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自主探究

2016-05-30方金辉

新教师 2016年3期
关键词:笔者课文信息技术

方金辉

当前,探究性学习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课改的一个亮点,而信息技术的运用,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是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选择着力点,让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更有效呢?

一、兴趣点:创设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热情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探究的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内部动因。小学生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总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产生了解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比如,在教学《浅水洼里的小鱼》这课时,笔者在导入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播放了大海的背景并配上海浪的声音,美丽的鱼儿在欢快的海浪声里自由地游来游去,这些情景给了学生很好的视觉冲击,一上课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如在《春联》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先让学生上网查询有关资料,“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营造一种欢乐祥和的气氛,那么贴春联的习俗是怎么来的,春联有哪些内容,它又有哪些特征呢?”时值春节将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很高。在网络信息的帮助下,学生愉快而生动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这样,利用信息资源超越时空的特点,把信息技术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摆脱了过去那种单一的、静止的状态,调动了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关注、质疑和进一步探讨的兴趣,以此撩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他们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二、疑问点:层层深入,促进自主探究

“学贵有疑。”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释疑。对于一些用语言难以形象说明的疑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层层深入,自主探究。例如,以往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曾有一些学生对“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区别产生疑问。第二次教学时,笔者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三个词语所在的句子进行对比朗读。在此基础上,再播放事先根据这三个情境制作的课件,慢放三个画面。有了多媒体的优势,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迎上去”是面对面对地游过去;“追上去”就是从后面赶上去;“游过去”则是从周围游到青蛙妈妈身边。这样,不仅轻松解决了“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这三个词组意思的区别点,而且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也为他们今后准确地运用这些词组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笔者让每位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主研究。许多学生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西沙群岛的海水里有些什么?”笔者先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语自主探究,然后,运用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把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们仿佛置身海底,随着不断变化的镜头与优美悦耳的配乐朗诵,尽情欣赏瑰丽的海水、美丽的贝壳、漂亮的珊瑚、笨重的海龟、形状各异的鱼群……学生们完全陶醉在课文的情境之中,仿佛正在倾听海底生物的窃窃私语,与它们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利用网络的信息资源,把学生个体收集的信息、小组交流的信息,以及师生之间互动的信息有机联系起来,把学习引向深入,促进学生深刻理解了“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的含义。

三、聚合点:整合内容,提升自主探究效益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自主探究性学习内容是开放、多元的,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知识、阅历的限制,因此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不妨从内容的整合角度去考虑。

1. 单元主题探究。把整个单元的课文联结在一起进行探究,易于凸显单元训练重点的目标。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笔者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影视作品《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的精彩片段,交流对名著的原生态认识;设计模拟情境,表演名著中自己最熟悉的一个动作、一段对话、一个场面等等,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设计协作情境,让学生分成四小组,上网查询《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的有关资料,以利于学生对学习主题的认知和整体建构。

2. 单项主题探究。教师可以挖掘课文的内涵和外延,引领学生进行单项主题探究。如教学《秋天》一课,笔者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秋天的儿歌、秋天的动植物以及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句子、段落乃至习作。这样,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更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学生在课内阅读的同时,获取与学习主题相关、对阅读理解起促进和深化作用的学习材料,从而为学生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

3. 系列主题探究。系列主题的探究可以更系统地获取知识、掌握规律,形成技能。如在学了《草原》《林海》等写景文章后,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以“绿”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指导学生到网上阅读写春景的文章,让学生介绍自己所掌握的表示“绿”的词语,造表示绿色的句子,写有关绿色的片段,并在班级QQ群里展示,相互评价。

4. 生活主题探究。可以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走向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收集资料,获得体验。例如,学了《画家乡》这篇课文,让学生回家后以“我爱家乡”为主题收集自己家乡的相关资料,带到学校交流展示。这样的探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提高了学生阅读与理解、收集处理信息、表达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四、延伸点:链接网络,拓展自主探究时空

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网络链接技术,就能克服传统教学的弱点,拥有更加丰富的信息库,将学生带入无比广阔的语文世界。如,在教完《她是我的朋友》一课后,笔者安排学生在生活实际和网络中收集表现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故事,把最感人的一个故事写下来并利用班会课讲给大家听。结果学生挖掘出很多闻所未闻的事情,讲起来都头头是道,精彩动人。在学完《桂林山水》这课后,布置学生回去写篇导游词,向自己的父母、小伙伴等介绍。在学完《匆匆》一课后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歇后语、谚语、民间故事,在班上交流……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探究的源,赋予了探究内容的创新性、创新途径的多样性,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学生课外阅读延伸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又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作者单位:福建省德化县第三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笔者课文信息技术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老师,别走……
背课文的小偷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