。重难点讲解更详细清楚,学生也可以动态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视频播放过程中可以暂停、倒退、快进、反复播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使自学变得更有效。通过“微视频”自学学生自学兴趣提高,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再只停留在本文表面。以《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为例。用纸质导学单时,学生对于导学单中分数的读写法,百分数的基本概念掌握比较好,对于生活中百分数的具体含义部分学生说不出来,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书中A品牌的汽车1—2月实际销售11000多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20%。这个百分数表示的意思较多学生表达不够清楚。看完“微课”后,通过课前检查发现学生对于这两部分的内容都掌握比较好。说明用“微课”引导学生自学效果更好。
3、“微课”能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教学风格。
同一课题、同样教材、不同的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不同。在“微课”平台上,同一课题的“微视频”也有多个,老师可以在教完某一课时后,向学生推荐同一课时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也能呈现多种不同风格的教学,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课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微课”自学。再用一道基本题和一道变式题让学生分别用列举法、假设法、列方程法解答,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对于比较难的列方程法可以选择“微课”重播视频,让学生再学习一次。还可以播放一些“鸡兔同笼”其它的解决方法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更好掌握解决“鸡兔同笼”的多种方法,体验不同老师不同教法。这种把信息技术与教学巧妙融合的课。不但增添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还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数学知识。
4、“微课”能让学生更好体验探究过程。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在某些探究过程中,没有办法让学生体验精确的推导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形象、动态的演示推导过程帮助学生验证他们的猜想,巩固推导过程。例如在教学《圆面积》这节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猜一猜,圆面积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哪个图形的面积来计算。接着让学生试着剪一剪,拼一拼,验证自己的想法。一般学生通过预习都能按书上把圆分成16等份再拼成近似长方形。这就很接近长方形、但拼出来的长还不够直,弧度还是比较大。教师可以播放“微课”视频《圆面积》,让学生观察把圆四等分拼成长方形、八等分拼成长方形、十六等分拼成长方形、三十二等分拼成长方形,通过这一系列对比让学生直观形象看到圆等分得越细拼起来就越接近长方形。同时也让学生回顾了推导过程,印象更深刻。再如用排水法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汇报小结解决方法后。为了验证学生的想法是否可行。教师可以打开“微课”视频让学生观看,通过视频来印证大家的想法,这个验证过程直观、形象、准确。
5、“微课”能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内容制成微课后,课前、课后学生可以随时再播放。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听不明白的内容反复播放,不要老师再次讲解,针对性强,不受时间、空间控制,可以帮助那些学生很好的巩固所学的内容,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深刻化。也可以让他们观看些拓展的视频,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公倍数,会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观看“微课”“用最小公倍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思考如何用学过的最小公倍数知识解决“铺地砖问题”“汽车发车问题”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习他们对知识产生更深层、更本质的理解,拓展了学习内容。
“微課”优点很多,以上只是阐述了几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微课”实施起来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现在很多家庭出于各种原因还没有安装网络,还有很多好的“微课”平台资源还不能共享等。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2015第7、8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