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2016-05-30何平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圆心镜子半径

何平

一部好的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总能扣人心弦,让人产生非往下看的强烈欲望;一首好歌,只要前奏一响,就可拨动听众心灵中的琴弦,“未成曲调先有情”。数学课堂教学也是这样,引人入胜的课堂导入,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还能起着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我在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研活动中听九年级数学《确定圆的条件》和苏教版八年级下《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两节课的课前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两节课部分的教学片段描述出来,与大家一起总结经验并分享收获。

片断一、《确定圆的条件》

师:很高兴来到美丽的****中学,与同学共同度过这愉快的45分钟,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大胆展示自己,也要向各位听课老师展示****中学的风采。

(借班上课,很好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

生:知道。

师:那好,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小明的妈妈不慎把一个圆镜子掉在地上,打成了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他的妈妈很着急,你能想办法帮助她吗?把碎片重新拼成新的圆形的镜子吗?。

(学生陷入思考中,大约2分钟)

反思一:首先激活了成语“破镜重圆”引发学生帮助小明妈妈补全破碎镜子的欲望,这就是把课堂内容面向学生的生活基础上呈现出来。

师: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吗?

生:我把它按照原来的碴儿接起来,用不干胶粘上。

师:这是一种方法。你这样做能保证镜子是圆的吗?(学生答不出来)好,你再考虑考虑?

师:还有别的方法吗?(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哦,都是这种方法,把它粘起来,那好,你想,像这样做你怎么保证镜子是圆的?你能保证把镜片的碴都找到吗?粘在一起还能用吗?

生1:镜片的碴找不全,只能找到大片的,而且不安全,易扎伤手。

生2:拼在一起,不能用了,有缝隙。

生3:我利用圆周角的推广,在一个圆上90°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因此我在(教师示意到黑板上画)这个碎片上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学生画出图形)这个斜边就是直径,找出了直径,就找出了圆心和半径。

师:这种方法非常好。画圆只要找到圆心和半径就行了,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揭示课题:确定圆的条件

反思二:“你用什么方法把它粘起来”引发学生探究粘镜子的知识,即已知圆心和圆的半径确定一个圆,这就是在原有的经验基础上建构确定一个圆条件的知识。

片断二《一元一次不等式》

老师:“圣诞节就要到了,老师带来了一件圣诞小礼物,送给谁好呢?——由游戏来决定吧。规则:谁先猜中礼物的价格,就送给谁!”(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

学生1:4.5元;老师:低了;学生2:20元;老师:太高了;学生3:10元;老师:高了;学生4:6元;老师:低了;学生5:8元;老师:还高了;学生6:肯定是7元;老师:还高了点;学生7:6.5元;老师:还低了点;学生8:6.6元;老师:低了;学生9:6.8元;老师:还低了点;学生10(脱口而出):6.9元;

老师让第一桌学生验看标价,顿时教室静了下来,大家都在等待报价。

老师(送出礼物):“让我们祝贺这位幸运的同学”,从刚才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一部分同学猜的价格大于标价,一部分同学猜的价格小于标价,只有最后一位同学猜的价格刚好等于标价。可见生活中有相等关系,但更多的是不等关系!在数学中,相等关系可以用等式来表示,那么不等关系又该如何刻画呢?这就是我们本章学习的内容——不等式。

反思三:把电视中的竞猜游戏引入数学课堂,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从游戏中提取了数学知识,从而引导他们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

1.教师导入时把数学问题情境生活化

本案例即让学生帮助小明妈妈让“破镜重圆” ,老师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交流等活动……。最终引入到确定圆的条件,只要找到圆心和半径就行了,因为学习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心情愉快,情绪饱满,注意集中,思维活跃;只有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而,新课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开始数学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

2.导入目的要明确

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不然不但没有起到帮助理解新知识的作用,反而干扰了学生对新授课的理解,给学生的認识过程造成了障碍。本案例牢牢抓住确定圆的条件(即圆心和半径)这一主题;一切思维活动都围绕这中心展开。导入本身就是一个手段,运用这一手段,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设计任何一种导入,都要十分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以及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

3.导入设计要有启发性

通过导入环节,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积极思维奠定基础,导入的问题情境应是学生“能部分了解,又不完全了解”的材料,力求使学生处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本案例中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把它粘起来”引发学生探究粘镜子的知识,即已知圆心和圆的半径确定一个圆,从而切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4.导入设计时间要合理,方法要灵活

导入是“序幕”而不是“主剧”,因此要十分简明;导入设计应在上课5分钟左右完成,如果占用的时间过长,势必会影响后继学习;导入新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方法,一节课选用何种方法导入新课,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接受能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不同的导课方案,灵活运用适当的导课方法,因此,新课的导入,不应拘泥于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求一个最能激发学生探索愿望、最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切入口,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案例导入方法优点很明显,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好。但它也存在占用时间多,难以把握住课堂纪律。因此,在采用这种方法时,教师要在课前精心准备。做到“导”是辅助,“入”才是根本.导入要服从全局,不可舍本求末。

猜你喜欢

圆心镜子半径
二次曲线的一个类似圆心的性质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连续展成磨削小半径齿顶圆角的多刀逼近法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他者的镜子
一些图的无符号拉普拉斯谱半径
奇怪的镜子
热采水平井加热半径计算新模型
四种方法确定圆心和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