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大于2—论小学协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2016-05-30潘贻焕

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组员协作竞争

潘贻焕

【摘要】新课改是提倡在学习中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从而达到让学生全面自我发展的目的。在众多的教学模式中,协作学习是体现该理念的一种比较重要且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关键词】协作学习教学模式课堂学习效率

课改之前,我们的教学模式都是参照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建立的“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布置作业”五个环节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機械训练,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学生无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极大束缚了学生个体能力的发展。

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我们在教学中开展了“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协作学习的分组问题

提到协作学习,必然有个分组问题。这要求教师课前有过深入的调查,熟悉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具体分组作一些准备。分组的依据一般包括性别、学习成绩、知识结构、以前小组学习的经验等。在考虑小组成员时,组员之间最好有一些差异,能够互补互助,有利于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彼此之间获得更多的经验信息。

二、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

(1)相互竞争性学习模式。指学生们在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境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首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学习不仅需要协作,更需要竞争,应该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竞争的本领,培养他们在竞争中协作、在协作中自学的良好素质。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学生感受到同学之间不仅仅是竞争的对手,而且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协作学习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2)相互协作性学习模式。它是指多个学生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发挥各自的特点,相互争论、相互帮助、相互提示或者进行分工协作。协作学习是在了解、熟悉学生的基础上,从高、中、低各类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和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出发,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类学生合理搭配,积极探索问题,以好促差,以先进带后进,从而激发各类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人人有兴趣,个个有所得,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的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素质的目的。

(3)伙伴性学习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常与自己熟悉的同学一起做作业,当遇到问题时,可以相互讨论、启发和帮助。伙伴性学习模式与此相似,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有伙伴可以相互支持和帮助。当一方有问题时,可以随时与组员讨论,从不同的角度交换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直到问题的解决,甚至想出多种解决的方法。

(4)角色互换性协作学习模式。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在帮助别人解答问题或分析问题的同时,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往往会有新的体会和理解。即在帮助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也能有益于自己的学习。角色互换性协作学习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设问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指导者在检查同学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错误时,当同伴在操作中遇到困难时,指导者可帮助同学解决疑难,并且在学习中,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可以互换。

三、协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没有教师的课堂就像没有领头雁,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是不可改变的。改变的是在课堂上这个角色。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角色,现代教师已经愈来愈难做到了。教育手段的多样性,传媒的普及度都向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的放矢地自学,进行协作学习,达到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能互相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实践操作来解决。

四、协作学习的意义

(1)大胆交流,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交流是协作的开始,组员通过交流,可以听取到不同的意见,进行比较,以达到对问题全面、深入的理解,并有可能产生新颖的见解。对一个问题,有些学生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却不一定能够很好地表达。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会发现一些总是沉默的学生,他们有的是不敢表达,对自己的见解有种种顾虑。小组协作学习是一个以个体学习为基础的学习,同学之间交流比较没有顾忌,让不同个性、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自主地、自发地参加学习和交流,真正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

(2)小组协作学习,使教学中的竞争以小组的形式出现,教师看到的不是几十个学生,而是十几个学习小组。学生的个体活动都是代表小组,这就使小组内的同学产生了荣辱与共的感觉,促进了个体之间的协作。

同时,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知道他们是一个小团体,组员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所在小组的组员负责,除非他们的所有组员获得成功,否则他们自己也不能获得成功。

五、协作学习中注意的问题

1、团体与个人之间的问题。

教师在组织实施协作学习模式时,一要考虑个人素质的差异,通过互补性的学习手段,达到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二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潜在优势,拓宽学生之间交往的深度和广度,利用优差互补的长处,激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我们教师要时刻注意小组内团体与个人之间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处理与协调。

2、协作与竞争的问题。

在协作学习中,协作与竞争并存,因此,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提高协作学习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这一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充分肯定该生是在其他同学的协作、互补的情况下进步的;二是树立该生作为称赞对象的同时,激励其他同学与之形成一种竞争进步的态势。这样,协作学习便形成了一种协作——竞争——协作的良性循环,更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发展智力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问题。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而培养非智力因素又是教学工作能否取得高效益的保证。特别是在协作学习中,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予以不同的处理与一视同仁的对待。

总之,合理的协作学习能减轻同学们的学习压力,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领域的欲望,这使信息技术教学变成了有意义的活动。

参考文献

[1]肖桂林.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J].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

[2]黄荣怀.“关于协作学习的结构化模型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

猜你喜欢

组员协作竞争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团结协作成功易
小组落幕
协作
感谢竞争
协作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